為了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

大益陽客戶端記者 盧靜 通訊員 羅新 孟靖涵

進村入戶宣傳法律知識,打消群眾的顧慮並取得信任;通宵達旦研究案情,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開展深入調查,走訪群眾多達1300多人次……這是4月13日,記者走進“6·21”專案組瞭解到的情況。

“6·21”相較其他帶黑社會性質組織案件,有利用“軟暴力”,恃強欺弱,受害人大都是本地老實本分的群眾,以形式上的合法掩飾實質上的非法等特點。由於時間跨度長,受害人受侵害記憶模糊,取證困難,群眾不願意接受調查等原因,加大了辦案難度。

“漉湖居住的多數是漁民和樵民,由於夏某等黑惡勢力禁止群眾進入捕魚、採蒿,受過毆打和恐嚇的群眾,沒有經濟來源,有的只得背井離鄉,外出打工。”專案組民警曹穎回憶,有一次,在調查一位受害者過程中,其妻子多次打來電話,強烈制止其繼續接受調查。這讓從事10多年掃黑除惡工作的他,感覺心裡很不是滋味。他暗暗告訴自己,一定要把案件辦理好,要給當地人一個公平公正的社會環境。

曹穎在專案組內務法制組,主要負責提供案件法律指導。為了查清案情的每一個細節,他前後查看詢問筆錄700多份和大量視頻資料。

在查看湘陰公安辦理的有關夏某一起尋釁滋事的案件時,曹穎通過查閱嫌疑人的詢問筆錄發現,嫌疑人還對被害人收取了青苗補償等費用。曹穎將案情和訊問情況串聯起來,並組織受害人進行調查,瞭解到受害人繳費屬於被迫行為後,發現該案是一起典型的敲詐勒索案,他及時指導調查組開展工作,為該案的最後定性提供了依據。

由於取證困難,百姓不信任辦案人員,這讓專案組感覺壓力很大。擔任專案組調查組組長的周強回憶了這麼一個細節,在群眾走訪中,他們掌握了一條線索,茶盤洲有三人在下塞湖釣魚時受到過夏某的毆打和侮辱。當專案組嘗試電話和三人溝通時,三人卻一致否認。

“我當時想,因有不少群眾都說到了此事,我一定要弄明白。”於是,周強和民警,驅車40多公里,來到茶盤洲受害者居住地宣傳法律知識。“我是黨和政府派來徹查夏某案件的。”為了取得群眾信任,周強到當地後就亮明身份,並隨身攜帶了中央掃黑除惡政策資料。剛開始,三位受害者保持沉默,當週強第五次入村時,他們都表示願意配合警察調查,勇敢站出來指證夏某。

這種不畏艱辛、刨根問底的故事幾乎每天都在專案組上演。任“6·21”專案組副組長的蔡明輝,為人正直,鐵面無私,業務精通,對工作要求非常嚴格,不管多晚,哪怕到凌晨,也要求專案組必須及時彙報案件進展情況,對該組辦的每一個案子都仔細過問。由於專案組抽調的民警來自全市各個地方,他經常做民警們的思想工作,確保隊伍廉潔辦案。在專案組期間,父親生病,兒子在長沙學習,同在政法一線工作的妻子劉奕芸儘管工作也很繁忙,但每次妻子總是說,“家裡有我,你放心工作。”

駐紮4個月,因為道路崎嶇,周強的車減震器換了兩次8根,輪胎換了4個,一天跑5個鄉鎮、取6份筆錄來回300多公里是常態。曹穎妻子生孩子,他也只是匆匆回去陪了妻子幾天,便返回了專案組。由於夏某組織成員反審訊能力強,審訊工作成為了重中之重,如何突破他們的口供成為本案的關鍵,周雷鋒臨危受命,主動請戰,擔當審訊組長,每天都呆在看守所裡跟嫌疑人鬥智鬥勇。

通過專案組的努力,2018年12月底,以夏某安為首的20餘名犯罪嫌疑人以涉嫌組織、領導、參與黑社會性質組織罪多個罪名被人民檢察院起訴。至此,一個稱霸沅江漉湖多年的涉黑團伙覆滅了,當地人民拍手稱快,受訪群眾紛紛說,專案的偵辦還了漉湖一方淨土,營造了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