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鎮:發展集體經濟讓茶山成為“研學”旅遊打卡熱地

本網訊(記者 陳文龍)4月7日,安溪鎮譚洪村茶葉休閒體驗園內來了近百位小學生。歡聲笑語飄揚在山中,讓幽靜美麗的茶山充滿勃勃生機。

安溪鎮位於銅梁區最南端,毓青山中部,距銅梁城區約34公里,距成渝高速複線大廟互通口9公里,風景秀美的小安溪穿境而過,地理位置優越,是有名的茶鄉、竹鄉、生態之鄉。

安溪鎮地處山區,平均海拔600米,山上常年雲霧瀰漫,漫射光多,立體氣候明顯,非常適合茶葉生長,是重慶地區的特早名優茶基地。目前,安溪茶園面積6500畝,主產芽茶、碧螺春、秀芽,特別是綠茶中的新貴“黃金茶”更是享譽巴渝。

安溪镇:发展集体经济让茶山成为“研学”旅游打卡热地

學生體驗採摘茶葉。

據瞭解,譚洪村茶葉休閒體驗園是該村集體經濟茶園,面積約160畝,前身是譚洪村4社集體茶園。由於過去經營管理不善,加上大量勞動力外出,社集體茶園沒落閒置。

去年,在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中,譚洪村將目光瞄準了4社的閒置茶園,成立了茶葉專業合作社,向閒置土地、閒置資產要集體經濟。

“最初村裡也只考慮把集體茶園重新管護起來,請留守村民採茶,使村民和集體都增收。但這種單一依靠種植茶葉的模式,效益不夠高。”譚洪村黨支部書記王方榮坦言,在區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指導組和鎮黨委政府幫助下,合作社轉變理念,利用高山茶園這一獨特文化和景觀優勢,向產業融合發展要集體經濟,走上了茶旅融合道路。

村裡利用美麗鄉村建設的部分資金和科技部門科普資金,在茶園完善了中小學生茶葉科普知識平臺,修建了茶壺雕塑、茶文化廣場和毓青亭等基礎設施。王方榮說,在鎮裡直接指導下,茶園抓住國家提倡學校和培訓機構組織體驗式“研學”旅行的契機,針對性地開拓市場和提供服務。

今年清明小長假期間,重慶主城、銅梁城區和永嘉鎮的多支“研學”團隊來到茶園。在茶文化廣場,茶葉專業合作社工作人員給孩子們講解茶的起源和茶葉製作過程等茶文化知識,還指導大家採茶、炒茶技巧。隨後,孩子們揹著小竹簍,在綠油油的茶地裡歡快地採茶。孩子們採回鮮茶葉後,按照製茶師傅逐一演示的殺青、揉捻、乾燥等幾個環節制作茶葉,並現場品嚐,多餘的由團隊帶走。

“現在是試運營,入園費每人10元,現場炒茶每鍋80元(村集體佔20元,製茶師傅佔60元),村集體和當地農家樂聯合提供餐飲服務和攝影服裝出租。”王方榮高興地說,試運行不到一週,已經接待了六批次“研學”團隊,人數300餘人,集體經濟收入4000餘元。

“現在的茶園實際上已經變成了體驗園、科普園、公園。周邊村民除了採茶掙錢外,茶旅融合催生了茶葉採製技術講解員和製茶師傅的需求,鎮村正在引導和培訓當地土生土長的茶農入園就業。”安溪鎮黨委書記張躍說,譚洪村這種集體經濟方式很有市場,接下來鎮裡將指導村裡進一步完善服務,做好營銷推廣,讓安溪茶山成為全市“研學”旅遊打卡熱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