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公司後如何合理避稅?

周豪楠


不得不說提出這個問題的朋友很有遠見,註冊了公司之後立即想到稅的事情。不過有兩點:

1. 如果能在註冊公司之前就想到,可能效果會更好;

2. 我們儘量不說避稅,而說籌劃,就是在事情沒發生的時候,看看怎麼做更好,而不是事情已經發生了,在去研究怎麼規避。

以下說幾個常用的,供參考,最重要的還是結合企業實際。

1. 充分運用政策:

(1) 國家的政策:國家在扶持小微企業的發展上是變化很快的,對於應納稅所得額的限制,從最初的30萬元變為現在的300萬,最開始的減低減半稅率,到現在的100萬以下只有5%,力度還是空前的;對於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徵點也是提高到了10萬元;對於研發的加計扣除比例達到75%;還有一些行業和地區15%的低稅率以及兩免三減半、五免五減半等優惠性政策……

常見的稅收優惠有:稅收豁免、免徵額、起徵點、稅收扣除、優惠退稅、加速折舊、優惠稅率、盈虧相抵等,總有一款適合你。

重點:企業是否能夠符合優惠的條件,或者能否變為符合優惠條件。

(2) 地方性政策:這個重要的是你的註冊地有多少稅收優惠。即使同在某市,也要看看不同的區之間稅收優惠政策有什麼區別,在哪個區註冊比較好。很多的園區對於企業都有政策扶持,比如將增值稅地方留存部分的40%-50%返還,企業所得稅地方留存的40%-50%返還,那麼企業可以節稅50%。此外,在同樣有增值稅和所得稅返還的情況下,有些地方還有別的優惠政策,比如對於個人納稅的獎勵,這些可以經過綜合比較後再做選擇。

重點:企業註冊在哪裡。

2. 充分運用企業自身的特點:

(1) 這個之前也說過,註冊了什麼樣的企業,決定了你的納稅。如果是無限責任的,比如合夥企業、個獨企業,那麼是沒有企業所得稅的,如果是有限責任公司,那麼就是要交企業所得稅的。

(2) 分公司和子公司:之前見過一個分公司,明明虧損得特別厲害,卻申請了跟總公司分別核算。這樣總公司的利潤沒辦法跟分公司合併計算,導致集團的整體納稅上升。所以,在註冊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公司類型的選擇。

重點:註冊的時候要有未來的規劃。

3. 通過改變供應鏈或者業務模式:

改變供應鏈,可以包括對整個上游和下游的重塑。比如,供應商長期沒有進項發票,那麼企業不但不能抵扣增值稅,還要全額繳納所得稅。如果收購供應商並在稅優地成立個人獨資企業,申請所得稅核定徵收,控制綜合稅率,那麼就可以塑造一個合理的供應鏈,並且上下游都有合理的票據。

此外,在必要時對公司的業務進行拆分,或者進行合併也有可能起到節稅的效果。公司越是發展壯大,可能有更多的地方需要考慮。這個時候,也可以請一些外部的專家來幫助籌劃。

以上財會小童觀點,歡迎評論補充。

注: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繫刪除。


財會小童


題目中提到的合理避稅,可以這麼理解:指稅收籌劃形式以及符合法律的避稅行為。要注意“稅收籌劃”、“避稅”、“逃稅”的區別。



1、稅收籌劃:又稱“合理避稅”,指在法律規定許可的範圍內,通過對經營、投資、理財活動的事先籌劃和安排,儘可能取得節稅的經濟利益,是一種合法的行為。

2、避稅:避稅是指納稅人利用稅法上的漏洞或稅法允許的辦法,作適當的財務安排或稅收策劃,在不違反稅法規定的前提下,達到減輕或解除稅負的目的。

避稅是一種非違法行為,但對企業本身而言存在一定危害,企業的信用將會受到銀行、政府機構的質疑。

3、逃稅:是指納稅人故意或無意採用非法手段減輕稅負的行為,包括隱匿收入、虛開或不開相關發票、虛增可扣除的成本費用等方式逃避稅收。

逃稅是一種違法行為,廣義地逃稅,應包括偷稅和抗稅。國家對逃稅罪處罰較嚴厲,請各位企業家千萬不要以身犯險。



那麼怎麼合理避稅呢?從“稅收籌劃”上講是有可操作性的。三種常見的方法分享給大家:

1、目前對小微企業的優惠政策如下:

1.1 每月開票金額不超3萬,免收增值稅及附加稅(適用於增值稅普通發票)。

1.2 每月開票金額不超10萬,免收教育費及地方教育費附加(適用於增值稅普通發票)。

1.3 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於30萬元(含30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舉例說明:小型微利企業的實際經營中,如果當月下旬已經開出近3萬的發票,還有一筆即將到賬的收入,則儘量別在當月確認收入,這樣可以減少增值稅的繳納。



2、國家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優惠政策如下:

2.1 企業的研發費用可以按175%進行企業所得稅的稅前扣除。

2.2 申請成為“高新技術企業”,可以少繳10%的企業所得稅,按照利潤的15%繳納。(非高新技術企業需要繳納25%的企業所得稅)



3、年終獎繳稅的優惠政策:

3.1 納稅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單獨作為一個月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納稅。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對每一個納稅人,該計稅辦法只允許採用一次。

3.2 納稅人取得除全年一次性獎金以外的其他各種名目獎金,如半年獎、季度獎、加班獎、先進獎、考勤獎等,一律與當月工資、薪金收入合併,按稅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3.3 由於個人所得稅的法定納稅主體是個人,企業為員工承擔的個人所得稅不能稅前扣除,在年度彙算清繳時,企業應進行納稅調整,調增應納稅所得額。



企業容易忽視導致多繳稅的4種情況:

1、沒有生意也要進行零申報

2、增值稅稅率只與行業有關,與進項稅的稅率無關

3、合同作廢也要記得納稅

4、不拿發票就要多繳稅


肥鴿傳書


公司剛註冊還沒開始經營,就想著如何合理避稅的問題,這樣的想法是不可取的。

雖說是創業艱難,但既然走了創業這條路,你就要把納稅這件事情的重要性提升到和投入資金、招聘員工一樣,依法納稅是每個企業應盡的義務。

合理避稅到底避什麼稅?增值稅?企業所得稅?不要忘記了對廣大創業者和小老闆來說,最大的稅種應該是個人所得稅。

要知道所謂的合理避稅是一個偽命題,很多稅務諮詢公司鼓吹的合理避稅,規範一點的是教你就怎麼把政策吃透、利用足;至於不規範的那些做法,我覺得不值得去做。

如果公司剛開始就想著要避稅,那以後做大做強的時候,你一定會心疼鉅額的稅金;現在得到了一些蠅頭小利,但也埋下了隱患,將來失去的可能是全部。

如果可以,還是依法納稅,踏踏實實的多好。


健哥他說


剛註冊的公司,你開票不多,三萬以下都是免增值稅的,稅負不重,如果你是本來有一家一般納稅人的公司,你這個新註冊的是小規模,可以用小規模的開專票給一般納稅人公司抵扣增值稅,還有就是,你註冊的公司如果是處於稅收窪地是可以享受當地財政獎勵的,是給你減輕了稅負的,如果公司是符合西部大開發政策的那就更不用說了

再有就是很多稅收窪地是有核定徵收政策的,首先我來說一下核定徵收,核定徵收分為定額徵收(就是直接核定所得稅額)和核定應稅所得率徵收(按照收入總額或成本費用等項目的實際發生額,按預先核定的應稅所得率計算繳納所得稅),其中核定徵收率是在10%-25%之間,而稅收窪地的核定徵收率基本上都有10%-15%左右,這樣算下來比按照25%查賬徵收優惠許多,而且也不用每個月或者每個季度都做賬,比較方便。

如果公司的成本夠多,即使開票量大,算下來交的增值稅也不會多到哪兒去了。


零小師


那麼如何才能避免多交稅呢?這是需要做稅務籌劃的,我簡要介紹下面兩個最有效的方法。第一、公司經營過程中發生的

任何費用,儘可能要發票,這是避免少交稅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如果是一般納稅人企業,儘可能要增值稅專用發票,既可以抵增值稅又可以抵所得稅;如果是小規模企業就要增值稅普通發票,可以抵所得稅。第二、合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比如季度應納稅收入不足9萬的小規模納稅人免稅,比如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50萬的小微企業所得稅減半徵收並減按20%稅率,比如勞務派遣公司適用差額納稅,比如申請所得稅核定徵收,比如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如兼營和混合銷售的合理利用,比如5月1日即將執行的符合條件的集成電路企業所得稅5免3減半,等等這些稅收優惠政策如果用得上,那就等於合理合法的少交稅了。如果你們公司能做到以上二點,那在稅負上就能夠做到最小化了,一定不要用那些投機取巧的方法,過去成功避稅的經驗現在不靈了,千萬別存僥倖心理。因為在金稅三期上線以後,一般納稅人企業在稅務局面前是透明的,任何伎倆都能被發現。

以上是最有效最實用的避免多交稅的方法,如果對大家有幫助,我將不勝榮幸。如有不同意見,歡迎在這裡和大家分享!


唯思得財稅


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小規模公司,按季不開票超過九萬的話,是免徵增值稅的;一般納稅人雖然可以隨便開票,同時也必須要有進行做抵扣,要不然你肯定有交不玩的罰款。希望對你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