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國企改革

一季度省屬國企經營業績高開高走

非煤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持續加大

本報太原4月16日訊(記者 王佳麗)在“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如火如荼之際,今天從省國資委傳來捷報:省屬國企在2018年經營業績創七年來最好水平的基礎上,今年一季度高開高走,實現了2019年“開門紅”。

財務快報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省屬企業資產規模不斷壯大,資產總額達2.98萬億元,同比增長7.4%;企業效益穩定增長,實現營業收入3155.1億元,同比增長9.8%;實現利潤70.7億元,同比增長13.5%;社會貢獻突出,完成增加值641.4億元,同比增長6.7%;實現利稅278.2億元,同比增長7.6%;上交稅費274.8億元,同比增長26.6%。從一季度增加值完成情況看,非煤佔比44.8%,比2018年的43.5%提高1.3個百分點,非煤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持續加大;降槓桿和清理應收款項取得階段性成果,資產負債率75.6%,較上年同期下降2.1個百分點,應收賬款932.2億元,同比下降15%,資金進一步盤活;職工收入穩步提高,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增長6.9%。

今年一季度,省屬企業以“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為牽引,對標一流,自加壓力,制定積極進取的經營目標,搶抓市場機遇,深挖內部潛力,強化風險防範,持續推進轉型發展。下一步,省國資委系統將以思想大解放推動改革轉型大提速,在項目推進上找到著力點,在轉型升級上找到增長點,在降本增效、盤活存量上找到潛力點,咬定目標精準發力,確保完成全年任務。

聚焦国企改革

4月10日,在中條山頂近30米高的220千伏桃平線7號塔上,國網運城供電公司檢修人員正在進行帶電作業,這已是運城供電公司今年春檢推行的第6次不停電作業。當日,檢修人員冒著山頂風力較大的寒冷天氣,憑藉膽大心細和嫻熟技術,僅用2個小時就圓滿完成線路配件更換任務,預計減少電量損失18萬千瓦時,在保證沿線群眾正常用電不受影響前提下,提高企業經濟效益16萬元。

三大突破力推國資國企改革決戰決勝

今年是我省國資國企改革決勝年。4月15日召開的全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大會提出,要大力推動國資國企改革向縱深發展,不斷增強國資國企的活力、動力和競爭力,力爭整體進入全國第一方陣。在當天下午召開的省屬企業、市國資委負責人會議上,省國資委明確提出,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快轉型發展的根本要求。今年我省將聚焦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集中力量破題,實現優化佈局、開放混改、轉換機制三大突破。

在優化國有資本佈局上取得突破,推動省屬國企質量變革

省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郭保民表示,省屬國企要實施戰略規劃引領。各企業要按照“一主三輔兩培育”目錄,明確自身定位和主攻方向,做強做優做精實業主業,去雜歸核,堅決瘦身。允許企業根據新興產業發展需要,申請適度調整培育產業目錄。引導省屬國企資本集中到基礎性、公共性、平臺性、引領性、戰略性、支柱性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

繼續推動戰略重組。今年要整合優質煤機資源,積極引入國際戰投,帶動我省裝備製造產業升級。開展全省煤焦行業專業化重組。潞安化工與外資要加快空分裝備製造合作。加快通用航空資源整合和市場開發。重組後的企業,要進一步加強內部資源深度整合,實現“1+1>2”的效果。

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深化煤電聯營,通過就近相互參股真正實現煤電一體化,加快在建項目投產達效。推動製造業加速發展,在新興領域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培育一批細分領域隱形冠軍。七家省屬煤炭集團,每家都要選擇1-2個非煤高新技術產業,確定目標,加強培育,做大做強。

此外,省屬國企還要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實施人才強企行動,引進一批博士等優秀高層次人才,建立健全配套激勵機制,一流人才給一流待遇,激發創新創造動力。同時要更高水平擴大開放,與國際先進技術公司加強合作,組建一批合資公司,用資源換產業,用市場換技術。

在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推動省屬國企效率變革

解放思想,破除資源依賴,以改革破解發展難題,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以市場打開發展新通途,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動混改的大突破。郭保民表示,所有競爭性企業原則上都要開展股權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

在加大混改力度方面,放開股權比例限制,讓投資者有更大的股權比例空間。今年要推動太重、文旅、汾酒、建投、中條山、大地、雲時代等競爭類企業和三家科研院所改制企業,分批在集團層面試點混改。推進省屬煤企集團公司面向全國引進戰投,推出一批煤礦類子企業混改項目,允許民營企業控股。新設立、新併購的增量新動能新產業企業,原則上都要實現股權多元化。

規範推進混改,強化混改全流程監督,確保依法資產評估、公開透明交易。借鑑複製中國聯通混改經驗,重點在科技型子企業試點員工持股,打造員工與企業“利益共同體”。把引進各類資本和轉換經營機制有機結合起來,深化混改內涵。通過混改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引導和帶動非公經濟發展。

實施“上市公司+”戰略。年內完成汾酒集團整體上市、大地控股港股上市,推動新三板掛牌企業擇機轉板上市,鼓勵新動能企業科創板上市,加快培育子企業新三板掛牌,支持更多優質資產通過重組向上市公司集中,提升省屬國企資產證券化率。上市公司要加強市值管理,改善公司治理,規範資本運作,積極開展再融資。加強虧損上市公司專項治理,嚴防退市風險。

在加強市場化契約化管理上取得突破,推動省屬國企動力變革

推進市場化選聘和契約化管理。今年在大地控股、雲時代、改制科研院所集團層面,推進經理層市場化選聘試點,同步推行任期制,實行與業績貢獻相匹配的結構化薪酬。二級以下子企業可在更大範圍內推行市場化選聘。在省屬國企廣泛實行經理層契約化管理。打通國企、民企之間的人才流通渠道,吸引優秀民營企業家、職業經理人競聘國企各級經理層崗位。

探索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在大地控股、雲時代集團層面開展試點,鼓勵省屬國企選擇條件成熟的二、三級企業開展試點。職業經理人不再列入國企領導人員序列,按照經營業績指標完成情況獲取差異化薪酬。勞動合同終止後,完不成業績任務的,董事會予以解聘。暢通身份轉換通道,提供雙向選擇,現有經理層成員自主選擇是否轉化身份,允許符合條件的職業經理人列席黨委會、董事會。

推進市場化激勵約束機制改革。建立健全與選任方式相匹配、與企業功能性質相適應、與經營業績相掛鉤的差異化薪酬分配製度,合理拉開收入分配差距。“一企一策”開展工資總額彈性調整機制試點,賦予企業更加充分科學的薪酬分配自主權。強化正向激勵特別是中長期激勵,建立健全適應市場競爭要求的長效機制。針對上市公司開展股權激勵試點,在科技型企業開展股權和分紅激勵,切實把幹部職工幹事創業的積極性激發出來、調動起來。

深化企業內部市場化改革。全面建立企業管理人員分級分類公開招聘、競爭上崗等制度,規範建立以合同管理為核心、以崗位管理為基礎的市場化用工制度,加快工資總額管理制度改革,真正做到管理人員級別以能定崗、能上能下,勞動用工優勝劣汰、能進能出,員工薪酬市場調節、能增能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