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那麼喜歡漢服,為什麼沒有大肆推廣呢?

司馬長史


關於漢服的來源,其“始於黃帝,備於堯舜”,最後定型於周朝,可以說歷朝歷代的帝王、大臣們及民眾都要穿愛穿的服裝,可是到了清朝卻遭遇了“黑白轉換”。

眾所周知,清朝統一天下,正式立國後,清朝皇帝下了一道剃髮易服令,想讓所有漢族人變成滿族的樣子。結果受到了廣大明朝遺民的抵制,硬生生製造出很多血案,但終還是被執行。面對架在脖子上的明晃晃的刀,民眾只得脫去了漢服,穿上了清朝的服裝。於是漢服變成了長袍馬褂。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清朝竟然有一位皇帝做出“撫逆”之舉,對漢服情有獨鍾。這位皇帝便是乾隆皇帝。

據史書記載,乾隆皇帝經常穿上漢服,然後命宮廷畫師畫下自己的“漢服像”。有一次,他對親近的臣子們說:朕這樣象漢人嗎?眾臣面面相覷,都不敢答,只有一個老臣說:皇上對漢服的欣賞,很真誠,但是對滿族卻不是這樣。

同時,乾隆一生寫過8萬多首古詩,其詩中涉及“漢服”的也不少,可見乾隆皇帝對漢服的情有獨鍾。

乾隆皇帝之所以對漢服情有獨鍾?理由主要有兩個。

理由一:乾隆皇帝本身就是一個漢人。有歷學家指出,乾隆其實並不是雍正的親生兒子,乾隆的母親當年生了一個格格,她將浙江海寧的陳世倌家的男孩抱進了宮,採取狸貓換太子的方式進行了調換,而這個男孩便是乾隆。乾隆因為是漢人,他當了皇帝后仍愛穿漢朝也就不足為奇了。

理由二:乾隆皇帝是一個叛逆的人。清廷自順治皇帝開始,嚴令禁止穿漢服,到了乾隆皇帝時,他是一個執行者。但他是一國之君,愛叛逆的他對漢朝也很是好奇,再加上當時天下國泰民安,安於享受的乾隆皇帝於是以身試法去穿漢服,將其凌駕於法律之上的“叛逆”之情展現的淋漓盡致。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乾隆是滿族的皇帝。滿族統治期間,對漢人是一方面重用,一方面提防。滿族統治者一邊說“滿漢一家”,一方面覺得漢臣不如自己的奴才。和珅可以對乾隆講奴才,漢族大臣還沒有這個資格。


滿洲統治者的底線是你可以學習漢人的文化,但是絕對不能漢化。乾隆皇帝第十一個兒子永瑆書法非常好,乾隆非常喜歡他這一點。但他學漢人給自己取了一個“鏡泉”的字號,惹得乾隆大怒,認為他忘本,竟然學漢人附庸風雅。


漢文化的同化能力的確厲害。滿洲女子長期受此影響,也學著漢人女子偷偷纏足,乾隆為此特地連下聖旨,禁止滿洲女子纏足,一旦發現,嚴懲不貸。


你說這樣一個講究滿漢之防的統治者,把漢服當做愛好私下消遣一下可以。大肆推廣,他不怕引起滿洲上層動盪,甚至丟掉自己的皇位嗎?


而且,推廣漢服這件事情,可能充滿了現代人的思維。那個時候漢人的衣服,就是家常服裝,還不存在推廣這麼一說。清朝漢族女子的服裝,就是漢服。後面才慢慢演變。


熊沾沾


因為滿清心胸狹隘,目光短淺。

滿清從努爾哈赤建立後金開始,便是一個家族式、部族式的軍國主義政權。努爾哈赤以建州女真為主了黃、白、紅、藍四旗,旗人以戰功決定地位。而不論是這最初的四旗還是後來的八旗,旗主全都是愛新覺羅家的人,其他人就算地位再高也只是奴才。

從努爾哈赤時期時起,遼東漢人就被“剃髮易服”。不得不說,這是一次很好的對漢人的篩選和梳理。在剃髮易服的過程中,不服從滿清統治的漢人就被消滅了。

在華夏文明的認同中,有“服章之美謂之華;禮儀之大故稱夏”的說法,有“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的感嘆,有“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的原則。滿清剃髮易服,就是要破壞華夏認同、混淆華夷之辨。

滿清統治者認為,如果漢人不願意剃髮易服,那就是認為滿清是蠻夷,即使不反對滿清的統治,也一定不會擁護,甚至隨時都還想要推翻滿清。而如果漢人剃髮易服了,那就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華夷之辨的影響,即使想反對滿清,但自己已經被剃髮易服了,最終還是會放棄。從這一點上來說,我寧願中國被準格爾汗國統治,也不要滿清!

滿清的八旗制度,不能說是一種完全的種族隔離制度,因為其中也有漢軍旗,但也的的確確是一種種族隔離制度。滿清從建立之初就極力排斥漢化,甚至為此不惜讓漢族滿化,但依然阻止不了八旗子弟的漢化。滿清阻礙八旗子弟漢化,就是一種鼠目寸光的表現,最終還是沒能阻礙得了,同時還破壞了華夏文明、製造了滿漢之防,造成了中國近代的落後。我在前面的問答裡說過,如果滿清入關後積極漢化,那麼中國的近代就會是另一番模樣了。


清末筆記《清稗類鈔》裡記載了一段乾隆“欲改衣冠”的故事:“在宮,嘗屢衣漢服,欲竟易之。一日,冕旒袍服,召所親近曰:‘朕似漢人否?’一老臣獨對曰:‘皇上於漢誠似矣,而於滿則非也。’乃止。”

乾隆時期,滿清入關已經百年了。經過常年累月的大興文字獄,華夏文明已經被破壞的差不多了,滿人也逐漸開始漢化。此時的滿清不需要再懼怕“華夷之辨”,他們想把自己當成華夏。但是,被他們自己制定的八旗制度和破壞華夏文明的政策,他們根本動不了,只能按照努爾哈赤、皇太極、多爾袞他們最初制定的政策走下去。

原本滿清剃髮易服,是為了破壞華夏文明、消除華夷之辨的,也創立了八旗制度防止自己漢化,所提倡的“華夷一家”“滿漢一家”也是自認為是“蠻夷”、自絕於華夏。在他們逐漸受到華夏文明的影響後,自己也免不了受到了“華夷之辨”的影響,因為自己出身蠻夷而自卑,又因為自己竊據中國而自大。

在對待外國的態度上,滿清以“天朝上國”自居。在以前的朝代,中國一直是世界第一,所以讓別的國家對我們朝貢,我們是自豪的、驕傲的,想將所有好的東西都學過來,所以即使自稱天朝,但也在一直不斷的學習別人,明朝對西方也不例外。可滿清卻因為自卑而自大,自己本身就是“蠻夷”,卻在竊居中國後看不起別人、視別人為“蠻夷”,自命不凡,夜郎自大,拒絕學習先進的東西,造成了中國近代的落後。


其實,從雍正時起,雍正就經常穿著漢服了,乾隆甚至還想要恢復漢服,但最終還是不了了之了。因為,如果漢人恢復華夏的衣冠髮式,旗人改不改?如果旗人改了,就違反了他們祖先極力阻止八旗漢化的初衷,如果旗人不改,就會加大旗漢間的差異,可能重興華夷之辨、威脅到滿清的統治。所以,這是件非常矛盾的事,牽一髮而動全身。

滿清不能遵從華夏,從他們一開始就註定了。因為他們心胸狹隘、目光短淺,只看得見中國的這一畝三分地,只知道和漢族、蒙古族爭,只知道制衡、壓制,不知道世界已經開始改變了,看不見西方列強的崛起,即使看到了,也沒有像明成祖朱棣那樣派人出去看看,而是閉關鎖國、不讓別人來,不知道發展、擴張。

所以,不論是乾隆多喜歡漢服,也不可能恢復漢服,不論是光緒多想維新變法,也不可能變法成功。這一切,從滿清建立之初、在他們入主中原後的各種作為中,早就註定了!


願朝陽常照我土


最真心喜歡漢服文化的,是乾隆他爹,雍正!看看故宮留存的雍正生活像,多一半都是漢服裝!而乾隆,不是說那麼喜歡漢服,而是性格使然,好大喜功!就是說的潮流一點,喜歡裝逼!穿漢服純屬為了玩,而且也是想體驗很多古畫中人物的形象與情景,談不上熱愛!乾隆可是骨子裡維護滿族文化的皇帝,對於中華文化的破壞力也是最深的!所以,這個問題沒有一點意義,滿清一朝都是自卑的,就怕漢人翻身!元清,只有元是自大的,看不上漢文化,所以也不過百年!清能看上,也明白漢文化的威力,所以一直打壓,閹割,謹小慎微!


仰閣文化


康熙還喜歡研究科技呢,研究火器呢,不照樣禁火器,哪個研究的好更是往死裡打壓,人家清朝皇帝還不剃頭呢,他們蒙古兄弟也不剃頭,不還是逼著漢人剃頭,說白了這些種種不合理的政策往滿漢之別,滿蒙一體一套,完美解答


七個名字真不容易


題主提的這個問題我感覺蠻幼稚的!就連小孩子都知道不是所有自己喜歡的事情都是可以做的!要先問一下爸爸媽媽是不是可以才行!特朗普還喜歡中國文化那?他可以穿漢服麼?粉絲們個個都非常喜歡她們的愛豆,是不是都可以嫁給愛豆?從古至今,不是你喜歡什麼就可以做什麼的!連普通人都有侷限,更何況一個異族統治者!


Angel芬芬


誰會真的認為乾隆?

時常稱讚,是為了國家統一。

真的

我們不會稱讚尊敬的錢學森,只會心底裡感慨到他的辛勤與忠誠。

乾隆秀一次畫一次,他會真的?

他與他的長輩能夠花百年左右撰朽明史,

如此真誠的態度

也是

如今我國只有《二十四史》的源頭之一


蜀之黎先生


現在走的是資本主義道路為什麼還打著社會主義的牌子。


言舞97904916


最諷刺的是,滿人入關後也懂得人類審美觀念了,比如順治康熙,這兩個酋長頭都不剃了,從畫像就能看出來,至於其他滿清的臺吉,不敢不剃頭,就弄了個破帽子整天合頭上蓋著


暴走的流浪劍客


第一,他是滿族人;

第二,那時候沒有漢服概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