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學學生會,你怎麼看?

h醉清風


大學學生會對於剛入學的新生來說,是個新奇神秘的地方,對於從幹事起步後來當上部長、主席的學生來說,是個用心奮鬥過的地方,對於從未進過學生會的學生來說,是個略知一二卻不明究裡的地方,對於有雄心壯志卻運氣不佳的學生來說,是個沮喪失落繼而心有不甘的地方。

加入學生會只是大學經歷之一,不是必須

大學學生會是學校黨委、團委領導下的主要學生組織,加入學生會可以鍛鍊做事和做人的能力,學生會是個既考驗情商又鍛鍊能力的地方。

眾所周知,職場生存法則的第一條就是情商在線,大學學生會工作過的學生多多少少會比沒此經歷的多些閱歷和經驗,比如如何開展工作、如何組織活動、如何與人協作等等。

“被看見”是把雙刃劍

在學生會工作最大的好處就是容易“被看見”,因為在學生會工作,做人做事的能力很容易被立判“高下”,能力出色會被委以重任和職場是一樣的。

學生會幹部的名額有限,幹部一定是優秀的幹事,優秀的幹事不一定都能成為幹部,因為競爭激烈,有競爭就有上有下,職場也一樣。

對學生會經歷的“正面解讀”,有利於成長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任何經歷同樣有兩面性,有的學生一遇挫折就深陷負面不願自拔,最終危害的是自己,一條路走不通就換條路走,跟“牆”死磕的結果就是“頭破血流”,更不應該到處跟人碎碎念“黑幕”“潛規則”啥的,不過是不甘心而已。

時間寶貴,用來療傷不如總結經驗後繼續前行,所以不管學生會的經歷是否遂心如意,從過程中找出積極意義,做“正面解讀”,對個人成長,對經營關係只有好處沒壞處,只有益處沒害處。


阿娥微解讀


鄙人不才,在學生會里任過職,在此分享一下心得。

學生會里的氛圍,我覺得取決於學生會主席的風格。一個三觀正的主席,直接影響了學生會里的風氣。我任職的時候,感覺學生會里不敢保證幹事的做事為人能讓人信服,但是能保證委員一層的人都是很團結的,而且很默契,都是互相理解幫助,不僅工作上能交流,生活上也能打成一片——因為工作對象有學生科老師,還有不太瞭解學生會工作的同學,所以都能有一種同甘共苦的集體榮譽感,這個比班級還強烈。

其次,學生會主席能夠海納百川,上能扛住老師給的壓力,他領導的學生會成員都能全身心投入為學生會分擔工作壓力。在平時工作中,其實很多任務都是上級領導老師佈置下來的,說是為學生好,但是同學們都不能理解,這就需要學生會在做好任務的時候,還要博取同學的瞭解,其中滋味也就只有在學生會中任職過的人才能懂。

再次,許多同學說學生會任職意義不大。其實不然。可能剛進去的時候都是幹事,而幹事就覺得自己其實就是做苦力活的,沒有多大學到的能力。但你的表現其實在委員眼裡都看得見的,到委員招聘的時候一般都是從幹事裡選舉的,你要是沒有好的經驗和表現,是沒有辦法當上委員的。

而委員,是直接接觸老師的職位,就不特別指出主席和副主席了。老師在跟委員對接工作的時候,會有很多有用的為人處世道理和技能分享給你,而你也能在職位上磨鍊自己的獨立自主工作能力,有更多想法,更高的眼界去看待事情,而不是隻顧著自己的三分薄田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最後,學生會任職會比較佔用自己的課外時間,如果沒有好好安排,說不定還會讓你在上課的時候還分神去想工作的事情。但是整個大學生活很充實。

幾點愚見,還望不要見怪。


消毒殺菌


大學時期,你的身份還是學生,最重要的事學習。不過學生會或者其他一些學生組織、社團在有餘力的情況下,還是鼓勵加入,認真去做一件事,還是非常鍛鍊人的。

當然功利一點的說對你以後的面試、大學時期的入黨、保研或多或少有些幫助吧。而且學生會的工作很多是直接和老師對接的,有時候你可能會比其他同學更早知道一些信息。


magical豌豆


大學裡的學生會,是為大學生服務的群眾團體,也是校方與學生溝通的橋樑。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點優勢等,志願參加為同學服務,煅煉自己的能力為目的,均可參加。

去年下半年已寫過幾篇該內容的文章,讀者還是很多的,不再重複。🌻🌻🍁🍁🎈🎈👫👫


初全峰


學生會本來是學生的維權組織,也是學生各種社團的管理者,校園文化的引領者;加入學生,必須有服務意識,因為管理並非管人而是服務;沒有服務廣大學生的意識,還是不要加入了吧。堅決反對把學生會變成牟利和傾軋同學的衙門會……


聞鶯鳥


要說實話嗎?

其實不怎麼樣,可能自己還是適合做學術,不適合去學生會

但是如果你選擇去一定要做到上層才能鍛鍊自己,不然就是打醬油


劉鳳學姐


有興趣就去參加,沒有興趣就不去,學生會可以鍛鍊你的能力。


令狐青雲89088282


可以約會與人相處,掌握處理事情的放大,有好無壞,增加領導能力


一書已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