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中小学设首席教师,但愿这次不是特权“老师”的狂欢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中西部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计划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中首次提出设立”首席教师“的岗位,要求政治素质过硬,育人成绩显著,师德师风高尚,教研能力,组织能力突出,副高级以上职称,50周岁以下。

乡村中小学设首席教师,但愿这次不是特权“老师”的狂欢

首席教师除了承担本职教学工作之外,还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组件教师发展团体,名师工作室指导区域内青年老师发展,任期内要取得标志性成果。首席教师三年一聘,以乡镇为单位,根据乡镇老师数量,设置一到三名首席教师。

首席教师纳入县级骨干教师培养规划,成为各级名师重点培养对象,有关部门提供一定经费帮助其建立工作室,有条件的区域可以为首席教师提供一定的津贴,或者按照特级老师的待遇进行补助。首席教师在教学改革试点,评优评先,职称评聘中优先。

乡村中小学设首席教师,但愿这次不是特权“老师”的狂欢

”首席“,多么高大上的称呼,以前听说过“首席执行官“,”首席法官“,”首席会计师“……唯独没有”首席老师“。何为”首席“?我想应该是在某区域领域内行业权威,行家里手,或者拥有行业话语权的人。教育部发文设立”首席教师“岗位,意在培养一批乡土教育专家,引领带动乡村教育的发展。

看到这个通知,很多乡村老师老师跃跃欲试,翻看着自己的教学成绩,论文,奖状……默默地计算着自己离”首席“到底有多远。然而,仔细一看岗位条件,我想很多老师那颗火热的心一下就凉了下来。”首席教师“有一条硬性条件,要求”副高以上职称“,我们学校一百多老师,托中小学职称合并之福,近两年总算有了”中小学高级“职称的老师,也就是所谓的”副高“。但是拥有”副高“职称的是一线老师吗?并不是,按照领导先走的习惯,近两年评上副高职称的,是校长和两名副校长(还有一名副校长,听说今年聘)。那是不是就意味着如果设立”首席教师“的话,就只能是他们呢?

乡村中小学设首席教师,但愿这次不是特权“老师”的狂欢

当然,我们不可否认,有部分校级干部确实是”教而忧则仕“,但是常年不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真的能在教学方面起到引领作用?更不要说校领导中还有一部分是空降而来,或者原本就是其他行业转岗过来的。在通知中,明确规定,乡镇正职校领导不参与首席教师的竞聘,但是还有其他干部呢?是不是应该细化一下,不参与教学工作的校领导不得参与首席教师的竞聘工作呢?

乡村中小学设首席教师,但愿这次不是特权“老师”的狂欢

设立”首席教师“,有利于稳定乡村教师队伍,有利于乡村教师的发展,有利于乡村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增强乡村教师的幸福感,归属感。但是好事要办好,不能让”首席教师“岗位变成特权老师们的狂欢,不能让”首席教师“成为一线老师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