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小学每学年安排一到两次研学活动,盼全面铺开

近日,网上传出消息,河南教育厅正式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方案》。方案指出:中小学生每学年都要安排一到两次的校外研学活动。中小学校外研学活动是指由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的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校外教育活动。

河南:中小学每学年安排一到两次研学活动,盼全面铺开

其实,研学活动古而有之,中国古代就有“游学“的说法,学子们怀揣理想,四处寻师访友,遍访名山大川,增长见识,积累阅历。孔子带着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其实就是一次旷日持久的游学。再比如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遍访名山大川;地理学家徐霞客,踏遍千山万水;唐佛学大师玄奘,漫漫西行之路……他们都可以说是游学的先行者,有明确的游学路线和计划,有清晰的目标,有行之有效的方法,留下千古不朽的著作。

早在2013年,国家就提出了“研学旅行”的概念,研学旅行跟一般意义上的旅行不大一样,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的结合,是一种教育活动,注重的是“学”。其实“春游”,“秋游”等活动也可以看做是研学旅行的一种方式,只不过近年来,学校组织类似的校外活动大大减少。原因当然很多,首先是安全方面的原因,组织校外活动,学生安全风险增加。当前,学校安全压倒一切,在巨大的安全压力下,学校不得不尽量压缩学生的校外活动,甚至校内对抗性体育活动也被取消。其次是经费保障的问题,学校没有专门用于组织校外活动的经费,只能向学生家长收取,家长容易因为收费标准的问题产生质疑甚至投诉。这也是学校不愿组织校外活动的原因。加上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也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标准,学校组织活动没有政策依据。

河南:中小学每学年安排一到两次研学活动,盼全面铺开


相比于国内研学活动的畏首畏尾,国外的研学活动就要显得成熟的多:比如日本,日本的修学旅行是小学,初中,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多种多样,渗透率非常高,几乎是全部学生参与,研修旅行从参观名胜古迹到职业体验,自然体验,考察先进企业等等,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日本的研修旅行经费由政府提供经费保障。欧美国家研学旅行的历史就更加久远了,而且更为重视让学生在旅行的过程中去感受,发现,思考,探究,分析,总结,每一次的研学活动都带着问题出门,带着成果和思考归来。

河南:中小学每学年安排一到两次研学活动,盼全面铺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积极学习先进经验的同时,我们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做好具有自己特色的研学旅行呢?首先,对研学旅行的定位要清晰,研学旅行应当以“学”为主,不能”只游不学“或者”多旅少学“,不能只在形式上做文章,更应该在内容上,在课程设计上下功夫。教学理念也要有所转变,学习不仅仅是在教室里进行,更要注重实践和体验,注重知行合一。其次,要有专门的旅行机构协助学校组织相关活动,学校负责制定教育目标,选择适宜开展活动的目的地,具体的组织工作可以委托专业的机构进行,学校负责“学”,相关机构负责“旅”。

河南:中小学每学年安排一到两次研学活动,盼全面铺开

对于研学旅行的经费保障问题,河南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方案》指出: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同时要求有关部门对中小学研学旅行活动提供支持,减免场馆,景区,景点门票政策。个人认为,只要能落实到位,必然会推动研学活动的广泛开展。

河南:中小学每学年安排一到两次研学活动,盼全面铺开

当前我们需要考虑不仅仅是精英教育,对于一些贵族学校,大城市的重点学校来说,研学活动早就不稀奇,开展得也是有声有色,甚至有很多学校的研学活动都开展到国外了。现在迫切需要开展相关研学活动的恰恰是薄弱学校,教育需要均衡发展,这些孩子也许读了五六年小学,不知道秋游,春游为何物,更不要说组织到一些名胜古迹,旅游景点去开展研学旅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