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影:中國電影的一九七九年

文革後,處於長期文化飢渴的國人,幾乎每部電影必看,一些文化大革命前的優秀影片解禁,同時一些反映時代與生活的影片上映,由於當時人們審美力和期望值都很低,給人感覺:每一部電影都很好看,電影院前門庭若市,電影院裡場場爆滿,電影票經常一票難求,要開後門。我還記得有一次看《洪湖赤衛隊》,想用一張真票帶兩張過時的票,矇混過關,結果被發現,未得逞。

當年的電影票只有5分到1角一張,如果按現在平均40元一張電影票計算票房,那時的電影幾乎部部超過百億。


舊影:中國電影的一九七九年


一九七九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的第一年,中國掀起電影創作高潮,不少優秀影片都誕生在那一年:《小花》、《從奴隸到將軍》、《吉鴻昌》、《淚痕》、《生活的顫音》、《傲蕾.一蘭》、《七品芝麻官》、《哪吒鬧海》、《甜蜜的事業》、《瞧這一家子》、《他倆和她倆》、《苦惱人的笑》、《海外赤子》、《苦難的心》、《小字輩》、《啊,搖籃》...題材、內容、形式都百花齊放,我個人認為是新中國電影最輝煌的一年,無論數量、質量還是觀眾人數。當年出品的電影大自可分為以下幾類:


舊影:中國電影的一九七九年


喜劇電影:我記憶中第一部喜劇應該是文革後重演的《抓壯丁》,就在一九七九年前後陸續重演了《滿意不滿意》、《大李小李和老李》、《魔術師的奇遇》、《錦上添花》、《喬老爺上轎》等文革前的喜劇片,讓我童年記憶增添了更多的笑聲和快樂。《甜蜜的事業》是文革後第一部喜劇片,內容宣傳計劃生育,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國銀幕第一次出現的男追女的慢鏡頭和那首主題歌《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而給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有李秀明在草地上憧憬未來她那青春而美麗的神情...那時剛小學三四年級還不懂事的我曾在二十中大院裡高喊:“《甜蜜的事業》最適合我看”而被老師們當作笑柄...一九七九年,還湧現了《瞧這一家子》、《他倆和她倆》、《小字輩》等現代喜劇以及古裝戲曲片(豫劇)《七品芝麻官》,其中《瞧這一家子》可以說是那個年代中國喜劇的巔峰。

新中國喜劇經典——《瞧這一家子》


舊影:中國電影的一九七九年


文革電影:一九七九年,文革結束三年,撥亂反正剛剛開始,銀幕有許多以文革為背景的電影,像《淚痕》、《苦惱人的笑》、《海外赤子》、《苦難的心》、《生活的顫音》等,這些電影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部電影是謝芳的《淚痕》,那個年代的人也許不會忘記電影主題歌《心中的玫瑰》的旋律;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個鏡頭卻是《生活的顫音》一場吻戲——那是新中國電影第一吻,儘管短暫,但記憶永恆。時隔30年,我在網上尋找到這段視頻——按照現在審美情趣,男主角依然暴帥,女主角依然超靚,畫面依然唯美...

《甜蜜的事業》三個經典(李秀明、主題歌、慢鏡頭)


舊影:中國電影的一九七九年


戰爭電影:一九七九年的戰爭片已經逐漸改變了文革期間戰爭片模式,更多融入情感和情結,把英雄塑造成了人,像反映新民主革命時期的影片《小花》、《從奴隸到將軍》、《吉鴻昌》以及反映抗擊沙俄的歷史影片《傲蕾.一蘭》等,這當中更以《小花》為代表,在一曲《妹妹找哥淚花流》歌聲中,造就了陳沖、劉曉慶、唐國強一代偶像影星。


舊影:中國電影的一九七九年


《小花》電影海報

兒童電影:上學後,學校裡常常包場看電影,除了革命戰爭影片外,大部分是兒童片,我記憶深刻的有:《兩個小八路》、《四個小夥伴》、《寶葫蘆的秘密》...而對老版的《寶葫蘆的秘密》又有特殊的記憶,好像是小學二年級,興隆灣小學六一兒童節組織看《寶葫蘆的秘密》,而我作為學校優秀少先隊參加區少先隊先進大會,並有另外一部兒童片招待,看完後,我又匆匆趕到學校看《寶葫蘆的秘密》的楊家坪電影院,影片已開始,我起初還提心吊膽,害怕沒票會查票,但查票員看到我在電影院摸黑東張西望,沒等我解釋,就讓我趕快找座位坐下,我像劫後餘生般興致勃勃觀賞了這部電影,《寶葫蘆的秘密》成為我對兒童節溫馨而幸福的記憶。前幾年,帶兒子去看新版《寶葫蘆的秘密》,和我看老版的《寶葫蘆的秘密》的年齡幾乎一樣,寶葫蘆又把我帶回當年的兒童節...一九七九年,有謝晉導演的兒童電影《啊,搖籃》,好像那年還是國際兒童年,還有許多動畫片,這些動畫片有一部《哪吒鬧海》,如果說中國動畫片史還有經典的話,第一部是《大鬧天宮》,第二部就是《哪吒鬧海》。


舊影:中國電影的一九七九年


一九七九年動畫大片《哪吒鬧海》

這裡又要對孫悟空的記憶擴展一下,記憶1:看《大鬧天空》是在二十中旁一家工廠食堂看的(不是建設廠,也不是七一儀表廠),電影開頭金猴蹦出,真的像過節,《大鬧天宮》確實是我看過的最好看的中國動畫片,我對萬氏兄弟設計的這個孫悟空的形象有著刻骨銘心的喜愛;記憶2:也是在興隆灣小學時期,我在上課的時間,由父親帶去大坪電影院看紹劇電影《三打白骨精》,儘管是戲曲片,但也很精彩,只是對豬八戒黑臉的形象不接受,回到學校,課間就拿著一根棍滿地翻滾;記憶3:八十年代初央視開拍《西遊記》,但拍攝歷時5年,而放映更是從1982年國慶節試演《除妖烏雞國》,到1988年《西遊記》播完,前後跨越了7年,如果算後面補拍續集,更是跨越近20年,看電視劇《西遊記》就像過節,而《西遊記》大多集數都安排在節前播出,也算是全國人民的節日的禮物。唐僧師徒四人電視劇的形象還算傳統經典,當時只覺得豬八戒肚皮太假,而現在感覺特技太差...


舊影:中國電影的一九七九年


經典的孫悟空形象

一九七九年的中國電影穿插著一些老片的復映,真是一段難忘的視覺和精神享受的盛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