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為什麼很少有人喜歡出遊?

秀峰觀世界




為什麼農村人很少出去旅遊?

這個問題咱們需要仔細的分析一下

在黨的惠農政策越來越多的情況下

農民朋友的整體生活水平都有所提高,一些貧困縣也在逐漸的脫貧了正在奔小康的路上



可是真正的農民朋友如果不打工,有沒有鄉鎮企業的情況下,靠種那幾畝地也就將夠維持生活的,這還得說在沒有天災疾病的情況下。

如果家裡再有兩個學生,可想而知您說他有足夠的條件出去奢侈一把旅遊嗎

畢竟咱們農民朋友還是平民百姓家庭多,一些做生意的或者包工頭就另當別論了,其實這一部分人已經脫離了農民這個含義了。有稱之為商人,或者企業家了。



年輕一些的農民工兄弟姐妹們每年走南闖北的,一般的大城市也都去過了,各種名勝古蹟也基本都轉過了,再說山水什麼的也和咱農村的山水大同小異,沒必要單獨花錢看這些。

消費觀念也不同,咱們農民朋友們就算有那條件也會把錢用在修房蓋屋改善生活條件上,一般不會奢侈到出去旅遊的。

此回答只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默默聽泉z


不請自來啊!

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我來自大山之中,闖蕩江湖已經有十多年了,卻沒有專門出去旅遊過,為什麼呢?不是我不喜歡,也不是我不愛好,只是說不捨得把,很多時候想去旅遊,想去看看風景名勝的地方,可是想想自己的口袋,自己生活,還是算了吧,我不能把這些錢拿去享受吧啊,我得留著養家餬口呢!

這樣年長期都是處在艱苦的奮鬥中,總是感覺每年賺的錢都沒有多餘的,也沒有時間去旅遊,一年四季奔波在打工的路上,每天都只想著怎麼去掙錢,怎麼能多掙一點錢,能省則省,一直都是這樣的在過,所以到現在都沒去怎麼旅遊過!

或許你們聽了會覺得很我很可悲啊,人一輩子活著是為了什麼啊?可是我想說的是,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很多農民工都是給我一樣的,肩上的責任壓力很大,想到家庭,想到子女,總是在心裡告訴自己,等以後有錢了去吧!時間還很長!

是不是有很多朋友都是給我一樣呢?歡迎下方評論留言,一起探討!




趣笑哥


說農村人沒錢出去旅遊的。我覺得並不瞭解農村。

比如我在的二線城市城鄉接合部農村。農民相對於城裡人來說,無論收入,消費能力還是消費態度確實是不足。

但是一個月周邊旅遊一次是常態。很多旅遊公司都會定期來村裡收人。弄幾個大巴,收幾十上百號人出去旅遊。當然價格也便宜,一次百八十塊錢。去的大多是爺爺奶奶輩的。

隔幾個月出趟遠門也平常。我知道的,這幫老人都遊了辦箇中國了。新馬泰什麼的也去過。當然價格是農村人考慮的重點。但是我覺得不論哪裡人都會考慮價格吧。

家裡條件再好點的,冬天在南方住個把月的候鳥老人也不在少數。

歸根結底還是生活條件提高了。消費態度也發生了轉變。當然窮地方還有很多。但一棒子打死一船人不合適吧。都得一分為二的看。

比如我這個地方。農民的主要收入是種菜,一年下來怎麼也能掙十幾萬。去年香菜最貴的時候,菜販子5塊一斤收,那可是不少錢。這些人家可都是幾畝地幾畝地的種。

其實農村最有時間的都是老人,五六十歲也就不幹活了,每天看看孫子,聊聊天,曬曬太陽。年輕人卻活的很掙扎,大部分以養貨車或者機械為業,打工的很少。現在經濟形勢不好,大家也都拼了命的想法子掙錢。

總之,那些覺得農村還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人該換一換思維了。現在即使是在農村種地,政府也有一批補貼。反正活的都不錯。


超級弗蘭克08


農村人很少有人喜歡出遊,這句話如果放著二十年前,哪怕放在十年前或者五年前,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因為,那個時候的農民朋友,一無時間二無錢!


關於出外旅遊的問題,同為一個人,在兩個不同的時間,就有兩個不同的故事。

大約是七八年前,我家來了個親戚,是個女奶奶(連雲港方言,歲數大的女性),六十剛出頭,從來沒有到過外地去。照她的話來講,從村子裡到鄉鎮去趕集,一不小心還會暈頭轉向呢!

我們夫妻倆正在陪她吃飯,女兒從外邊進來,告訴她媽媽說,明天我們乘飛機到雲南去旅遊,你趕緊把隨身物品準備好,不要耽誤了外出乘車時間!

這位女奶奶在一邊插言道,什麼旅遊,就是外出瞎花錢!外邊有什麼好看的,花了那個錢,不如在家去買點心吃。說句不好聽的話,不曉得哪一天,飛機會從天上掉下來?

女兒在廚房間裡呸呸呸,這是哪裡老太婆一張臭嘴?他媽媽哄著女兒,童言婦語,一概無忌!


好幾年的時間,我們沒有看見這位老人。後來又到我們家來了。告訴我家的老太婆(連雲港方言,愛人。),這幾年跟著女兒到江南去,總算開了眼界。女兒帶著我坐高鐵去旅遊,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人人都是一個畫中人!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變遷。農村也不是過去的農村,就是農村也都不一定都是一樣的。

發達地區的農村,那些縣城城郊附近的城中村,這些地方已經率先脫去了貧困的帽子。農村的朋友已經不再是過去的農民,經過旅遊部門反覆宣傳和推廣,他們也知道旅遊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於是,隨著時間的的推移,一輛一輛一日遊、兩日遊、三日遊的旅遊大巴,從這些地方出發了。但是,他們還是不贊成到外國旅遊,為什麼要到外國去,那樣會多花錢的!

感謝您對九文天下三農問答的關注與支持,歡迎您評論留言!謝謝!


九文天下


不邀自來;我不知你生活在什麼樣的農村,我家粵西農村的,我爸媽今年六十多歲了,在家務農,養點家畜,自從我兄妹畢工作後,我爸媽每年都出遠門(國內)旅遊,而且村裡有七、八個同齡人也喜歡旅遊的,常一起去,近十年幾乎從沒中斷,目前除了西藏、內蒙、青海、新疆、臺灣沒去過,其它都去過了,上星期天我回去聽他在商量今年計劃去什麼地方玩,但又沒有好去處,最後決定再去次澳門然後通過港珠澳大橋去香港(已是第三次了)!覺得你還生活在八九十年代的農村,對現在的農村人太不瞭解了!


小黃219006804






二少說農村


一層層洗掉腿上的泥巴。就著落日的陽光,坐在門前的臺階上。看看門前的菜地。該鬆土了,今年的地膜黃瓜要早栽。他站起身來,邁著穩健的步伐拿著鐵鍬挖了起來。他今年八十七歲了。硬琅的身體使他不停地勞作。他不會出去和人打牌,他也不會去跳舞,他只會偶爾和人談天論地。他思想活躍,通情達理。他很善良,他願意幫助人。他有一顆火熱的心。他不願意在人後說別人的不足。他以前把耕牛飼養得很好。不管關係好壞如果找他借耕牛他都會無條件地借給別人使用。現在隨著機械化的發展,他也只能大田用機械旋耕,小田自己挖。他種的東西很東西由於沒人要就丟進垃圾桶。有紅苕,南瓜,東瓜,黃瓜,西紅柿,茄子等多種疏菜。他日常生活間單,喝一點小酒,吃一點自家飼養的肉類,吃得最多的還是米飯。他說日常開支也沒多少。政府每月給了一百多元社保。加上兒子女兒過年也給一些。雖然不寬裕但也夠用。他妻子比他小兩歲。由於雙目看不見,很多事情都是他一人勞作。他很辛苦。我每次和他交談問他苦不苦,他總是說不苦。他高興地感謝政府的社保,醫療,道路。他說現在生活很滿足。我說有沒有想出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他說一輩子都沒有出過遠門,沒有多餘的錢,沒有目的地,沒有出門的習慣。再說家裡還有失明的老伴。不會出去的,也不想出去。就這樣看著農村的變化,享受著自己生產的食品這就很好。就這樣慢慢地老去也是一種人生的幸福。我看看剛毅的眼神,看看結實的身體,我想這就是我們老一輩的中國農民的縮影。他們是我們國家的精神所在,為我們有這樣忠厚的農民高興。為我們的祖國逐漸走向富裕鼓掌。希望農村會更好。希望中國會更好。


黃方萬158


.出生年代問題,從我的父輩50年代60年代70年出生的他們這一代人,中國正在處於改革開放中初期,普遍文化程度不是很高,國家福利不是很好,種地要交公糧,就那麼幾畝良田,做些泥水工,還要扶養小孩,從小學,中學,高中,大學,高昂的學費等……,這一代人的思想,他們自己沒有讀到書,哪怕傾家蕩,砸鍋賣鐵,也得供自己小孩上學,將來有出息,所以這一代人特別樸實,就算日子過好了,現在也很節省,因為他們苦了大半輩子了,沒有現代人的思想,說世界那麼多,我想去走一走。

我也是農村出生,身邊都是這樣的人。


陽光燦爛52630


我爸爸媽媽是農村人,我也是,只不過我出來做工了,而爸爸媽媽還在務農。

不能旅遊的原因

1,家裡面的豬,雞,鴨,狗,貓,離不了人的,一天不喂都不行,

2,上了年紀,以前年輕的時候打工跑累了,就想在老家待著,就算閒了,我媽也是做做鞋,栽栽菜,我爸在我們附近釣釣魚。

3,兒女在工作,不想給兒女添麻煩,

4,沒錢。


每日嚴選


喜不喜歡出去遊玩,不是你的身份決定的,而是你的經濟情況決定的。

我的老家是蘇北的農村,那裡每年到不了正月十五,回來過年的青壯年就出門開始了一年的打工生涯,村子很快就空了下來。

和家人團聚不了多久就又要出門掙錢了,忙忙碌碌的就是為了多掙些錢。就算工廠工地放假幾天,只要不是農忙,他們都捨不得花錢回家的,歸根到底就是因為不富裕。所以他們沒有那個閒錢去遊玩的。

而我的生活在一個小二線城市,身邊也有不少假期不出去遊玩,而要主動加班的人。她們說不是不喜歡旅遊,而是現在掙錢不容易,家庭開支又多,與其出門花錢,不去趁放假多掙點加班費。

歸根到底,還是人民幣不夠多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