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成立戰略研究院,每年投3億美元支持學界基礎創新

華為成立戰略研究院,每年投3億美元支持學界基礎創新

華為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

今天,在深圳召開華為分析師大會上,華為董事徐文偉宣佈成立華為戰略研究院,通過每年3億美金的合作經費,支持學術界開展基礎科學、基礎技術、技術創新的研究。

徐文偉表示,華為過去的創新是1.0模式,主要是產品、技術和解決方案的創新,華為戰略研究院成立後,負責5年以上的前沿技術的研究,是華為技術體系的重要一環,也是創新的2.0模式。華為將和大學、研究機構等一起共同推動理論創新和基礎技術創新。

華為基礎研究30年:數學突破了,其他學科剛起步

今年1月份,任正非在接受國內媒體採訪時明確表示,支持給大學教授做基礎研究。“他就像一個燈塔一樣,既可以照亮我們,也照亮別人。”

任正非介紹,華為自己在編的15000多基礎研究的科學家和專家是把金錢變成知識,還有60000多應用型人才是開發產品,把知識變成金錢。華為對外面科學家的探索,就是給予適當的支持。

我們在電子、光子、量子這三者之中,有兩者是走在人類社會前面的,在量子計算是跟在後面的。所以開展基礎研究,才可能有超額利潤,才有錢做戰略投入,才能領導社會前進。外面的科學家歡迎我們,因為我們就是把他們當作燈塔,我們不侵犯他們的任何利益。

任正非認為,總體來說,對華為的基礎研究評價應該還不夠滿意,因為華為這30年,真正的突破是數學,手機、系統設備是以數學為中心,“但是在物理學、化學、神經學、腦學……其他學科上,我們才剛剛起步,還是落後的,未來的電子科學是融合這些科學的,還沒有多少人願意投奔我們。所以,我們在科學構建未來信息社會的結構過程中,我們還是不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