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SK海力士、美光遭歐盟反壟斷調查

最新消息,歐盟委員會將於近期啟動對三星、海力士、美光的反壟斷調查。知情人士透露,由於三星、海力士、美光涉嫌壟斷行為,歐盟委員會將著手對存儲三巨頭髮起壟斷調查。

三星、SK海力士、美光遭欧盟反垄断调查

有趣的是,繼中國對市場監管局對愛立信啟動反壟斷調查後,歐盟也採取了反壟斷調查措施,不過目標瞄準的是全球存儲三巨頭。

2016年第三季度,全球DRAM、NAND Flash產品進入漲價通道,並在其後保持了持續兩年的價格飆升。即使後期存儲產品的產能已經能夠滿足市場需求,產品仍然在持續漲價。2016-2018的三年中,全球存儲芯片產品分別創下了768億美元、1240億美元、1580億美元的銷售額,市場規模因漲價翻倍。

絕大多數存儲芯片銷往中國。2018年,中國進口存儲芯片高達1230.67億美元,同比增長40%,佔全球總市場規模的78%。受存儲芯片漲價影響,全球市場上手機、SSD、電腦、內存條等消費電子產品也開始迅速漲價。

2018年初,因成本壓力激增,國內手機廠商集體投訴舉報存儲三巨頭涉嫌價格協議壟斷。2018年5月底,市場監管總局對三星、海力士、美光科技涉嫌實施壟斷行為立案調查,並從三家公司突擊調查獲取了大量證據資料。2018年底,市場監管總局在國務院新聞發佈會上公佈,“對這三家公司的反壟斷調查已經取得了重要進展,下一步反壟斷局將對案件的相關市場界定、市場支配地位的認定、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定性等方面開展研究論證,依法做好案件調查處理工作,維護市場公平競爭,保護消費者利益。”

事實上,通過價格協議限制競爭是常見的壟斷行為。在1999-2002年的全球互聯網危機期間,三星、海力士、英飛凌、爾必達、美光5家DRAM企業曾達成價格協議,控制全球DRAM市場價格。當時,美國的Dell、HP、蘋果、IBM等計算機公司直接承受漲價帶來的成本壓力,2002年美國司法部開始起訴5家DRAM公司,並最終做出總計7.29億美元的違法處罰以及壟斷收入罰款。

而在美國司法部起訴同時,歐盟委員會同步啟動了對三星、海力士、美光等十家DRAM企業的反壟斷調查。調查啟動之後,美光、英飛凌、海力士、三星等企業陸續承認壟斷行為並申請寬大處理。歐盟委員會於2010年作出總額3.31億歐元的罰款,其中三星被罰款1.46億歐元。值得一提的是,三星是歐盟委員會反壟斷審查的常客,2010-2016年間,歐盟對三星價格壟斷行為作出的反壟斷處罰達到7次。

根據上一輪的DRAM反壟斷處罰結果,美國對DRAM價格壟斷的罰款為行為期內銷售收入的20%。歐盟罰款標準則為DRAM銷售收入的16%,該銷售收入不僅包括直接在歐洲銷售的DARM產品,還包括銷往歐洲進口服務器、PC等產品中包含的DRAM收入。

在經歷了長達兩年多的漲價週期之後,NAND Flash、DRAM在2019年相繼進入下滑通道,市場價格因供過於求開始大幅下跌。但在過去兩年的瘋狂漲價中,存儲三巨頭已經完成了利潤、現金的積累。如果延續此前反壟斷處罰標準,三家存儲芯片公司都可能面臨鉅額罰款。

目前,隨著中國、歐盟先後啟動新一輪的反壟斷審查,存儲三巨頭即將面臨全球反壟斷制裁。

培訓信息

也可以直接點擊網址訪問

http://gk.chinaaet.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