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給率70%還很遙遠!2023年中國芯片自給率或僅達10%

自給率70%還很遙遠!2023年中國芯片自給率或僅達10%

自2005年以來中國大陸一直是集成電路最大的消費市場。根據IC Insights最新報告顯示,近年來中國目標大幅提升集成電路自給率的目標遠未實現。

如下圖所示,2018年中國集成電路產量僅佔全球1550億美元市場的15.3%,高於2013年前的12.6%。IC Insights預測到2023年這一比例將提升至20.5%。

雖然年複合增長達到15%,但是2018年中國集成電路產值僅為238億美元,增長基數較小。2018年,SK海力士、三星、英特爾和臺積電等是在大陸製造重要集成電路產品的主要境外製造商。其中,SK海力士在大陸的300mm晶圓廠產能最大,每月滿載產能達20萬片晶圓。

英特爾在大連的300mm晶圓廠(Fab 68於2010年10月下旬開始生產MCU)因為計劃轉為3D NAND閃存產線,於2015年第三季度開始閒置,直到2016年第二季度。截止2018年12月,英特爾大連工廠的滿載產能達每月70000片300mm晶圓。

三星在2012年初獲得韓國政府批准,在西安建設一個300mm NAND閃存晶圓廠,並於2014年第二季度投產。三星在該工廠一期投資了23億美元,預算總額為70億美元。該廠在2017年成為三星3D NAND生產的主要工廠,截止2018年12月,該廠每月產能為10萬片晶圓,三星計劃將其擴至20萬片。

IC Insights預計,未來五年中國集成電路銷量將大幅增加,包括純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華虹集團,以及初創存儲公司長江存儲、合肥長鑫等。DRAM初創公司福建晉華目前則處於擱置狀態,等待美國對該公司的裁決。此外,IC Insights預計或將有其他公司計劃在大陸建立生產基地,例如富士康。該公司在去年12月宣佈擬在珠海投資90億美元建設晶圓廠,提供代工服務、生產電視芯片和圖像傳感器等。

自給率70%還很遙遠!2023年中國芯片自給率或僅達10%

按照IC Insights的預測,如果中國集成電路產量在2023年增長至470億美元,也僅佔當年全球集成電路市場總量5714億美元(預測)的8.2%,即使加上銷售給電子系統制造商的部分,這一比例預計也將僅有10%左右。

IC Insights預測,即使長江存儲、合肥長鑫等公司投建新廠房,外國企業也將繼續成為中國集成電路製造市場的主要力量。因此,該機構,2023年大陸至少50%的集成電路生產來自在大陸具有晶圓廠的境外企業,如SK海力士、三星、英特爾、臺積電、聯電、格芯和富士康等。

鑑於中國未來五年投資計劃規模龐大,IC Insights認為政府可能會通過減少對集成電路進口依賴的策略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由於中資收購外國科技公司收到越看越嚴苛的審查,以及中國初創公司未來可能面臨更多的法律挑戰,中國離”即到2020年實現40%的自給率,到2025年實現70%“的目標還很遙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