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獸醫,職業化

獸醫是一種職業,值得尊敬的職業。於大眾,他們在第一線化解人們飲食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的風險。在城市裡,他守護著人們喜愛的各種寵物。在養殖場,他們通過解決疾病問題保障養殖業的安全。獸醫也是一把鎖,他們在養殖場、屠宰場、社區、海關、邊境線,構築起一道道安全防線。

職業化的獸醫提供專業的獸醫服務,解決動物疫病的風險,正是基層獸醫的未來。

獸醫群像

他們身份不同,共同點是在動物診療、疫病防控、檢驗檢疫等一線。

基層獸醫,職業化

同學大慶的父親曾是一名赤腳獸醫,誰家的豬、牛、羊病了便請他去扎一針,用看著粗得嚇人的鐵針管,豬還要被幾個人摁著。他還會劁豬,但針對劁豬這件事,還是手藝好的吃香。聽說他後來去南方打工了。他們村養雞的很多,雞病了,就找廠家的人——就像我認識的谷老師那樣——上門給瞧瞧病,或者去城裡的獸藥店。規模更大了會有更專業的團隊負責,峪口的獸醫團隊就有好些博士。

同事小周建了一系列基層獸醫群,烏泱泱近千人,很多防疫員,有人說承擔著很多獸醫的工作,尤其是牧區的人們,多有抱怨待遇太低沒編制的。

一個朋友養了四十頭牛,出欄時要獸醫站開檢疫證,市裡統一來人做重大動物疫病的免疫,臨走連瓶子都帶走,其他的事,自己做。師兄在海南養牛沒這樣的待遇,連個瞧病的醫生也難找。的確,大動物的獸醫還是缺乏的。

基層獸醫,職業化

有個南京農大畢業的小夥子,三代獸醫,在膠東那邊開了一個遠近聞名的大房門診,估摸著爺爺那代就是鄉村獸醫,他是執業獸醫。徐州的銅山門診據說名氣響徹蘇魯豫皖,老爺子帶了很多徒弟,還能做很多檢測。

基層獸醫,職業化

萬老爺子是教授,80多歲了,外科一把刀,退休好多年,還經常被請去馬場出診。和他一道的王老師有時還去賽事擔當保障,都著急沒徒弟傳承。還有個老先生開寵物門診,他不是科班,但手藝好,子女都是執業獸醫,快七十歲還出診呢。

……

十年來,中國有10萬人通過執業獸醫考試拿到了不同的證書,他們中有3萬人註冊執業。

在防控動物疫病的一線,奮戰著13萬官方獸醫和同樣數量的鄉村獸醫。

有人說,中國每個行政村有一個村級防疫員。

對比他們管理的動物和服務的人類,數量並不多。那可是150億家禽,5億羊,7億豬,大幾千萬頭牛,還有那麼些水產,那麼多貓貓狗狗。

給基層獸醫一個明確的定義

基層獸醫,職業化

基層獸醫,通常意義上可以理解為在基層從事獸醫工作的獸醫工作者。我國現行的獸醫管理體制,明確以官方獸醫和執業獸醫作為主體,鼓勵鄉村獸醫轉變為執業獸醫。鄉村獸醫的行醫範圍也限定在城市之外。並沒有基層獸醫這個概念。

基層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界定起來比較清晰。按照相關政策文件的規定,基層工作指在縣級及以下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村(社區)組織及其他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等從事的工作。基層單位指工廠、商店、學校、機關、街道、合作社、農場、鄉、鎮、村、人民解放軍連隊和其他基層單位。

基層獸醫,職業化

圖1:我國的獸醫管理體系

按照我國的獸醫管理體制(圖1),基層獸醫群體應該涵蓋了縣、鄉(鎮)的官方獸醫群體,從事一線動物診療等獸醫社會化服務的執業獸醫和鄉村獸醫群體,養殖企業(農場)、屠宰企業的獸醫工作者群體,村級防疫員群體。

是的,基層獸醫群體是獸醫的大多數人。而往往我們談起基層獸醫時,人們想到的是獸醫體制改革前的赤腳獸醫,現在的鄉鎮獸醫站工作者、鄉村獸醫、村級防疫員。事實上,北上廣的寵物醫師,動保企業的獸醫技術服務經理,大型養殖場的獸醫場長,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獸醫人員,海關的動物檢驗檢疫人員,也都屬於基層獸醫群體。

有趣的黑河騰衝線與市場的手


那條著名的胡煥庸線(黑河-騰衝線,圖2),拿來看獸醫也很有趣。胡煥庸線西北方的那邊,地域廣袤人口稀少,牧區集中,人畜共患病種類繁多,還有疫病邊防任務重,獸醫服務社會化程度相對較低,基層獸醫轄區較大,官方獸醫的工作強度就很大,村級防疫員也承擔了許多獸醫工作。胡煥庸線東南側的這邊,經濟好,人口密,養殖更密,養殖產業發展和寵物規模增長的同時獸醫需求得到了的滿足。線那邊獸醫體制改革後人員遺留問題較多,獸醫公共衛生任務重,獸醫服務反而供不應求;線這邊是產業鏈供應了過度且未必科學的服務。相應的,基層獸醫的日子,官方獸醫除外,自然是線這邊好過一些。拿村級防疫員來說,線這邊的怨言就少,真幹活的沒功夫,很多要掙錢事情等著做,沒幹活的自然也不會抱怨。一邊,有人忙於上訪解決身份問題;一邊,鄉間專業免疫隊、抓雞隊、消毒隊、免疫外包、狗狗上門打針等新的業態旺得很。這是由於市場的手在起作用。產業的發展和市場的擴增帶來的需求已經超出了獸醫社會化服務的既有供應。

基層獸醫,職業化

圖2 胡煥庸線

實質上,專業化的獸醫服務恰恰是稀缺品。大型養殖場招獸醫場長,動輒年薪幾十萬元;技術過硬的寵物醫師,年薪也差不多;動保企業招獸醫服務人員,十萬年薪是通常價格;開獸醫門診,一年也不少收入;鄉間專業的免疫隊員每個月可以有三四千的工資……市場的手作用始終在專業技術與服務水平上撥動。

基層獸醫的未來

獸醫是一種職業,值得尊敬的職業。於大眾,他們在第一線化解人們飲食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的風險。在城市裡,他守護著人們喜愛的各種寵物。在養殖場,他們通過解決疾病問題保障養殖業的安全。獸醫也是一把鎖,他們在養殖場、屠宰場、社區、海關、邊境線,構築起一道道安全防線。

基層獸醫,職業化

理想中,有幾隻職業化的獸醫隊伍:官方獸醫把好獸醫公共衛生監管的關,在村級防疫員的協助下負責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執業獸醫和鄉村獸醫通過專業化的獸醫服務協助養殖主和飼主落實疫病防控的主體責任。

現實裡,10萬取得執業資格的獸醫,30%註冊執業,其中又有70%從事寵物診療。一邊是基層臨床獸醫缺乏,另一邊是獸醫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的選擇次序是政府機構、科研院所、動保企業,很少人願意去養殖場。

這種情況在政府的引導下正在逐步改觀,專業的獸醫社會化服務正在形成新的格局。非洲豬瘟衝擊了整個養殖業的生態,資本的整合改變了小動物診療的格局,動保供應商越來越難以提供令養殖場滿足和信服的額外服務(本來就是發展過程中形成的間歇性過度服務),獸醫服務的要求在改變。診療、檢測、檢疫、免疫、監測、專業供應,諸多細分的獸醫服務領域正如涓涓細流匯聚起來。而專業的獸醫服務,需要的是職業化的獸醫,有專業技術,有職業素養和擔當,自然有市場豐厚的職業回饋。

職業化的獸醫提供專業的獸醫服務,解決動物疫病的風險,正是基層獸醫的未來

節選自《中國動物保健》2019年第3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