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麼多季《變形計》,頭一次感同身受地憋屈了


看了這麼多季《變形計》,頭一次感同身受地憋屈了



看了這麼多季《變形計》,頭一次感同身受地憋屈了


前兩天,熱搜常客《都挺好》終於迎來大結局。最讓人意外的情節,莫過於蘇大強這個蔫慫的老頭,最後竟然溫情了一把——患上老年痴呆症的他,走失時抱著一本用半年的私房錢換來的練習冊。


看了這麼多季《變形計》,頭一次感同身受地憋屈了



只有糊塗到忘了明玉幾歲的時候,他對女兒的關心才原原本本地表現了出來。而之前他在明玉面前的表現可不是這樣的,整部劇裡,拋開最後的催淚橋段,他嚴肅認真對孩子表示關心的話,恐怕超不過十句。


看了這麼多季《變形計》,頭一次感同身受地憋屈了


可能“愛”在中國式家庭裡,就是這樣一種難以啟齒的東西。我們從小到大聽到的“爸爸/媽媽”愛你,肯定遠遠少於“少廢話,趕緊吃飯”。在大多數情況下,家長對“愛”的表達就是“訓”。

新一期的《變形計》裡,兩個城市家庭的溝通模式,可以說是把中國家庭的“隔離式交流”發揮到了極致。

對學校毫無好感的張晟駿,日常被叫起來上學的方式,是媽媽掀開被子照著頭頂來兩下。


看了這麼多季《變形計》,頭一次感同身受地憋屈了



張媽媽脾氣真的是過於暴躁了,火一上來,衝著孩子就只有“吼”和“打”。

張晟駿在學校遲到、逃課,老師把張媽媽叫到學校談話,在她的極力爭取下,張晟駿才沒有被開除。上車後,張媽媽聽到兒子還在和自己頂嘴,火到一瓶子直接砸過去。


看了這麼多季《變形計》,頭一次感同身受地憋屈了



張晟駿半夜偷偷刷了爸爸的卡,回家後果然被發現。張媽媽照例上演一番“怒吼教育”,一場鬧劇最終以張晟駿大聲朗讀保證書告終。


看了這麼多季《變形計》,頭一次感同身受地憋屈了



這樣的教育方式,實際上非常不走心,只是把一些固有的教育行為生搬硬套地做出來而已。張媽媽根本沒有在思考兒子種種行為的動機,更不用說和他好好地溝通了。

而劉國輝和爸爸的相處模式,幾乎正好是角色對調版——吃飯的時候,劉國輝一味指責爸爸,後者作為長輩,在語氣不善的兒子面前完全提不起氣勢,只是“唯唯諾諾”地聽著。


看了這麼多季《變形計》,頭一次感同身受地憋屈了



兩個人的關係非常僵硬、冷淡,甚至根本沒有住在一起。平時負責管教劉國輝的,是他的舅舅。


看了這麼多季《變形計》,頭一次感同身受地憋屈了


(舅舅也是一言不合就上手,孩子好苦)


劉國輝在網吧打遊戲,被突擊檢查的警察帶走。警察打電話問劉爸爸能不能接兒子回家,竟然被他一口拒絕。


看了這麼多季《變形計》,頭一次感同身受地憋屈了



在旁邊聽著的劉國輝,雖然沒有說過什麼,表情卻明顯黯淡了下來,低頭沉重地嘆了口氣。


看了這麼多季《變形計》,頭一次感同身受地憋屈了



冷硬的交流,只能換來疏離的態度。雖說張晟駿、劉國輝已經不是小孩子,對人和事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斷,但他們的想法、判斷,還處於易受外界影響的階段。在“青少年”這個特殊時期,家長與孩子的溝通模式,會對他們產生很大的影響。

在媽媽“突然就照腦袋來一下”的溝通方式裡成長起來的張晟駿,和同學相處時脾氣也是陰晴不定,得到了“社會人”的評價。


看了這麼多季《變形計》,頭一次感同身受地憋屈了



長期接受不到來自父母的關心,張晟駿早就對他們失望透頂,習慣用逃避解決問題。其實,他的埋怨裡全是委屈,本質上還是在責怪父母講話太過分。


看了這麼多季《變形計》,頭一次感同身受地憋屈了



和爸爸無法進行有效溝通的劉國輝,其實一直沒有走出母親去世的陰影。

我們無法得知這件事是怎樣在父子心中埋下心結的,我們只能看到,以前的劉國輝努力學習,是為了讓媽媽過上好日子。而現在,這個守在心裡的目標,就這麼沒了。


看了這麼多季《變形計》,頭一次感同身受地憋屈了



阿槓覺得,如果有耐心體貼的疏導,他其實是能夠想明白自己真正想去做什麼,併為之努力的。但現在,他對家人、對自己都有些迷茫,自顧自地進入了一個封閉、冷漠的狀態裡,也沒有辦法好好處理自己的人生。


看了這麼多季《變形計》,頭一次感同身受地憋屈了



實際上,這兩個家長對孩子的愛,並不比那些擅長溝通的父母們少。

張媽媽在機場望著張晟駿離開的背影,想到在接下來的一個月都見不到兒子,難過得直接哭了出來。


看了這麼多季《變形計》,頭一次感同身受地憋屈了



第n次和劉國輝不歡而散的劉爸爸,看著出租車開遠,只能無力地喊了句“別走”。可能那個時候,他也在懊惱自己太不會說話了吧。


看了這麼多季《變形計》,頭一次感同身受地憋屈了



他們的牽掛、關心,一到嘴邊,就變成了責備。種種看似不近人情的言行,也是一種笨拙。

甚至劉爸爸在聽到“你不關心我”這樣的埋怨時,還茫然地反問了一句“什麼是關心啊”。


看了這麼多季《變形計》,頭一次感同身受地憋屈了



張媽媽迫切希望兒子好好讀書,抬手就打的同時,內心也堅持著“賣房子都會供”的想法。


看了這麼多季《變形計》,頭一次感同身受地憋屈了



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我們總是容易忽略,父母在成為父母之前,也都是孩子。沒有任何一個人,生來就知道如何以家長的身份,和另一個獨立的個體溝通。

而無論是張晟駿還是劉國輝,他們的叛逆、乖張,其實也都源自對父母的不滿足——為什麼要以這樣僵硬的方式交流,而不是理智、有效地換位思考呢?

當愛藏在棍棒和忍讓下,家長和孩子是無法實現雙向溝通的。而溝通的僵局,可能僅僅需要一個被打破的機會。


看了這麼多季《變形計》,頭一次感同身受地憋屈了



張晟駿和劉國輝的變形計才剛剛開始,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在陌生的環境裡,對自己原本的生活有所改觀。


看了這麼多季《變形計》,頭一次感同身受地憋屈了



希望這次變形,能讓他們彼此都找到溝通的出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