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從華夏皇帝開始,除了漢武帝、李世民、康熙有東征西討、開疆拓土的觀念,其他皇帝都沒有?

孝順父母是佛


這麼說就有失偏頗了,其實歷史上不少盛世明君,都是開疆拓土之觀念的,並且也有很多實質性的行動。

除了題主所說的幾位帝王外,還有不少皇帝對中華都有開疆拓土之功。



比如漢武帝之後的中興之主漢宣帝,他繼位後勵精圖治,使得因漢武帝的窮兵黷武而損耗嚴重的西漢國力得以恢復。在恢復國力後,漢宣帝也開始進一步開疆拓土。

雖然,漢武帝通西域是沒錯,但真正將西域納入漢朝統治的皇帝卻是漢宣帝。他通過建立西域都護府,實現了漢朝對廣袤的西域地區的管轄。



此外,漢宣帝也在漢武帝對匈奴的軍事勝利基礎上,進一步分化瓦解匈奴。最終,公元前51年,呼韓邪單于親赴長安,向大漢稱臣。所以,在開疆拓土方面,漢宣帝也是頗有作為的。

又如唐高宗李治,他因為夾在唐太宗和武則天之間,因此往往很容易被人們所忽略,但其實他也是一位積極開疆拓土的皇帝。

因為,大唐王朝疆域極盛之時,恰恰就在這位默默無聞的唐高宗在位時期。



在唐高宗龍朔年間,經過李治的東征西討,唐朝疆域一度擴張達1237萬平方公里,達到唐朝疆域的最高值。



所以,題主所說的不全對。其實,歷代大一統王朝的有為之君,都將開疆拓土,宣揚國威作為己任的,他們都對中華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這些歷史要讀


這一點取決於民族性格,簡單說就是取決於我們漢民族“內斂”的性格。

漢民族的“內斂”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儒家“自省”的文化內核,另一方面是農耕社會的特有屬性。

先說文化內核。對於如何做人做事,老祖宗給我們作了明確規定,一是管子的“四維”,曰:禮、義、廉、恥;二是孔子的“五德”,曰:溫、良、恭、儉、讓;三是孟子的“四端”,曰:仁、義、禮、智。這幾點決定了中國人在為人處事方面,時時刻刻以“內盡其心,而不欺也”為原則,出現問題先從自身找原因。比如有人來找麻煩、出現爭端的時候,首先考慮是自己德行不夠所致,而不是考慮對方無理取鬧。在處理方式上更是用自己退讓來換取和平解決,絕不先聲奪人,或恃武力凌人,即所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等對方步步緊逼,退無可退時,這才奮起而抗之,即所謂“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這一點我們歷史上的例子比比皆是:抗匈奴、打西夏、拒蒙元、抗日戰爭、對越自衛反擊戰,等等,都是先捱打再回擊。這就是我們老祖宗極少主動開疆拓土的理論依據。

再說農耕社會的特有屬性。中國社會的“農耕”屬性在世界上幾乎是獨一份。這主要來自於歷代統治階級“重農抑商”的基本國策。一方面農民只能通過土地要口糧,另一方面嚴苛的戶籍管理制度又從根本上限制了人口的流動,農民被死死地固定在土地上。同時,儒家又給了我們另外一個規定:“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這樣,農耕文化和“孝”文化相互滋養、相輔相成,“向外”的路子逐漸被堵死,“向內”逐漸形成民族思維慣勢,久而久之,自省、戀家以及內鬥紛紛被派生出來,又構成我們老祖宗不願對外發展的事實依據。

在這一點上,歐洲就非常明顯地走向了我們的反面。且不說始於十六世紀的西班牙、葡萄牙的全球殖民統治,8世紀開始的北歐“維京海盜”就最早展現了與我們迥異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由於開化過晚,他們一直以遊牧、漁獵以及由此而衍生的航海為生,這就造就了他們流動、開放的民族文化。試想一下,在8世紀那種航海條件下,維京人都能發現格陵蘭島,並向東一直到達裡海,他們的心得有多大、多野。這種情況衍生的另一個後果是,他們沒有家鄉觀念,或者說家鄉觀念很淡,出外遊歷、擴張甚至掠奪、殖民,對他們來說天經地義。像前面講過的中國人講究“父母在不遠游”,西方人則是不僅鼓勵遠遊,而且如果再通過燒殺搶掠帶回滿船的金銀珠寶甚至女人就更好了。而這對於我們是不可想象的。

寫到這裡,我們老祖宗不願打仗的原因基本上就出來了。至於漢武帝、唐太宗和清聖祖(康熙)還真是三個“另類”,但是也都是由其自身特點決定的。

漢武帝,他那時候儒家還不是主流,即使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他骨子裡還是以“法家”為主,講究“霸道”,所以他好戰,並且有一股子執拗勁,傾全國之力也得把匈奴打服、打殘。

唐太宗,第一他本身就是胡漢混血,第二他的政治和軍事班底都來自著名的“關隴集團”,“關隴集團”又來自於宇文泰的北周,而北周則是徹頭徹尾的鮮卑族所建——外族人,儒家那套酸腐理論人家不懂。

清聖祖(康熙),來自白山黑水、剛剛開化的蠻族,雖然他“尊孔尚儒”,但那是做給漢族士人看的,只是用來籠絡人心,他骨子裡流淌的還是滿族人“尚武”的血液,所以他十幾歲就能除鰲拜、平三蕃。

不過從版圖上來講,中國還真幸虧有這三個沒受過儒家教育的人:沒有漢武帝和唐太宗,現在新疆可能不是我們的;沒有康熙,現在西藏和臺灣可能不是我們的,而且東北也說不定。


彼岸歷史


其他很多皇帝也有開疆擴土,比如說秦皇南征,將南方百越納入版圖,唐高宗滅西突厥,設波斯都督府,元世祖忽必烈,納西藏入版圖很多很多,這裡說的比較成功的幾個,還有很多失敗的的帝王更是數不勝數,你怎麼能說只有這三位皇帝開疆擴土呢。

或許你說的這三位帝王是當前最為熟知的帝王,開疆擴土也是非常大的帝王。漢武帝,李世民能開疆擴土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當時經濟非常繁華,國庫盈餘。

漢武帝時期,攘夷拓土、國威遠揚,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但是不好的地方是軍隊開始太大,使民不聊生,人口減半。

唐太宗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

康熙平定了三藩之亂;遏制了沙俄的擴張,簽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武力平定割據臺灣的鄭氏家族,使臺灣迴歸;康熙還親征新疆準噶爾,擊敗噶爾丹,使蒙古土爾扈特臣服清朝。奠定了現中國的版圖。





史盲精彩


你這問題本身就是偽命題,中國今天有這麼大可不只是靠著幾個皇帝的功勞,秦始皇北擊匈奴,取河套之地,南吞百越。漢宣帝在西域設西域都護使。元朝拿下雲南和西藏。


窗外1225


這樣的皇帝多了,劉病己、楊堅、鐵木真,朱棣,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