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杜甫(五)從華州到成都

上一篇說到杜甫被貶華州。

這下杜甫被貶之後真正是閒職了,或者說就沒事可幹,他在華州待了不到半年,決定去洛陽探探親,但是這一路上看到的竟是滿目瘡痍。

當他回華州時正值鄴城之戰爆發,那一戰唐軍大敗,杜甫更是看到了路上的人啃著樹皮,嚼著野草,人們流離失所。有些人在餓死的親人身邊痛哭留涕!

杜甫心中無限的傷感和悲憤,但一個瘦弱的文人他又能幹什麼?他只能以筆代劍揮寫下了著名的三吏和三別,即《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正是“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存者無消息,死者為塵泥”

但是帶來苦難的不只是戰爭,乾元二年關中地區大旱,人們更是沒有吃的了,杜甫看著饑民寫下了《夏日嘆》和《夏夜嘆》。

我們這輩還能從上一代人口裡聽得到那三年自然災害的情景,一口窩窩竟是奢侈品了,下一代恐怕就忘了!

聖人杜甫(五)從華州到成都

漸漸的,杜甫越來越覺得自己無能為力了,像這樣的一個小官吏他無法救黎民於水火,在華州任職一年杜甫決定離職了!

《立秋後題》

日月不相饒,節序昨夜隔。

玄蟬無停號,秋燕已如客。

平生獨往願,惆悵年半百。

罷官亦由人,何事拘形役。

離職後的杜甫開始往蜀地而行,已經年過半百,杜甫也想找個居身之所。

終於杜甫在成都遇見了一位故人名叫嚴武,在嚴武的幫助下他在成都城西建了一座草屋,後人稱為“杜甫草堂”。

有了屋子後杜甫在附近村民的幫助下也能,種種菜,過過兩天安穩日子了!

如杜甫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所寫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經歷戰亂,饑荒和顛沛流離之後他竟覺得在這破屋子裡凍死都滿足了!

聖人杜甫(五)從華州到成都

不久嚴武也讓杜甫在他手下任職,嚴武的職位是成都府尹兼御史大夫,充劍南節度使,是屬於當地的一把手!在嚴武手下任職杜甫算是衣食有著落了。

在元武手下混了一年後唐玄宗和唐肅宗相繼去世,歷史進入了寶應年間(唐代宗李豫的年號),元武被調回京城,杜甫不得不回到草屋去。

聖人杜甫(五)從華州到成都

這裡有個很特別的情況,你猜元武走後繼任元武職位的人是誰?

可能你想不到是誰?杜甫為這人寫過近二十首詩。

沒錯就是高適,我不知道是我有遺漏還是怎麼,總之高適似乎沒有給杜甫什麼職位,他應該知道杜甫在成都的吧!

關於高適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李白在永王李璘敗後,最應該救李白的就是高適,當時高適是淮南節度使,就是他負責討伐永王的。

當初三個人對酒當歌,今天你一個都沒幫?

但可能有另一種說法。

《奉酬嚴公寄題野亭之作》

拾遺曾奏數行書,懶性從來水竹居。

奉引濫騎沙苑馬,幽棲真釣錦江魚。

謝安不倦登臨費,阮籍焉知禮法疏。

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無徑欲教鋤。

這是杜甫寫給嚴武的詩,從詩中看杜甫一開始並不想當官,杜甫在嚴武這裡只是某口飯吃,似乎並沒有出仕,所以高適這裡他也就沒去。

但高適這個劍南節度使沒當好,他在任期間吐蕃攻陷隴右,朝廷不得不把嚴武調回。

嚴武回來後就把杜甫叫回去任職了,這次杜甫看到了四川的戰亂他想法有所改變選擇了出仕,在他的詩《草堂》中寫道

“天下尚未寧,健兒勝腐儒。

飄搖風塵際,何地置老夫。

於時見疣贅,骨髓幸未枯。

飲啄愧殘生,食薇不敢餘。”

但似乎兩個人有點意見不和,據記載杜甫不久就離職了,可能是杜甫這個說話比較直,有什麼問題他就當面說,有一次酒後兩人就吵起來了,嚴武是什麼官杜甫是什麼身份?所以嘛。

廣德三年也有說是永泰元年(都是代宗李豫的年號)嚴武去世杜甫也離開了成都。

有人可能要問杜甫不是有個草屋他自己種種地為何還要離開?我下一篇說。

聖人杜甫(五)從華州到成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