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網癮”少年:只有做遊戲主播賺錢才能找到朋友!

近日,學校裡面出現了一個令家庭頭疼的問題,作為他老師,我也參與進來事情中間,瞭解到事情經過。

14歲“網癮”少年:只有做遊戲主播賺錢才能找到朋友!

小熊很瘦,雖然還不到14歲,但是他說話腔更像是成人,無所謂中夾帶著點江湖氣息。

他“在父母的吵架聲中度過童年”。小學的課程簡單,他的成績也不錯,到了五六年級,就不再理會父母的爭吵,拿起手機打遊戲,選擇與世界隔離。到了初中,他的成績從班級前幾名跌到了倒數,如同對生活的信心,一落千丈。

他痛苦的回憶說:父母給他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幾年前自己生日當天,父親從外地趕回來,一家三口團聚吃完生日蛋糕,父親就與母親離婚了。

在家庭母親和母親的眼裡,他是典型的“網癮少年”,放學回來後,做完作業,睡一覺,一兩點起床玩手機,玩到三四點,再繼續睡覺。

14歲“網癮”少年:只有做遊戲主播賺錢才能找到朋友!

耳鳴、眼花、精神萎靡……長期透支健康,身體亮起了紅燈,經常得病。小熊也知道這樣做法不妥當,可是為什麼這樣做?他給出了一個讓人吃驚的理由——賺錢。

“做遊戲直播賺錢,我想要儘快獨立,我並沒有網癮。”他給老是算了一筆賬,一個月下來,一般有幾百元、多則有1000多元的收入。

其實,小熊父母的經濟條件並不差,父親是公職人員,母親也有工作,父母離婚後平時跟著奶奶生活,日常開銷也無需他操心,為什麼他對金錢如此渴望?

“賺錢是為了借錢給朋友。”小熊說,父母離婚後,學習成績不好,隨時會被父母打罵,在家裡他並沒有可以傾訴的對象,用他自己的話說“我找不到知音”。說到這裡,他止不住地啜泣,繼而大哭。

“這個社會很現實!自從家裡離婚後,學校裡的朋友就少了。”他說,儘管他知道用錢買不來朋友,一旦不給錢,新結識的小夥伴就會散去,友情不會長久。但這種暫時擁有朋友的感覺,他也很看重。

與上學相比,遊戲主播的角色更加吸引他,有成百上千人聽他解說,還有人給他刷禮物,有人關注,有人讚美。虛擬的場景,讓他覺得很有安全感,也很溫暖。

14歲“網癮”少年:只有做遊戲主播賺錢才能找到朋友!

生活的意義在哪裡?對讀書並無興趣,他給自己設計的出路就是從事主播行業。他說:“做主播緩解了我的壓力,可以放鬆聊天,還可以賺錢,滿足了。”

如果父母態度改善,能否再好好學習?小熊面對此問題,沉默了一會兒回答:“我不知道能不能回去。”

外人會誤以為,沉迷網絡的青少年心態會比較幼稚。其實不然,老師瞭解的過程中,發現其中有一部分孩子,就如小熊一般,心思很重,非常敏感,甚至表現出超過年齡的成熟。歸根結底,留守兒童的生活經歷,讓他們長期缺愛。

首先,很多父母的教育方法存在問題導致孩子成為網癮患者。許多家長只懂得限制子女上網,而不懂得如何轉移子女對上網的注意力,培養子女新的愛好。家長們不要給孩子輕易貼標籤,什麼自閉,有心理問題,切切不要這樣。其實應該相信他們是懂道理的,對孩子們講怎樣正確對待電腦網絡,“電腦是工具而不是玩具”“會玩電腦不是英雄,會用電腦才是英雄”等。

其次,還有許多學習比較差的學生會因為得不到別人的承認而沉迷於網絡。他們在日常的學習生活當中體會不到學習成功的樂趣,而上網打遊戲,可以獲得虛擬獎勵,自我得到肯定,宣洩學習不成功帶來的壓抑。

第三是由於人際關係不好,希望上網逃避現實。許多學生雖然成績不錯,可是性格內向、猜忌心強,而且小心眼,碰到問題時沒能得到及時解決就沉迷於網絡,學習和生活受到嚴重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