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诗——客家之千古绝唱

族诗是客家民系的独一无二的千古绝唱,它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充分体现了客家人勇于并善于开拓进取与耕读传家的客家精神。下面略举几个客家大姓的族诗供读者欣赏。

在族诗中流传广泛并影响深远的是黄峭的“遣子诗”(又称“认宗诗”),它是日后其子孙之间相互认同的重要依凭。

骏马登程往异方,任寻胜地振纲常。

足离此境非吾境,身在他乡即故乡。

早暮莫忘亲嘱咐,春秋须荐祖蒸尝。

漫云富贵由天定,三七男儿当自强。

黄峭,字峭山,号青岗(871-953),福建邵武人,为黄氏入闽大始祖。唐昭宗工部侍郎,娶三妻,共生二十一子,子孙众多。当时正处于唐末五代变更之际,目睹兵连祸结,社会动乱,考虑到“多男多惧”,聚不如散,于是遣散诸子到闽粤赣各地,以避不测之祸。他的遣子故事,世代传为美谈。诸子临别,峭山吟诗一首,为各地子孙相亲证据,世称“遣子诗”,俗称“认宗诗”。可归纳为三层意思:首先肯定儿子年富力强,有所作为,教育诸子居安思危,立志四方;继而教育儿孙要树立纲常道德,弘扬家传孝道;最后训诫儿孙不要迷信天命,要自强不息,人定胜天。

族诗——客家之千古绝唱

黄氏族诗教育后代敬祖爱宗又志在四方的精神对客家其他姓氏产生较大影响。宁化县石壁客家刘氏十五世祖刘广传就仿照黄峭诗,作《遣子孙》云:

骏马骑行各出疆,任从随地立纲常,

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

早晚勿忘亲命语,晨昏须顾祖炉香,

苍天佑我卯金氏,二七男儿共炽昌。

刘广传,名弁,号清淑,谥广传,元朝仁宗延佑二年进士,官授江西瑞金知县(一说赣州太守),因筑城建学、平洞寇有功,擢迁为奉议郎。出生于福建宁化县,卒于京职。娶妻马夫人、杨夫人,生一十四子。

广传公生下十四子以后,鼓励儿子要向外发展,不要儿女情长痴恋家中,这是四海为家,开拓进取精神的体现,最终目的是要认祖归宗,吃水念着水源头的优良传统。

这首诗被刘氏宗亲称为族诗,泰国刘氏宗亲总会还为这首诗谱曲,定为刘氏宗亲会会歌。

族诗——客家之千古绝唱

张化孙被客家张氏后裔称为“鄞江始祖”,他的《遣训诗》更是通过歌颂上祖的功绩而希望后代能承先启后地发扬光大祖辈的功德业绩;同时,也表达希望子孙能兴旺发达、青史留名的美好心愿。

清河系出源流长,卜处移居闽上杭;

百忍家风思祖道,千秋金鉴慕宗枋;

承先孝友垂今古,裕后诗书继汉唐;

二九苗裔能秉训,支分富盛姓名香。

族诗——客家之千古绝唱

张化孙,讳衍,字传万,赐进士,诰授中宪大夫,任汀州知府。宋宁宗嘉泰年间,由宁化石壁迁至上杭北乡深坑尾官店前开基(今上杭白砂茜洋村)。

族诗——客家之千古绝唱

民族英雄文天祥曾为张化孙题写“像赞”:“公之风采,气宇轩昂。公之品行,正直端庄。诗书博览,忠孝名扬。作牧汀州,合郡群黎。德泽开基杭邑,一门父子沐恩光。纂修宗谱,报本不忘;钟灵毓秀,桂馥兰芳;绵绵世泽,长发其祥。”可见,文天祥对张化孙是十分推崇的。

(本文据林允祺文改编)

编审:钟卫红

监制:邱甫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