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浮如何融入大灣區建設?“學習強國”推介雲浮“融灣”觀察七論

4月14日

"學習強國

"平臺上發佈文章

【灣區追夢】粵東西北如何融入大灣區建設? 《雲浮“融灣”觀察》七論話你知

重點推介雲浮如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雲浮如何融入大灣區建設?“學習強國”推介雲浮“融灣”觀察七論

雲浮如何融入大灣區建設?“學習強國”推介雲浮“融灣”觀察七論


雲浮如何融入大灣區建設?“學習強國”推介雲浮“融灣”觀察七論

大潮起珠江,大風揚雲帆。近段時間以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成為響徹廣東大地的高頻詞。作為毗鄰珠三角、有著地利天時人和優勢的雲浮市,如何全面理解、深刻把握這一高頻詞,並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近日,雲浮市委舉辦全市縣處級領導幹部學習貫徹《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專題研討班,市委書記黃漢標在動員講話中強調,全市上下一定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緊緊抓住這一歷史發展機遇,立足國家和全省發展戰略大局,主動融入、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全力以赴、不折不扣地抓好各項任務的落地落實。

在此期間,《雲浮日報》連續推出了七篇《雲浮“融灣”觀察》系列評論,分別為《全面對接 全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主動融合 打造環珠三角經濟帶發展新引擎》、《奮力作為 構建粵北生態建設發展新高地》、《順勢而為 建設宜居宜業宜遊優質生活圈》、《傾情傾力 加快建設雙向互融互通平臺》、《改革創新 加快融入大灣區建設》、《全民合力 積極投身大灣區建設》。今集納推送,以供關心、支持、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人士參閱。

《雲浮“融灣”觀察》系列評論①

全面對接全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早春二月,桃紅柳綠,草長鶯飛。《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佈,猶如一聲春雷,給予正在聚力實施“兩新一前列”、推動“美麗雲浮、共同締造”戰略的雲浮人民強大動力和無限希望。全市上下要立足國家和全省發展戰略大局,主動融入、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要提高站位,深刻把握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意義。要堅持把服務和推進大灣區建設作為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要求,增強大局意識,把握髮展大局,以高度認真積極的態度學好綱要,加強調查研究,分領域分系統謀劃,切實在融入核心區、進而融入大灣區中更新觀念、創新創造、奮力實踐。

要把握定位,緊緊搶抓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歷史機遇。要立足北部生態發展區這個功能定位,統籌做好承接核心區、大灣區產業、城市功能疏解等各項準備,一手抓基礎設施建設,一手抓與“一核”“一帶”協同發展、差異化發展的聯動機制建設,全方位提升跨區域合作的質量層次。

要全域融入,全方位推進雲浮融入大灣區建設。要力爭成為大灣區城市功能的首選疏解地和功能拓展區的重要節點,積極謀劃創建服務保障大灣區的產品集散地和物流配送中心,同時全面深化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努力實現在加快融入核心區、大灣區中提質發展。

信心在心海中激盪,力量在行動中磅礴。全市上下一定要聚力全面對接、全域融入大灣區建設,為廣東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貢獻雲浮力量、彰顯雲浮作為、體現雲浮擔當。

《雲浮“融灣”觀察》系列評論②

主動融合 打造環珠三角經濟帶發展新引擎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我市推進實施“兩新一前列”戰略、打造環珠三角經濟帶發展新引擎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合作平臺與創新天地。全市上下要抓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這個“綱”,積極主動融入,打造環珠三角經濟帶發展新引擎。

要著力實施錯位發展戰略。一個地區競爭力提升的關鍵在於比較優勢,不在大而全,而在特而強。要制定與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發展相適應的產業發展規劃和項目,著重構築好園區、交通、信息和政策四大平臺,努力營造寬鬆的經濟發展環境,在發揮特色優勢、推動合作、互利共贏中謀求發展。要補齊短板弱項,加快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現代農業產業優化佈局、高新技術產業加速培育、現代服務產業提速發展、重大工業產業項目落地等“五大產業發展計劃”,形成“一區多核、強勢拉動”的產業佈局,著力構建高質量的現代產業體系。

要全面融入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建設。雲浮在先進裝備製造業方面已形成一定產業規模,先進裝備製造業合作示範基地已成勢成形。當前要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實施“智能製造、服務型製造、創新制造、優質製造、集群製造、綠色製造”六大工程,重點發展氫能源汽車、汽車零配件、石材機械裝備、農牧機械製造等先進裝備製造產業,不斷強化產業鏈競爭優勢,打造雲浮製造升級版。

要加速推進“廣佛肇雲”一體化發展。雲浮和廣佛肇產業互補性強,並已融入一小時高鐵經濟圈。要加強四市間統籌謀劃和協同合作,推動創新、管理等要素對接流通,吸引大灣區的資本投向、產業落戶、項目落地,走共融共贏之路。

春潮澎湃處,揚帆奮進時。作為珠西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大灣區產業輻射的最前沿陣地,只要全市上下搶抓機遇,立足“一區”、融入“一核”、協同“一帶”,實現打造環珠三角經濟帶發展新引擎目標則指日可待。

《雲浮“融灣”觀察》系列評論③

奮力作為 構建粵北生態建設發展新高地

最是一年春光好,踏歌而來逐夢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實現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為雲浮融入大灣區建設指明瞭方向。雲浮融入大灣區建設,要始終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立足北部生態發展區,構建粵北生態建設發展新高地,爭做“美麗灣區”的北部風景。

要建設北部生態屏障,打造生態共同體。要落實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依法劃定好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紅線、資源利用上線“三條紅線”,集中精力打好碧水、藍天、淨土等標誌性戰役,為大灣區守住“源頭活水”,同時會同廣佛肇謀劃西江生態保護和西江沿線產業佈局,高水平、高起點打造西江生態走廊。

要厚植生態優勢,全面構築生態體系。統籌山水田林湖草各生態要素,推進生態系統整體保護、綜合治理、系統修復,著力實施城區綠化提升和綠色市政、綠色企業、綠色出行等綠色低碳示範工程,為大灣區建造“生態氧吧”。科學佈局城鎮空間、農業空間、生態空間,優化國土開發格局,加大古村落保護和修復力度,聚力打造高水平山水城市,為大灣區創建康養休閒的首選地。

要實現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貫徹落實省委“在高水平保護中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要求,堅持“生態立市”“綠色崛起”發展思路,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和綠色產業體系,培育發展集生態養生、生態觀光、生態農業、生態文化為一體的生態旅遊產業集群,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路徑。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雲浮開啟了綠色之門、希望之門。我們將始終保持苦幹實幹善乾的精氣神,以“慢不得、坐不住、等不起”的拼搏精神,以“人一我十、人十我百”的拼勁闖勁,奮力投身到融入大灣區的生動實踐之中,努力為夢想奮鬥,堅定奔向新的遠方!

《雲浮“融灣”觀察》系列評論④

順勢而為 建設宜居宜業宜遊優質生活圈

海松拔萃,月桂吐芳,南粵大地一片蔥蘢。對標對錶《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關於打造公共服務優質、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要求,全市上下要順勢而為,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宜遊雲浮,努力把雲浮打造成大灣區的“後花園”。

要著力打造綠色低碳優質生活圈。全面提升中心城區首位度,夯實城市發展基礎,加大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力度,加快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和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建設好雲谷、氫谷、藥谷等一批高新技術產業基地,讓雲浮成為一個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城市。

要著力建設大灣區綠色農副產品供應地。大力推進農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農業主導產業,加快構建現代特色農業全鏈條產業體系,打造全國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加強與大灣區食品食用農產品合作,增加品質優良、種類豐富農副產品進入大灣區的份額,把雲浮打造成適配大灣區的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地。

要著力建設大灣區全域旅遊基地。大力發展綠色農業、鄉村旅遊、觀光休閒、健康養生等新興業態,推進全域綠色生態旅遊。佈局發展文旅小鎮、風情小鎮,全域規劃精品旅遊線路,實施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勞作變體驗、農房變客房的“四變工程”,把雲浮打造成為吸引大灣區遊客前來休閒旅遊目地。

要著力建設大灣區優秀傳統文化尋根之地。打好禪宗六祖文化、雲石文化、南江文化“三張牌”,大力傳承和弘揚紅色基因和紅色精神,組織實施好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系列工程,將雲浮建設成大灣區遊客嚮往的尋根之地。

西江明月在,春來百花香。我們要在《綱要》精神的引領下,堅持立足“一區”、融入“一核”、協同“一帶”,在實施“兩新一前列”、促進“美麗雲浮、共同締造”戰略中努力奮鬥。

《雲浮“融灣”觀察》系列評論⑤

傾情傾力 加快建設雙向互融互通平臺

東方風來滿眼春,江城戰鼓催徵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到“2022年”“2035年”這些時間節點,是雲浮加快發展的重要窗口期和黃金機遇期。全市上下要加快交通網絡、商事制度、產業園區、市場要素等對接融通,打造與大灣區優勢資源的互補合作平臺,真正融入大灣區一體化發展進程。

要構建立體交通互通平臺。加快打造“六縱六橫”交通大動脈,加快高速公路網、國省道和鐵路、機場、港口碼頭的綜合運輸體系規劃編制與實施,實現黃金水道與高速公路、國道、省道、鐵路、城市輕軌、地方公路之間的無縫對接,從而建設與大灣區互聯互通的一體化交通網絡,形成高品質的交通服務體系。

要構建產業園區共建平臺。繼續通過以產業園區為發展載體,以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為主要抓手,主動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產業佈局和粵西沿海經濟帶產業的對接互動,切實做足、做實、做活“產業融合”文章,加速推動雲浮形成新產業新業態。

要構建人才資源互聯平臺。雲浮是勞動力輸出大市,勞動力優勢明顯。有了人力資源互聯平臺,可以推動雲浮成為供應大灣區高技能人才的輸出地、成為吸引大灣區高層次人才服務雲浮的輸入地。

要構建互惠互利的營商平臺。加快實施“多規合一”改革,推進簡政放權,透明政務流程,,創新“互聯網+政務服務”模式,建立公平競爭的法制化營商環境,推動管理方式由事前審批向事中事後監管模式轉變,形成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一流營商環境。

“築就鳳凰臺,引得鳳凰來”。打造更具影響力和創造力的新型載體平臺,任務之艱,責任之重,全市上下責無旁貸。只要我們傾情傾力,舉全市之力營造有利於融入大灣區發展的“大小氣候”,就一定能以更強的擔當、更強的力量開創“融灣”發展新局面。

《雲浮“融灣”觀察》系列評論⑥

改革創新 加快融入大灣區建設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發佈,再次攪活南粵大地改革創新的一池春水。在難得的歷史機遇面前,全市上下要堅定信心和決心,改革再改革、創新再創新,努力在融入大灣區建設的堵點痛點難點上尋求突破,引領雲浮快速融入大灣區、緊密融入大灣區。

要在持續推進思想大解放上下功夫。深入推進“融灣”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工作,推動黨員幹部更加自覺地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定向導航把舵、從《規劃綱要》中尋道求策問計。全力衝破舊的思想觀念“牢籠”,大力破除妨礙高質量發展的不合時宜的思維慣性和路徑依賴,主動構築對接平臺條件,激勵幹部擔當作為,以思想大解放引領融入大灣區工作。

要在打造創新要素集聚高地上下功夫。堅持問題導向,探索建立與大灣區相互銜接的政策制度,推動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要素高效便捷流通。打好雲浮特色牌,擴大雲浮“朋友圈”,加快構築教育、醫療、文化、商貿高地,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輻射延伸節點城市。全面對接大灣區先進生產力,積極參與大灣區科技創新活動,優化區域創新環境,提高我市科技創新能力,構建開放型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

要在推進“放管服”改革上下功夫。加快推進“信用雲浮”“智慧雲浮”“數字政府”建設,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全面落實“實體經濟十條”“外資十條”等重磅措施,全力打造投資“窪地”,全面拓展開放空間,全方位提升跨區域合作的質量層次。以空前的力度推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政策實施細則,為雲浮實施“兩新一前列”、推動“美麗雲浮、共同締造”戰略部署集聚強勁動能。

“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雲浮將迎著新的戰略機遇期,牢牢把握改革“關鍵一招”,用創新“第一動力”引領雲浮高質量發展,力爭搭乘粵港澳大灣區這列新時代“高速列車”,在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和當好“兩個重要窗口”中貢獻雲浮力量、彰顯雲浮擔當!

《雲浮“融灣”觀察》系列評論⑦

全民合力 積極投身大灣區建設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融入大灣區建設,重在部署,要在落實。全市上下要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全民奮起、先行先試、大膽實踐,全力投入到融入大灣區的建設中來。

要“一條心”參與融入大灣區建設。結合“兩新一前列”戰略目標,列出工作清單,每個縣(市、區)、每個部門、每個鎮(街)、每個領導幹部、每一位雲浮人要幹成幾件實實在在的事情。只要我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攜手共進,合力攻堅,就沒有過不去的關、跨不過的坎。同時要堅決反對貼標籤、趕時髦,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以實幹苦幹之心推動融入大灣區建設。

要“一盤棋”推進融入大灣區建設。要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走出一條“雲浮路徑”,關鍵是全市上下積極參與、獻計出力,密切配合、協同作戰。要出臺更有力度的改革舉措,努力在拓展發展空間、提升城市品質、加快鄉村振興、創新基層治理、優化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謀求改革突破,創出融入大灣區的佳績。

要“一股勁”投身融入大灣區建設。偉大夢想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而是拼出來、幹出來的。面對發展新機遇,關鍵在於激發內生動力,燃起全民心中助推發展的“熊熊烈火”,形成勢不可擋的“一股勁”。這股勁就是我們的“精、氣、神”。面對時代大變局,發展新要求,如果缺少那麼“一股勁”,任何發展只會是鏡中花、水中月。

“同心山成玉,協力土變金”。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當前工作的重點,也是發展的大局。只要我們不折不扣地對標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安排,上下一條心、全市一盤棋、各方一股勁,就一定能夠在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譜寫雲浮發展新篇章。



雲浮融媒中心

值班主任:趙軍鰻

值班總編:盧利文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