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如何融入大湾区建设?“学习强国”推介云浮“融湾”观察七论

4月14日

"学习强国

"平台上发布文章

【湾区追梦】粤东西北如何融入大湾区建设? 《云浮“融湾”观察》七论话你知

重点推介云浮如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云浮如何融入大湾区建设?“学习强国”推介云浮“融湾”观察七论

云浮如何融入大湾区建设?“学习强国”推介云浮“融湾”观察七论


云浮如何融入大湾区建设?“学习强国”推介云浮“融湾”观察七论

大潮起珠江,大风扬云帆。近段时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成为响彻广东大地的高频词。作为毗邻珠三角、有着地利天时人和优势的云浮市,如何全面理解、深刻把握这一高频词,并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近日,云浮市委举办全市县处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专题研讨班,市委书记黄汉标在动员讲话中强调,全市上下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抓住这一历史发展机遇,立足国家和全省发展战略大局,主动融入、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力以赴、不折不扣地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地落实。

在此期间,《云浮日报》连续推出了七篇《云浮“融湾”观察》系列评论,分别为《全面对接 全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主动融合 打造环珠三角经济带发展新引擎》、《奋力作为 构建粤北生态建设发展新高地》、《顺势而为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倾情倾力 加快建设双向互融互通平台》、《改革创新 加快融入大湾区建设》、《全民合力 积极投身大湾区建设》。今集纳推送,以供关心、支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人士参阅。

《云浮“融湾”观察》系列评论①

全面对接全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早春二月,桃红柳绿,草长莺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犹如一声春雷,给予正在聚力实施“两新一前列”、推动“美丽云浮、共同缔造”战略的云浮人民强大动力和无限希望。全市上下要立足国家和全省发展战略大局,主动融入、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要提高站位,深刻把握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要坚持把服务和推进大湾区建设作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要求,增强大局意识,把握发展大局,以高度认真积极的态度学好纲要,加强调查研究,分领域分系统谋划,切实在融入核心区、进而融入大湾区中更新观念、创新创造、奋力实践。

要把握定位,紧紧抢抓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要立足北部生态发展区这个功能定位,统筹做好承接核心区、大湾区产业、城市功能疏解等各项准备,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与“一核”“一带”协同发展、差异化发展的联动机制建设,全方位提升跨区域合作的质量层次。

要全域融入,全方位推进云浮融入大湾区建设。要力争成为大湾区城市功能的首选疏解地和功能拓展区的重要节点,积极谋划创建服务保障大湾区的产品集散地和物流配送中心,同时全面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努力实现在加快融入核心区、大湾区中提质发展。

信心在心海中激荡,力量在行动中磅礴。全市上下一定要聚力全面对接、全域融入大湾区建设,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贡献云浮力量、彰显云浮作为、体现云浮担当。

《云浮“融湾”观察》系列评论②

主动融合 打造环珠三角经济带发展新引擎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我市推进实施“两新一前列”战略、打造环珠三角经济带发展新引擎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合作平台与创新天地。全市上下要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这个“纲”,积极主动融入,打造环珠三角经济带发展新引擎。

要着力实施错位发展战略。一个地区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在于比较优势,不在大而全,而在特而强。要制定与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产业发展规划和项目,着重构筑好园区、交通、信息和政策四大平台,努力营造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在发挥特色优势、推动合作、互利共赢中谋求发展。要补齐短板弱项,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产业优化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培育、现代服务产业提速发展、重大工业产业项目落地等“五大产业发展计划”,形成“一区多核、强势拉动”的产业布局,着力构建高质量的现代产业体系。

要全面融入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云浮在先进装备制造业方面已形成一定产业规模,先进装备制造业合作示范基地已成势成形。当前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实施“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创新制造、优质制造、集群制造、绿色制造”六大工程,重点发展氢能源汽车、汽车零配件、石材机械装备、农牧机械制造等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不断强化产业链竞争优势,打造云浮制造升级版。

要加速推进“广佛肇云”一体化发展。云浮和广佛肇产业互补性强,并已融入一小时高铁经济圈。要加强四市间统筹谋划和协同合作,推动创新、管理等要素对接流通,吸引大湾区的资本投向、产业落户、项目落地,走共融共赢之路。

春潮澎湃处,扬帆奋进时。作为珠西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大湾区产业辐射的最前沿阵地,只要全市上下抢抓机遇,立足“一区”、融入“一核”、协同“一带”,实现打造环珠三角经济带发展新引擎目标则指日可待。

《云浮“融湾”观察》系列评论③

奋力作为 构建粤北生态建设发展新高地

最是一年春光好,踏歌而来逐梦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云浮融入大湾区建设指明了方向。云浮融入大湾区建设,要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立足北部生态发展区,构建粤北生态建设发展新高地,争做“美丽湾区”的北部风景。

要建设北部生态屏障,打造生态共同体。要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依法划定好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红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集中精力打好碧水、蓝天、净土等标志性战役,为大湾区守住“源头活水”,同时会同广佛肇谋划西江生态保护和西江沿线产业布局,高水平、高起点打造西江生态走廊。

要厚植生态优势,全面构筑生态体系。统筹山水田林湖草各生态要素,推进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综合治理、系统修复,着力实施城区绿化提升和绿色市政、绿色企业、绿色出行等绿色低碳示范工程,为大湾区建造“生态氧吧”。科学布局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加大古村落保护和修复力度,聚力打造高水平山水城市,为大湾区创建康养休闲的首选地。

要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贯彻落实省委“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崛起”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绿色产业体系,培育发展集生态养生、生态观光、生态农业、生态文化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产业集群,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云浮开启了绿色之门、希望之门。我们将始终保持苦干实干善干的精气神,以“慢不得、坐不住、等不起”的拼搏精神,以“人一我十、人十我百”的拼劲闯劲,奋力投身到融入大湾区的生动实践之中,努力为梦想奋斗,坚定奔向新的远方!

《云浮“融湾”观察》系列评论④

顺势而为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

海松拔萃,月桂吐芳,南粤大地一片葱茏。对标对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打造公共服务优质、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要求,全市上下要顺势而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云浮,努力把云浮打造成大湾区的“后花园”。

要着力打造绿色低碳优质生活圈。全面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夯实城市发展基础,加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力度,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建设好云谷、氢谷、药谷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让云浮成为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城市。

要着力建设大湾区绿色农副产品供应地。大力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农业主导产业,加快构建现代特色农业全链条产业体系,打造全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强与大湾区食品食用农产品合作,增加品质优良、种类丰富农副产品进入大湾区的份额,把云浮打造成适配大湾区的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地。

要着力建设大湾区全域旅游基地。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乡村旅游、观光休闲、健康养生等新兴业态,推进全域绿色生态旅游。布局发展文旅小镇、风情小镇,全域规划精品旅游线路,实施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作变体验、农房变客房的“四变工程”,把云浮打造成为吸引大湾区游客前来休闲旅游目地。

要着力建设大湾区优秀传统文化寻根之地。打好禅宗六祖文化、云石文化、南江文化“三张牌”,大力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和红色精神,组织实施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系列工程,将云浮建设成大湾区游客向往的寻根之地。

西江明月在,春来百花香。我们要在《纲要》精神的引领下,坚持立足“一区”、融入“一核”、协同“一带”,在实施“两新一前列”、促进“美丽云浮、共同缔造”战略中努力奋斗。

《云浮“融湾”观察》系列评论⑤

倾情倾力 加快建设双向互融互通平台

东方风来满眼春,江城战鼓催征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到“2022年”“2035年”这些时间节点,是云浮加快发展的重要窗口期和黄金机遇期。全市上下要加快交通网络、商事制度、产业园区、市场要素等对接融通,打造与大湾区优势资源的互补合作平台,真正融入大湾区一体化发展进程。

要构建立体交通互通平台。加快打造“六纵六横”交通大动脉,加快高速公路网、国省道和铁路、机场、港口码头的综合运输体系规划编制与实施,实现黄金水道与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铁路、城市轻轨、地方公路之间的无缝对接,从而建设与大湾区互联互通的一体化交通网络,形成高品质的交通服务体系。

要构建产业园区共建平台。继续通过以产业园区为发展载体,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主要抓手,主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布局和粤西沿海经济带产业的对接互动,切实做足、做实、做活“产业融合”文章,加速推动云浮形成新产业新业态。

要构建人才资源互联平台。云浮是劳动力输出大市,劳动力优势明显。有了人力资源互联平台,可以推动云浮成为供应大湾区高技能人才的输出地、成为吸引大湾区高层次人才服务云浮的输入地。

要构建互惠互利的营商平台。加快实施“多规合一”改革,推进简政放权,透明政务流程,,创新“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建立公平竞争的法制化营商环境,推动管理方式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模式转变,形成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

“筑就凤凰台,引得凤凰来”。打造更具影响力和创造力的新型载体平台,任务之艰,责任之重,全市上下责无旁贷。只要我们倾情倾力,举全市之力营造有利于融入大湾区发展的“大小气候”,就一定能以更强的担当、更强的力量开创“融湾”发展新局面。

《云浮“融湾”观察》系列评论⑥

改革创新 加快融入大湾区建设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再次搅活南粤大地改革创新的一池春水。在难得的历史机遇面前,全市上下要坚定信心和决心,改革再改革、创新再创新,努力在融入大湾区建设的堵点痛点难点上寻求突破,引领云浮快速融入大湾区、紧密融入大湾区。

要在持续推进思想大解放上下功夫。深入推进“融湾”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推动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地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定向导航把舵、从《规划纲要》中寻道求策问计。全力冲破旧的思想观念“牢笼”,大力破除妨碍高质量发展的不合时宜的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主动构筑对接平台条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以思想大解放引领融入大湾区工作。

要在打造创新要素集聚高地上下功夫。坚持问题导向,探索建立与大湾区相互衔接的政策制度,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高效便捷流通。打好云浮特色牌,扩大云浮“朋友圈”,加快构筑教育、医疗、文化、商贸高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延伸节点城市。全面对接大湾区先进生产力,积极参与大湾区科技创新活动,优化区域创新环境,提高我市科技创新能力,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要在推进“放管服”改革上下功夫。加快推进“信用云浮”“智慧云浮”“数字政府”建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面落实“实体经济十条”“外资十条”等重磅措施,全力打造投资“洼地”,全面拓展开放空间,全方位提升跨区域合作的质量层次。以空前的力度推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实施细则,为云浮实施“两新一前列”、推动“美丽云浮、共同缔造”战略部署集聚强劲动能。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云浮将迎着新的战略机遇期,牢牢把握改革“关键一招”,用创新“第一动力”引领云浮高质量发展,力争搭乘粤港澳大湾区这列新时代“高速列车”,在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和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中贡献云浮力量、彰显云浮担当!

《云浮“融湾”观察》系列评论⑦

全民合力 积极投身大湾区建设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融入大湾区建设,重在部署,要在落实。全市上下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全民奋起、先行先试、大胆实践,全力投入到融入大湾区的建设中来。

要“一条心”参与融入大湾区建设。结合“两新一前列”战略目标,列出工作清单,每个县(市、区)、每个部门、每个镇(街)、每个领导干部、每一位云浮人要干成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携手共进,合力攻坚,就没有过不去的关、跨不过的坎。同时要坚决反对贴标签、赶时髦,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实干苦干之心推动融入大湾区建设。

要“一盘棋”推进融入大湾区建设。要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走出一条“云浮路径”,关键是全市上下积极参与、献计出力,密切配合、协同作战。要出台更有力度的改革举措,努力在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品质、加快乡村振兴、创新基层治理、优化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谋求改革突破,创出融入大湾区的佳绩。

要“一股劲”投身融入大湾区建设。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面对发展新机遇,关键在于激发内生动力,燃起全民心中助推发展的“熊熊烈火”,形成势不可挡的“一股劲”。这股劲就是我们的“精、气、神”。面对时代大变局,发展新要求,如果缺少那么“一股劲”,任何发展只会是镜中花、水中月。

“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当前工作的重点,也是发展的大局。只要我们不折不扣地对标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上下一条心、全市一盘棋、各方一股劲,就一定能够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谱写云浮发展新篇章。



云浮融媒中心

值班主任:赵军鳗

值班总编:卢利文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