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高質量的陪伴孩子?

幽月兒


用心陪伴!哪怕只有十分鐘,也要讓孩子體驗到父母陪伴的快樂!首選要放下手機,不要讓其他事情影響到自己!

父母常常認為自己足夠愛孩子,為他而努力工作,經常加班,週末還要陪他奔波於各種興趣班,彷彿為他而放棄了自己的全部。但孩子給我們的反饋卻是,他不確定父母是不是像他們嘴上說的那麼愛自己,所以我們經常看到的,要麼是孩子非常粘父母,要麼是疏離和逆反。這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孩子缺乏父母高質量的陪伴而導致的親子關係不良。

1、親子游戲,三歲之前的寶寶,可以多與他們做遊戲,還有撫觸,增進與孩子的感情,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玩過家家、做手工,比如說堆積木,不僅可以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大腦,更主要的是和家長一起完成會讓孩子更開心

2、親子技能,比如下象棋、圍棋,孩子把這當作娛樂,還能學會一項技能,何樂而不為?

3、學而知之,寶寶上中班後就可以學寫字學古詩了,家長要自己先記住了,再交孩子,不要交給孩子錯誤的知識

4、週末帶孩子去外面逛逛,接觸大自然,走出去,不要總是窩在家裡,和孩子一起運動,跑步、籃球、跳繩都可以!

5、帶孩子去旅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帶著孩子去大自然中走走,認識花草樹木,見識風土人情,帶著孩子一起開闊視野

6、和孩子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讓孩子理解故事的同時,孩子也鍛鍊了口才,和父母的互動會讓感情更加親密


隨想匯


所謂高質量的陪伴,最關鍵的一點是:讓孩子感覺到全心全意的陪伴。

每個爸爸媽媽都知道,應該關掉電視、放下手機,多花時間跟孩子在一起。

但是然後呢?

我們大人也常常有自己的事情要處理,也想自己靜一靜、想玩玩手機、想發發脾氣……

哪有完美的爸爸媽媽?我們肯定也難免暴露“缺點”。

但高質量的陪伴,正是追求全心全意地陪孩子玩一次。哪怕爸媽很忙,哪怕能陪玩的時間很短,哪怕只能在路上、在辦公室、在等車的碎片時間裡玩一玩……

爸爸媽媽陪伴孩子生活的點滴,一定能發揮強大而正面的影響力。

和大家分享一些有助於“高質量陪伴”的小遊戲。

在等車、散步、候診室、辦公室裡的10分鐘見面、餐廳等上菜……一切和孩子待在一起的碎片時間,都能立刻拿出來玩一玩。

當孩子覺得很無聊、等不了、胡思亂想、情緒快崩潰的時候,這些小遊戲就是一個豐富、實用的技巧包,可以讓孩子心情好起來,讓每個人都開心。

1、尋寶

在候機、候診、候車的時候,就地找本雜誌、報紙、海報、甚至包裝紙,跟孩子說:“誰能找到一朵花的照片?”

第一個發現花的人,就有資格命名下一個要尋找的事物。

2、摸一摸猜一猜

讓孩子閉上眼睛。從你的包裡拿出一支筆、鑰匙、硬幣……任何一個小東西,然後把它放在孩子的手裡。看看他能不能猜到是什麼。

3、在孩子的背上“畫畫”

根據孩子的年齡、認知能力,在孩子的背上畫不同的事物,看孩子能不能猜到爸爸媽媽畫的是什麼。

比如小一些的孩子,可以畫圓、畫三角形;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嘗試字母,數字甚至寫一些簡單的,孩子認識的字。

還可以反過來,讓寶寶來畫,爸爸媽媽來猜。

4、編一個故事

提供一個編故事的套路:幸運和不幸。比如:

媽媽說:幸運的是,寶寶得到一輛新玩具車;

寶寶接著:不幸的是,車子壞了;

媽媽接著:幸運的是,爸爸回來修好了;

寶寶接著:不幸的時,車子又被小狗叼走了;

……

5、猜時間

拿出手機調到計時功能,和孩子一起感覺15秒是多久,半分鐘是多久,一分鐘是多久。到了自己感覺的時間,就停下看看手機,看看我們猜得對不對。

6、作出預測

比如,在機場等行李箱的時候,猜猜下一個進入傳送帶的箱子是什麼顏色的?

7、讀唇語

孩子可以不聽聲音,只通過看著媽媽嘴唇的動作,來弄清楚你在說什麼嗎?

可以從一些簡短、熟悉的詞彙開始,比如孩子最常叫的“爸爸”、“媽媽”,平時最愛吃的“草莓”。

慢慢的,就能猜出更長的句子了。

8、記住媽媽

讓孩子看著媽媽10秒鐘,然後讓孩子閉上眼睛。問問孩子:

  • 媽媽的襯衫是什麼顏色的?
  • 媽媽戴耳環了嗎?
  • 媽媽是披肩發還是紮成馬尾?
  • 媽媽頭上戴了髮卡嗎?

……

9、猜硬幣

把硬幣藏在手心裡,讓孩子猜猜它在哪隻手。

再反過來,孩子藏,爸爸媽媽猜。

10、猜手指

用左手握住右手的手指,只露出手指尖,讓寶寶猜猜哪隻手指是中指。

11、名偵探

從媽媽的手提包裡隨意拿出5個物品,比如鋼筆、口紅、硬幣、鑰匙、充電頭

將這5樣東西放在桌子上,請孩子看10秒後,閉上眼睛。

媽媽悄悄拿走一樣,再讓孩子睜眼找找,孩子能找出少了哪個物品嗎?

12、拍節奏猜歌曲

爸爸媽媽並不哼唱,只是拍出一首歌的節奏,看看孩子是否能猜到,媽媽拍的是哪首歌。

如果太難猜,可以告訴孩子歌名的第一個字作為線索。

最後,有一點很重要:有能力愛自己,才更有能力愛孩子。

我們當然要做好父母,但同時,我們也要照顧自己、照顧好自己的伴侶,我們是被允許去上班、去吃晚飯、去看電影、去房間看看書輕鬆一下的。這些東西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我們不應該為自己想“輕鬆一下”而感到內疚。

而這些簡單的、不講究特別道具、不講究場所、也不需要大量時間的小遊戲,哪怕是非常忙碌的爸爸媽媽,也能利用一些碎片時間陪孩子玩玩。

讓我們把時間規劃得更有效,和孩子共同找到快樂。


Carrie萌育兒研習社


您好,我是高級孕嬰師、家庭教育指導師羊駝媽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首先我想提出一個問題“什麼才是高質量的陪伴”,然後再來解決您提出的問題。我想每個人對高質量的定義都是有所不同的。有的人認為給孩子在生活上吃的好、穿的好、用得好就是高質量。有人認為豐富孩子的見識、增長孩子的修為、開闊孩子的眼界算是。還有人認為應該從孩子內心出發,每天陪孩子玩鬧就算是等等不同的見解。

其實我個人但是覺得這些算是,但也不全是。應該把這些全部結合到一起,而非單一的拿出某一個來,才算是高質量的陪伴。而且陪伴主要還要根據自己家孩子的特性來,並不是所有家庭、所有孩子都是一個格式出來的。

從孩子的身心兩個方面著手,身體上也與外界大環境有關。不一定要給孩子什麼都是最好的,畢竟每個家庭情況不同,不是所有家庭都能負擔得起最好的物質生活。沒事多陪孩子做做遊戲,去戶外玩一玩,給孩子放鬆一下身體。

心靈上的陪伴同樣重要,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存在,不要總覺得要給孩子最好的物質生活,就忽略了孩子的內心。其實孩子的內心是很容易滿足並且尤其敏感脆弱的。他們有時候可能也只是想家長的一個簡單陪伴就已經很滿足了。所以希望家長可以根據自己家孩子性格等方面自行判斷到底什麼樣的陪伴才是孩子最需要的。只要是孩子需要的陪伴就是高質量的陪伴。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關注【羊駝媽媽】。

你想了解的兒童心理、親子關係、兒童成長髮育、家庭教育、母乳餵養、疾病護理,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羊駝媽媽


怎麼高質量的陪孩子?有些家長可能會說,我給孩子買穿的買吃的,給於孩子生活上的條件,這樣還不是對孩子最好嗎?是的,父母給予了孩子一切生活的條件,讓他有一個舒適安全的家,買想吃的零食、想穿的衣服、想玩的玩具。但是這可能只是給予孩子外在的一些生存條件,那麼心理上的呢,我們又該怎麼做才是高質量的陪伴?

可能有些家長對孩子習慣用命令的口氣去要求,讓孩子做自己允許的事情:孩子玩水,覺得他在浪費水;孩子玩泥巴,覺得他弄髒了衣服;孩子吃飯,覺得他吃的慢。這種陪伴是有負擔的陪伴。所以,如果要提高陪伴的質量,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放低自己的姿態跟孩子成為可以輕鬆聊天的朋友。其次,家長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去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孩子做的好要不吝於表揚;孩子表現的不好了,家長要給予安慰並鼓勵,分析一下原因,爭取下次做得更好。最後,是家長要放下手機,把時間多多給予孩子,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茫茫i


陪伴孩子,夫妻雙方分工明確。

媽媽負責照顧孩子生活冷暖。女人比較感性,媽媽都是慈母。給孩子吃喝最好的,穿最漂亮的。

媽媽成就孩子健康的身體。

爸爸負責教育孩子思想。男人比較理性,爸爸都是嚴父。告訴孩子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如何做人

爸爸塑造孩子堅毅的靈魂。

媽媽唱紅臉(慈母)+爸爸唱白臉(嚴父)=好孩子


雲自由7


怎樣高質量的陪伴孩子?


104號渡老師曹愛田


專一用心 有關知識 技巧藝術


積極教育園


自我學習,自我提高,言傳身教


NEUR


孩子需要爸媽的陪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