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股份2018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新研股份(300159)2018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概述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87,956.88萬元,同比增長1.39%,實現營業利潤34,745.69萬元,同比下降27.32%,歸屬於上市公司所有者淨利潤29,728.65萬元,同比減少26.67%。 1、航空航天業務: 2018年,按照航空航天板塊的戰略部署和年度工作安排,以聚焦主業、參與軍民融合、推進企業轉型升級為目標,直面問題,迎難而上,攻克了發展中遇到的一道道難題,統籌推進MEAS、成本工程、核心能力系統改進等各項工作,進一步夯實了企業發展基礎,穩定了發展大局,在國內航天航空領域的地位進一步鞏固。 1.1、主要經營情況: 報告期內,航空航天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4.74億元,同比下降10.12%。受公司產品結構調整及部分產品市場競爭加劇影響,以及公司財務成本升高、科研投入較高等非經營性損益影響,公司全年經營業績出現下滑。 (一)防務產品業務 2018年,公司統籌推進防務產品的科研生產任務,實現保質按時圓滿交付。 (二)外貿業務 公司緊緊把握"調結構,提水平,增效益"的原則,堅定不移開拓外貿產品市場,堅決去除非主業業務和盈利能力低的產品,不斷增強盈利能力,全面推進業務轉型升級。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管理經驗、先進工藝技術、先進設備,並組織消化吸收落地,同時舉一反三推廣到防務產品中實踐,與多個客戶建立了穩定的溝通機制,已開展上百項零件的試製工作。通過拓展市場,2019年外貿轉包訂單將呈上升趨勢。 (三)軍民融合業務 公司與航天科技(000901)、航天科工、航空工業、中國航發等四大集團旗下的多個主機廠所開展了多種商業模式的軍民融合業務,將公司產品從單一零件加工向部件系統集成、提供綜合服務升級,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時也佔用了大量科研經費。 (四)經營態勢變中求進 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承受了巨大的下行壓力。為扭轉不利的經營局面,公司積極謀劃,採取了強化重點管控、預算管控、系統管理及拓展新市場等系列措施,穩質量、穩交付、穩局面,經營形勢不斷向好。 (五)深化企業改革,充分釋放創新活力 報告期內公司實施了一系列變革性的改革調整,加快推進公司管理轉型升級,管理基礎更加夯實,運行機制更加合理有效。 一是推進經營管理模式轉變。由三級管理轉變為二級管理,推進各經營單位由成本中心轉變為利潤中心,管控方式由分散管理轉變為集中管理。 二是推進生產製造方式轉變。強化精益生產理念,開展精益生產線試點,規劃出了12個專業生產線,部分專線通過實施精益化生產已取得顯著成效。 三是重點聚焦防務產品、外貿產品和軍民融合三個業務領域,推進產品結構優化調整。 四是推進技術創新能力提升。 五是推進質量綜合提升,務求實效。全面完成新版國軍標換版,完成軍民用質量管理體系融合。 六是推進成本工程全面深入實施。 七是推進信息化應用化深度融合。 2、農機板塊業務:農機板塊業務全年實現營業總收入40,544.48萬元,其中農機產品銷售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3,215.70萬元,同比增長185.86%,在外部經營環境持續低迷的狀態下,公司積極調整經營策略,加大產品研發投入力度,根據市場需求準確定位產品性質。從對農機市場增長影響最大的主流產品分析,缺少支撐市場規模擴大的需求。自2004年國家實行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開始,農機市場進入快速擴張期。從存量的角度,經過十幾年的增長,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主流產品裝備量龐大,已能夠滿足生產需要,今後將進入以產品更新、技術升級為主的市場。主流農機產品市場趨於飽和,保有量繼續擴張的可能性有限。低迷的農機市場倒逼主流農機產品加快行業整合、產業升級。主流農機產品市場變為更新為主的市場,儘管我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決定了農機產品需求的多樣性,但對市場影響最大的客戶主要變為農機合作社、農業生產企業、農業經營大戶等,對產品的要求提高、市場規模縮小,必將產生過量產能與需求不足的激烈碰撞,必定經歷一番洗牌重新構建市場競爭格局。隨著農機補貼政策不斷調整與完善,農機補貼資金將重點向農村合作社等規模農業主體及中高端、綠色、智能產品傾斜,具有品牌、技術、規模、服務優勢的領先企業將迎來發展機遇,農機市場將將從速度型向質量型轉變。

二、核心競爭力分析 (一)航空航天業務生產經營能力 公司現有30多種、1,200餘臺各門類齊全的加工設備及檢測儀器,擁有25.58萬平方米各類加工廠房;具備航天產品結構、飛機結構、發動機結構、軌道交通產品結構研製、生產所需的工程設計、加工製造、理化檢測及特種工藝能力;擁有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認證資格、國家二級保密認證資格及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通過了ISO9001、GJB9001C和AS9100D質量體系認證,多項特種工藝獲國際宇航的NADCAP認證等。公司擁有的上述許可或資質,使得公司具備了承擔各類航天航空產品結構生產及配套任務的資格和能力,是公司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基礎。 (二)公司產品優勢分析 公司主業所處行業具有較高的行業吸引力,公司在航天、航空、航空發動機、航天發動機、燃氣輪機等行業內均具有一定的競爭力,持續發展能力較強;且公司具有面向市場早、市場意識強、生存危機感、機制靈活、響應速度快的優勢,這也是推動我們持續快速發展的強勁動力。公司依託航天航空集成製造技術、規模效應和品牌優勢,著力提升飛行器減重技術開發產業發展能力,在相關衍生品研發製造領域處於領先地位。 1、防務產品隨著中國空間武器系統的升級換代和二機專項的全面展開,黨和國家領導人對中國航天航空寄予深切厚望,期望能夠建立完備的技術體系和能力體系,早日形成自主研發設計和製造能力,研製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相關產品,滿足國家防務需求,通過全面落實軍民融合國家戰略,發揮民營企業對主戰場的補充配套作用。公司作為軍民融合的先行者,明顯感受到政府、社會各界對公司的關注與支持,公司也將在未來的發展中獲得更多的機遇。 2、軍民融合產品利用公司上述綜合優勢和資質門檻,本著先行先試敢為天下先的原則,積極開拓軍民融合產品市場,勇於投入風險共擔,將沉澱的集成製造技術和複合型人才投入到新產品研發中,報告期內取得了實質性成果。 (三)公司綜合競爭優勢分析 經過多年的經營努力,公司綜合競爭力已站在更高的起點上。防務產品方面,我公司行業民營配套地位顯著提升。外貿產品方面,公司的市場化運作模式,得到客戶的普遍認可,與行業內多家佔據領導地位的客戶建立了穩定的溝通機制,為公司業務的增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軍民融合產品方面部分項目已取得實質性成果,有望儘快轉入市場,發展空間巨大。 經過近10年的發展,公司已經成長為中國航天航空主要主機廠的合格供應商,部分成為戰略供應商,業務合作面持續擴大,產品層級不斷提升。隨著"調結構、增效益"戰略的實施,產品逐漸由零部件到單元體,低附加值到高附件值過渡,有利於公司提升業務層級,爭取更有利的合作環境。 (四)公司農機業務長久以來得以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要素之一就是技術的創新,堅持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是公司農機業務經營多年乃至發展至今的主導思想,在國內自主同類型產品裡,公司的產品創新能力一直位於國內農機行業前列,公司擁有較強的自主創新能力和研發能力,截止2018年12月31日,共計擁有有效專利63項,其中發明專利15項,實用新型專利41項、外觀設計7項,另外還有10項發明專利、11項實用新型專利處於受理階段。

三、公司未來發展的展望 1、行業格局和趨勢 1.1航空航天行業格局和趨勢 伴隨國家軍民融合政策逐步深入貫徹落實,軍品市場社會化合作規模越來越大,各大軍工企業逐步定位為"小核心大協作"即一般產能全部社會化合作,只保留設計、總裝、實驗等環節。同時各大軍工企業逐步在打造類似於波音、空客的供應鏈管理模式,由單一的工序協作擴展到全工序甚至部組件協作或採購。明日宇航不僅具有規模優勢,在專業建設上也已提前佈局,優勢凸顯。 1.2農機行業格局和趨勢 2018年,農機市場延續了自2015年以來的趨弱發展態勢,產業運行正在經歷著轉型升級的嚴峻考驗。"深度調整"、"腰斬式下滑"、"洗牌"等刺耳的詞語充斥在行業之間,自2004年農機購置補貼開始以後的十幾年裡,我們習慣了高速增長,但是,自2015年農機產業結構調整、增速放緩開始,連續四年一直遭遇著連續"剎車",尤其是2018年,市場下行幅度連續加大,從原來的機械工業增速"冠軍"到"墊底",轉折之大,令人猝不及防。 歸根結底,農機產業遭遇轉折,很大程度上是為以往的超常規發展"埋單",也可以講是在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做修正。2018年,同質化嚴重的傳統產品,正在遭遇白熱化的價格比拼,整體市場需求也伴隨著種植結構調整出現過渡,用戶購買也越來越多地聚焦在"產品"這一基礎載體上,與此同時,市場特需小眾品類正在不斷豐富、成長。 我國農機部門最初的職能主要是管理,隨著農機化事業的不斷髮展,在新形勢下,農機部門的職能需要由"管理"為主轉向"服務"為主,機構改革也是新時代農機化創新發展的必然選擇。 2、公司發展戰略 2.1航空航天業務發展戰略 聚焦主業,做好防務產品配套工作並積極參加新品研製,提供全工序升級服務;積極響應國家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承接各大主機廠社會化合作項目,積極參與國企混改;拓展國際轉包市場;開發國內非航市場,如軌道交通設備、中船重工燃氣輪機機匣組件等,保證企業業務多元化發展。公司將實施軍民融合、軍技民用、央地結合,打造國際宇航產業園。 2.2農機業務發展戰略 2018年,我國農機行業相關政策密集出臺。其中層次最高、含金量最高的當屬12月29日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這無疑給低谷中的農機行業以極大的信心,是行業發展的重大利好政策。 2019年2月中央正式發佈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是中央一號文件連續第16年聚焦三農工作。 在行業的低迷階段,國家出臺利好於行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是給行業參與者注入強心劑,作為農機行業的一份子,公司將緊緊把握住國家給予農機行業的機遇,加強自身硬實力,研析近幾年農機行業發展的下行原因,將"因地制宜"的制定具體應對措施。公司農機業務雖然近2年處於虧損狀態,但公司將積極面對眼前現實,結合市場動態,調整產品構成,進行生產規模的調整,將全力挽回在農機行業的劣勢,為2019年乃至以後的日子創造充分的、優勢的經營環境。 3、2019年經營計劃 3.1航空航天業務 公司2018年航天航空板塊原計劃的某機型部裝交付順利完成,並實現首飛成功。隨著軍民融合的深入推進,公司產品向下遊逐步延伸,專業也越來越完善。2019年公司將建成航空航天零部件表面處理系列生產線,隨著表處生產線的投入使用,將給客戶提供附加值更高的產品。 國際業務方面,公司穩步推進與各飛機及發動機公司業務合作,目前已有三家公司開始交付驗證產品,正在積極落實批生產訂單落地,上百項產品正在驗證過程中,研發快反中心正在建設過程中。公司計劃未來5-10年將根據客戶業務情況逐步加大投入已滿足國際業務的發展需要。 3.2農機業務 2019年,農機總體經營策略以穩為主,經過資源調整及採購控制,在大宗原材料無大幅波動的情況下,嚴格控制成本,計劃成本總量較上年有所下降。由於全行業受到國家農業政策調控影響,農機產業結構仍處於調整期。繼續保持技術領軍的勢頭。 4、可能面對的風險 1、農機行業經營持續低迷風險 經過近幾年農機行業的持續低迷,市場環境的悲觀,目前農機市場仍然處於低位調整運行階段,農機企業也在這場行業調整中損失慘重,據統計,2018年上半年,20%的國內農機品牌消亡,規模以上農機生產企業由2300多家減少到2200家,主營業務收入由3010億元降低到1800億元,行業洗牌在所難免。未來究竟會如何發展,還需要時間來驗證,不排除未來仍然處於目前這種緩慢的發展態勢之中。對於目前市場經營環境的不穩定,公司審時度勢,在全行業進行產業升級轉型的同時,公司內部提高創新能力和產品質量,更好地滿足農業生產的多方面需求,促進農機業務健康發展,轉型和創新是今後農機企業生存發展的必經路徑。 2、航空航天業務競爭加劇的風險 伴隨國家軍民融合政策逐步深入貫徹落實,軍品市場社會化合作規模越來越大,各大軍工企業逐步定位為"小核心大協作"即一般產能全部社會化合作,只保留設計、總裝、實驗等環節。這樣會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會進入航空航天製造領域,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進而給現有行業內企業帶來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公司將加強內部管理,優化工藝流程、降低管理成本,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 3、毛利率下降和業績下滑的風險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人力成本上升,以及軍品業務中的部分產品,逐漸批產後,軍方會對採購價格進行降價審定,我公司營業收入80%來源於軍品業務,因此會影響利潤率以及業績。鑑於此,我公司積極開發軌道交通、船舶業務,通過多元化發展來保障公司業績持續穩定向上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