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河連接兩個海,貫通三個大陸,現成為一國經濟的“生命線”

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以前,歐洲人漂流到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國家,必須要繞到非洲南端的好望角。一路遠洋,海浪洶湧,前方是兇險萬分,生死未卜的航程。而時間到了1869年,連接歐洲和亞洲的一條水道被人為貫通,好望角逐步被閒置下來。

一條河連接兩個海,貫通三個大陸,現成為一國經濟的“生命線”

這條貫通海平面的水道就是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穿過蘇伊士地峽,南連紅海,北接地中海,是歐、亞、非三洲的重要交通樞紐。

對於歐洲人來說,穿過蘇伊士運河到達亞洲,與繞道非洲好望角相比,路程至少可以節省5000公里以上,遠則可以達到12000公里。世界海運貿易的便捷通道被打通,蘇伊士運河的意義非同凡響。

一條河連接兩個海,貫通三個大陸,現成為一國經濟的“生命線”

蘇伊士運河雖然意義重大,他的開通卻一波三折,時間極為漫長。

有資料顯示,蘇伊士運河公元前1900年左右的埃及第十二王朝時期,當時的法老王開通了一條連接紅海與尼羅河的“東西方向”的運河。不幸的是,這條運河存在只存在數百年便荒廢了。托勒密王朝時期,托勒密二世重新獲得運河。此後歷經戰亂和氣候變化,運河重複上演摧毀和重建的命運。

蘇伊士運河真正的開發是在近代。

一條河連接兩個海,貫通三個大陸,現成為一國經濟的“生命線”

到了近代,在原有運河的基礎上改建一條新的運河,以此溝通地中海與紅海,成為時代之需。率先萌生這種想法的是拿破崙。但富有浪漫情懷的法國人由於計算錯誤,加之又與英國對抗,這個計劃隨之被擱淺。儘管如此,法國人的想法並沒有停止,到了法蘭西第二殖民帝國時期,法國駐埃及領事斐迪南·德·雷賽布獲得埃及特許,成立公司進行開發。

一條河連接兩個海,貫通三個大陸,現成為一國經濟的“生命線”

蘇伊士運河是分南北兩段進行挖掘的,挖掘的過程斷斷續續。南段從三角洲一條小運河和一條南支線運河,然後通蘇伊士;北段則開挖阿巴西耶運河,至塞得。開挖、貫通南北兩段耗時整整十年。期間,修建運河的埃及民工不只有辛苦和汗水,還有血和淚的交融。

一條河連接兩個海,貫通三個大陸,現成為一國經濟的“生命線”

1859年,瘟疫流行;1863年,傷寒襲來;1865年,霍亂橫行……

十年時間,幾十萬埃及民工披裝上陣,十二萬民工因之喪命。終於在1869年11月,蘇伊士運河正式通航。然而,運河既成,很多國家都覬覦他的戰略價值。英國人垂涎三尺,此時埃及因為修建運河而債臺高築,英國人想盡辦法爭取入局,並最終通過武裝佔領完全控制了蘇伊士運河。直到埃及獨立後,英國人一直保留著在運河區的駐兵權。可以看出,開通蘇伊士運河,英國毫無疑問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一條河連接兩個海,貫通三個大陸,現成為一國經濟的“生命線”

蘇伊士運河迴歸埃及後,在埃及經濟發展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每年自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船隻通過運河,經蘇伊士運河運輸的貨物佔世界海運貿易的14%以上,為埃及政府創造50多億美元收入。說蘇伊士運河是埃及經濟的“生命線”和“搖錢樹”,一點也不為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