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悲慘”到“悲壯”:全山石與《英勇不屈》

歡迎戳右上方加關注!每天上午準時與您分享優質文章~本文共計1836字,閱讀僅需4分鐘~

此版油畫《前赴後繼》的構圖基本沿用了第二版的“半圍繞”式的形式。畫面中部的人物形象圍繞埋葬的烈士的地方站立,表達了對革命烈士無盡的緬懷。畫面中的武器對畫面起著十分重要的支撐作用,兩隻步槍以開放式的姿態分別朝向畫面的左上方和右上方,在畫面中起到重要的調節作用;紅纓槍和叉子等武器指向畫面上方,把畫面的力量引向即將晴朗的天空,象徵著革命道路一定是光明的。

從“悲慘”到“悲壯”:全山石與《英勇不屈》

全山石《英勇不屈》 233cm×217cm 布面油畫 1973年

畫面中對主要人物的塑造尤為成功,畫面左邊背身站立的男子形象,左手撐腰,右手緊拉槍的揹帶,肌肉緊繃,整個人物身體呈現出拉伸的感覺,內心的悲憤展現的淋漓盡致;畫面右邊的女子手提正在燃燒的油燈,象徵了革命剛剛經歷了黑暗的考驗,但依然燃燒著,發出光明,預示著革命的力量依然存在。

作品裡的人物形象基本都是濃眉大眼、輪廓分明的英雄形象,富有堅強剛毅的表情。畫面充滿了激情,紅旗在畫面中迎風飄揚,體現了“文革”時期繪畫作品共同的特徵。畫中人物統一表現出悲憤的表情,無論是緊握武器的手,還是射向敵人的充滿分憤怒的目光,以及舞臺化的肢體動作。勝利的曙光已經穿透烏雲密佈的天空,展現出光明,預示著革命的勝利。畫面的左下部,畫家描繪了雨,象徵了革命剛剛經歷血雨腥風的考驗。給人以雨過天晴的感覺,象徵革命的勝利即將來臨。畫面中,紅色起到了調節畫面節奏的作用,飄揚的紅旗,紅纓槍的紅穗子以及掛在刀把的紅布。全山石為了表現一種接近真實的生活,整幅作品的人物形象、武器、雲彩等形象都是採用寫實的方式,但是依然沒有擺脫特定時代的作品特點。

從“悲慘”到“悲壯”:全山石與《英勇不屈》

《英勇不屈》草圖 紙本素描

眾所周知,一幅油畫創作的產生不是一蹴而就的,都要經過反覆的推敲、琢磨、修改的過程。在油畫的創作過程中,創作稿(草圖)有著重要的作用。創作草圖不僅僅記錄了畫家創作時的思想軌跡,而且草圖自身的美學價值也是十分重要的。

全山石曾說過《英勇不屈》的構思經歷了反反覆覆的過程。2011年,改擴建完成後的中國國家博物館以嶄新的面貌對公眾開放,存放在其他庫區的文物也回遷到博物館新的庫房。隨著文物上架工作的開展,我們發現了多年未曾開封的兩箱革命題材美術創作的創作稿,給予穩定的保存環境,創作稿的狀態依然完好,隨後我們做了初步整理和信息採集,全山石為了創作《英勇不屈》而繪製的多幅構思稿就在其中。這些創作稿蘊含著全山石創作時的思想軌跡,使我們能夠更清晰的看到油畫《英勇不屈》的構思過程,對於我們再解讀《英勇不屈》有著莫大的積極作用。

從“悲慘”到“悲壯”:全山石與《英勇不屈》

《英勇不屈》草圖 紙本素描

這幅草圖中表現了抬著革命烈士行走的革命隊伍,最前面的人物高舉火把,指引著隊伍的方向,行進的隊伍使畫面充滿動感,這是全山石接到拿掉躺在地上的烈士的指令時最初的反應。這幅構圖體現出的是一種情節性的描繪,悲壯的感覺並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

從“悲慘”到“悲壯”:全山石與《英勇不屈》

《英勇不屈》草圖 紙本素描

這幅草圖融入了象徵性的表現手法,在畫面上半部描繪了具有象徵性的三位被敵人迫害犧牲的革命烈士,三個人的形象組成穩固的三角形,象徵著革命的堅實信念,高舉的左手把力量引到畫面的上方。畫面下半部描繪一隊順著革命先烈的指引方向不畏艱險、奮勇前進的革命志士。畫面最前部塑造了以為左手持槍奮勇先前的青壯年男子形象,象徵了中國共產黨強有力的領導。

從“悲慘”到“悲壯”:全山石與《英勇不屈》

《英勇不屈》草圖 紙本素描

這幅草稿採用了群像並置的構圖方式,集中描繪了一支有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革命志士組成的革命隊伍。畫面中間右手持槍、怒視前方的男子形象在此稿構圖中基本確定,小男孩和女子的形象也出現在畫面中。這張構圖雖然比較集中的展示了革命志士的昂揚鬥志,但是“前赴”的主題卻沒有得到充分表現。

從“悲慘”到“悲壯”:全山石與《英勇不屈》

《英勇不屈》草圖 紙本素描

這幅草圖構思了一隻奮起抵抗、鬥志昂揚的革命隊伍。畫面遠處兩個低頭的人物形象,表現了革命剛剛遭遇黑暗的歷程。畫面中手持武器、勇往直前的人物形象表現了人們奮起抵抗的精神。此幅草圖左側出現了一個揭竿而起的人物形象,這是全山石借鑑了蘇聯油畫家科爾熱夫創作的《擎起的旗幟》中的人物動勢而繪製,雖然這個形象並沒出現在油畫完成稿中,但這個形象加強了革命志士的英勇氣概,也增強了畫面中人群湧動的感覺。

從“悲慘”到“悲壯”:全山石與《英勇不屈》

《英勇不屈》草圖 紙本素描

這兩幅草圖基本沿用了第二稿《前赴後繼》中人物形象和動態。但是在構圖上做了不同的嘗試,第一幅沿用“環繞式”的構圖,此幅草圖中地面上小青松的形象出現在畫面中。第二幅草圖採用了“群像式”並置的構圖方式。兩幅草圖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畫面中部領導革命的男子形象和手託烈士血衣小孩形象的動作確定下來。

從“悲慘”到“悲壯”:全山石與《英勇不屈》

《英勇不屈》草圖 紙本素描

這是《英勇不屈》的最終草圖,畫面十分完整,人物形象塑造堅實,悲壯的表情和動作恰到好處,黑白灰關係處理微妙,這是革命現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在美術創作上的探索,在寫實的基礎上,還是體現了一種舞臺化的效果。

從“悲慘”到“悲壯”:全山石與《英勇不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