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懟主持人,說自己不屑拍戲,周杰真的通透了嗎

前兩天看到一篇讚美周杰的文章,差點以為走錯了片場。

遙記得周杰倫剛剛在樂壇嶄露頭角的時候,周杰已經是家喻戶曉的明星,以至於很多人以為是周杰進軍了歌壇。然而二十年後猛不丁看到零星幾條帶周杰的新聞,又總會被人看成是周杰倫。

“爾康”已經消失在公眾視線太久了,能記住的只剩那兩隻被惡搞的朝天的鼻孔。

狂懟主持人,說自己不屑拍戲,周杰真的通透了嗎


記者易立競給周杰做了一期專訪,引起了很大爭議,素以犀利著稱的易立競屢屢被周杰噎回來,他直言自己是不屑拍戲,不屑反駁,蒼蠅叮蛋是蒼蠅自己的問題。


狂懟主持人,說自己不屑拍戲,周杰真的通透了嗎



放在二十年前,這樣的言行會被人罵傲慢,放在今天,卻成了最受歡迎的耿直人設。

於是一貫招黑體質的周杰反而圈了一波粉,都在贊他真性情,敢說話,活得通透。

我特別關注了一下兩個人的對話,整個訪談是讓人不舒服的,兩個人都在較勁,而且這種較勁不斷加碼,就像在看一場乒乓球賽,兩個人都在被對方的言辭激惹,都想壓倒對方。


狂懟主持人,說自己不屑拍戲,周杰真的通透了嗎



周杰是個很聰明的人,能敏感捕捉到氣氛裡的畫外音,對方剛剛發球,他已經醞釀著來一記絕殺。他滔滔不絕,幾乎不再給對方留說話的機會,很像心理諮詢中經常遇到的“表白型話多”。

狂懟主持人,說自己不屑拍戲,周杰真的通透了嗎


狂懟主持人,說自己不屑拍戲,周杰真的通透了嗎


周杰之前的“黑料”很多,逃逸、打人、強吻、耍大牌、人品差……這些料真真假假,讓他從紅極一時迅速flop,漸漸從公眾視線淡出。

但是公眾心態其實很有趣,如果一個人的形象永遠正面,得到四面八方的誇讚,被捧上了神壇,慢慢就一定會有越來越多人開始討厭他,他的“人設”也就必有一塌。

而當一個人在很短的時間內被群起而攻之,連辯駁的機會都沒有就被打趴時,隨著時間的推移,有利於他的部分真相慢慢浮出水面,就會迎來輿論的同情甚至是絕對反轉。

踩的時候一窩蜂,捧的時候又一窩蜂,輿論通常都是很無腦的。

所以我從不覺得周杰有多麼“無德”和不堪,當然,他也絕沒有如今網上尬吹的那麼通透。

狂懟主持人,說自己不屑拍戲,周杰真的通透了嗎


他嘴上表現的全無所謂,不屑反駁,事實卻是他極度敏感,防禦性極強。

他痛恨網上的表情包,說“蒼蠅不叮無縫蛋”這句話有多荒謬的時候兩眼噴出的怒火簡直想掐死那些“蒼蠅”,他的微博也一直對曾經的遭遇耿耿於懷,從來就沒真的放下過。

狂懟主持人,說自己不屑拍戲,周杰真的通透了嗎


當年的那些負面對他的演藝事業打擊是致命的,但周杰的敏感和過度的自尊不允許他承認這件事,他高傲地強調自己不是沒戲拍,而是不想拍,因為大部分劇本都太爛。

不願將就也許是真的,但難於合作一定是真的,後者才是他演藝道路越走越窄的根本原因。

狂懟主持人,說自己不屑拍戲,周杰真的通透了嗎


這讓我想起去年跟一個導演吃飯時聊起的某個他合作過的,爭議頗大的,如今已經多年無戲拍的前著名女演員。

他說這個演員有嚴重的被迫害妄想症,有時自己的臺詞沒背好連劇務的麻煩都要找,在片場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翻看微博上的言論,覺得每個攻擊自己的聲音都是對頭派來的。

這幾年更是走火入魔一般,再加上在某綜藝上的那場大鬧,從此更不可能有人再找她。

他感慨性格決定命運,她哪裡是挑戲,是真的無戲可拍。

這中間隱含著一個矛盾:性格太溫和的人當不了一個好演員,如果他不夠敏感,沒有辦法把自己撕裂一次又一次,就不可能真正走進這個角色。

可是當一個人性格太敏感太尖銳的時候,他往往先割傷自己,再割傷周圍的人,藝術上還沒什麼建樹呢,精神狀態先出了問題。

況且演員不是作家,一個人蹲在家裡就能完成創作,他是需要合作,跟別人互相成就的。成功的演員,都要懂得去尋找到那個平衡的支點。

狂懟主持人,說自己不屑拍戲,周杰真的通透了嗎


我們經常有個誤會,看誰愛懟人就覺得他是真性情,活得隨性,倒是溫和有禮的人被當成了帶著面具的偽善。

然而事實是,前者活得更累,更辛苦。因為他們攻擊性太強,每天都戴著盔甲,把自己搞成作戰狀態,從別人無心的一句話中揣摩出千百種意思,逐一破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