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市軍休幹部劉洪連:讓“沂蒙精神”代代相傳

“編纂軍事志是服務當代、有益後世的千秋大業,是關係沂蒙精神代代相傳和振興沂蒙的重要工作。我生長在沂蒙山區,是部隊把我從農村孩子培養成一名幹部,雖然退休了,但答應組織的事情,就要千方百計地完成,編纂好突出沂蒙特色的高質量軍事志書。”臨沂市退役軍人服務中心軍隊退休幹部劉洪連說。

劉洪連是莒南縣人。1946年2月出生,1964年12月入伍。先後在北京公安總隊、北京衛戍區警衛第二師、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臨沂軍分區工作,曾任臨沂軍分區第二幹休所政委。

1981年,劉洪連從北京解放軍政治學院調到臨沂軍分區之後,特別是2001年在軍分區退休之後,就一直致力於沂蒙革命鬥爭史和沂蒙精神的研究和探討。他曾任山東省沂蒙精神研究會理事,先後撰寫並出版了雜文集《琅琊石》《蒙山魂》,長篇報告文學《沂蒙九歌》《沂蒙抗戰》,散文集《蒹葭蒼蒼》。2016年以來,他和愛人盧中華陸續將價值13.6萬元的《沂蒙抗戰》《蒹葭蒼蒼》捐贈給部隊、紀念館和社會。

2002年4月,臨沂軍分區組織編寫《臨沂市軍事志》,決定聘請已經退休一年的劉洪連為主編。當時還有企業高薪聘請劉洪連去辦報,但他得知軍分區的決定後,立即愉快地接受了這項任務。自此,劉洪連以修志為己任,既當主編,又當編輯,歷時十餘年,從點滴資料蒐集做起,兢兢業業,精心撰寫並出版了182萬字的《臨沂市軍事志》上下冊和43萬字的《臨沂戰史》、100萬字的《臨沂市軍事地理志》(正在付印),填補了臨沂軍事著作的空白。

劉洪連深知,要想給後人留下一部優秀的軍事志書,就要努力突出沂蒙特色。他在修志過程中始終注重貫穿沂蒙精神,充分反映沂蒙人民為支援革命戰爭作出的無私奉獻,反映為改變貧窮落後面貌而進行的艱苦努力,反映沂蒙人民對軍隊建設的熱情支持,歌頌新老“紅嫂”支援軍隊建設的突出成績;充分反映臨沂軍分區發動民兵搞好“帶建”活動,幫助沂蒙人民脫貧致富所進行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反映臨沂駐軍積極承擔急難險重任務,努力支援地方建設的突出成就,從而使《臨沂市軍事志》具有鮮明的沂蒙特色,增強了生動性和地域性。

《臨沂市軍事志》被濟南軍區評為“優秀志書”,劉洪連本人先後被表彰為“全國軍休系統先進離退休幹部”和“軍事志工作先進個人”。

臨沂日報記者 徐夢 通訊員 苗青 孫麗 趙曉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