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富豪創造鴻海傳奇

1950年10月8日祖籍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南嶺鄉葛萬村人出生於中國臺灣,是鴻海精密創辦人。

郭臺銘是個敢給的老闆,鴻海集團的薪水加上員工配股,經理級主管的薪水加紅利,一年約有近300萬元的水平,副總經理級以上的年收入更是逼近千萬元,是電子業福利最佳的公司之一。

台湾富豪创造鸿海传奇

郭臺銘說:“我沒有個人物質享受的興趣,而為了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在投資設備和人才方面,從不吝於花錢。”只要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設備、最頂尖的人才,不管開價多少,郭臺銘都會想辦法購買。

鴻海併購了奇美通訊之後,為了要留住前總經理等研發及營銷專才,史無前例地發行了富士康國際控股“折價增資股”。從這個角度來看鴻海每年的尾牙活動,主要就是宣示“老闆敢給”的決心,像2005年一個尾牙晚會上就送出包含股票及現金共4000多個獎項,總市值近四億元。

郭臺銘承認鴻海沒有品牌,但人才、速度、成本、質量是鴻海品牌四大競爭利器,而其中人才是排第一位。 不過更重要的是,老闆敢給,更敢要求員工。

“我發獎金的時侯,就是我裁人的時侯。”這是郭臺銘留下另一句用人的名言,“因為有賞也有罰,總不能等公司開始賠錢的時侯,才開始裁員吧。”

郭臺銘從不吝嗇把錢花在投資人才和添購先進設備上,他認為唯有長期投資和發展人才,才是臺灣全球化佈局成功的關鍵。在人才的培育方面,鴻海把眼光放遠,在臺北、美國、中國大陸都有“世幹班”(世界幹部訓練班),為了將員工培養成國際化的人才,讓他們去海外受訓,為此花費上千萬美元。

台湾富豪创造鸿海传奇

關鍵在於“以身作則”的力量。郭臺銘強調的“以身做則”不是事必躬親,不是事事要管,而是身先士卒、一馬當先。他要求員工不分層級,一起投入研究創新、挑戰困難,這點和西方管理學強調的“分工授權”不太相同。

鴻海公司唯才適用,不會強調誰是博士、誰是名校,在鴻海徵才網站上就指出,只要投遞履歷,就有機會加入鴻海,“鴻海並非外傳的非名校不用”。郭臺銘不像廣達集團董事長林百里、華碩集團董事長施崇棠都是電機系工程師出身、名校畢業,資深業界人士指出,這樣反而更能吸納各方人才,不會因為工程師過於自信的個性而有所侷限。

郭臺銘是面對逆境、困難,練就了郭臺銘不達目標絕不放棄的一身霸氣。 郭臺銘在打造鴻海帝國的過程中,遭遇過許多巨大的困難,但他認為在應付這些難關時,如果能有所突破,就能讓自己得到了最大的報酬,擁有越來越多的實力。

2008年,郭臺銘旗下的八個事業體,計劃在未來三年各自至少收購六家公司,除了版圖的擴張,主要著眼於全球人才的收編。這也意味著未來三年,鴻海集團至少還會有48家公司加入,外界認為,這48家公司將是鴻海再造另一個“兆元奇蹟”的關鍵。

台湾富豪创造鸿海传奇

從31年前的100萬新臺幣到1000億,鴻海造就了第一批富豪;第1000億到第5000億,主要是以富士康為主,造就了第二批富豪;第5000億到二兆將造就下一批富豪。

知人善用,郭臺銘創造了鴻海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