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故事


我家的故事


我成家了以后住在老婆单位分的位于西单附近的平房。老婆说,你背上包,跟我走吧。我用手指推了推下滑的眼镜说,去哪儿?西单菜市场。

我跟在她后面径直走到菜市场最后面的卖肉的货位,看到都是二指膘的肥肉,她皱了皱眉问售货员怎么没有瘦肉?售货员回答说现在没有,要想买每天早晨七点排队买吧。老婆看了我一眼,郑重地说,你给我听好了,孩子正在长身体得吃瘦肉,你辛苦点早起来排队吧!

于是我隔三岔五地早晨5点多爬起来直奔西单菜市场,那大门前已经黑压压地排出很长的队了。我们都在静静地等待着7点钟的到来,竟觉得时间过得这样慢这样长。

7点到了,大门开了,有人领着我们鱼贯而入,依次在肉货位前等着买瘦肉。因瘦肉投放量有限,所以我的心情很紧张,生怕排到我这里白来一趟,就踮起脚尖抻长脖子极力朝卖肉的那里张望。所幸每人只能买一斤,所以我还是能买到的,但排在后面的就难说了。

瘦肉买回家却无法存放,老婆就把一斤瘦肉全部做成熟肉制品再慢慢消化,但这种办法到了夏天就不行了。直到一个周六我下班骑车回家,看到西单商场对面的春蕾电讯商店门口排起了长队,这队伍一直排到了辟才胡同里。我跳下车赶忙过去询问,原来是春蕾电讯商店周日要卖一批雪花牌电冰箱,数量多少不清楚,家家渴望电冰箱啊,所以周六就排起了长队!

我赶三关似的回到家,对老婆说,你把我的军大衣找出来,我得带上马扎去辟才胡同排队。老婆心慌地问我排啥队?我说是电冰箱的队,我说熬夜也得排,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老婆高兴得有点语无伦次,你去吧赶快去,我给你做饭送到你的队伍里。她像支前模范一样地忙活起来。

我飞也似的跑到排队的地方。天光还亮着,排队的人越来越多,人们都跟我一样,兴奋着,憧憬着。人们都带着小椅凳,穿着棉大衣,一副要打夜战的架势。

吃罢老婆给我送的晚饭,天就黑下来了,耳畔响着附近居民家里收音机的广告音乐声:塞扣,塞扣,精工牌!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那高亢的旋律让人昏昏欲睡。我坐在马扎上,双手揣在军大衣的袖子里,白天上了一天班,这会儿脑袋沉下来打了一个盹儿又一个盹儿。那个夜晚,为了一台电冰箱,我和那么多人在一起,整整上了一宿极其难受的“大夜班”。

好不容易熬到天亮。受了一宿罪的人们终于盼来了希望,那天我们排队买冰箱是整个西单最显眼最轰动的事了。我骑着老婆借来的三轮排子车从商店里拉回电冰箱,高兴得一路上哼唱着“联络图我为你朝思暮想,今日如愿遂心肠”,还一手扶车把,跟老婆大谈以后我再去西单菜市场买回瘦肉,就不用做成熟肉了,可以先冻起来,啥时想吃切一块。老婆对我熬夜排队买冰箱之举充满感动,一边笑逐颜开地看着冰箱,一边让我往上推推下滑的眼镜。

然而,她和我都没有想到,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再也不用像我一样熬夜排队买冰箱了,想买什么牌子的何种型号的冰箱敞开了挑选。她和我同样没有想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西单,我们所熟悉的西单北大街,完全变了:马路拓宽了,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中友百货、君太百货、华威商厦、明珠商厦、西单大悦城等等,替代了原来马路两旁低矮的店铺。有着滚动电梯的过街天桥,串联起座座气派的商厦,方便人们到处观光购物。两边的便道上,熙熙攘攘地走着穿戴入时的青年男女,他们高兴地说着笑着,手里拎着大包小包,脸上的神情是那种满意和富足。而最让人赏心悦目的是西单的色彩,不再是暗淡的灰色,而是巨幅彩色商业广告、大型高清电子屏幕以及人们的衣着打扮显露出的明亮的斑斓,以及让人目不暇接的五彩缤纷。

曾经有位朋友给我发微信说,怀旧,不是说那个时代有多好,而是那时你正年轻。这话说对了一半。我的怀旧,其实是想证明,今天要比过去更美好。现在跟我当年一般年岁的年轻人,大概不会再像我一样早起排队去买瘦肉,不会再像我一样熬夜买冰箱了吧?

我们的西单啊,曾是我们老住户的西单,更是现在年轻人的西单,是北京人的西单,更是来自天南海北游客的西单。

在我们这茬人眼里西单巨变了,而在当下的年轻人眼里西单压根就是这样,从来就是这样!但毫无疑问,西单还会变。那就变吧,变得更年轻,更有朝气,更富活力。跟随着共和国坚实的脚步,西单会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