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草農村很常見,一到春天孩子們搶著拔,80、90後的童年記憶!

這幾年農村的發展特別快,前兩天回老家發現老家後邊挨著水稻田的一條土路修成了十幾米寬的馬油路,挨著路的一些農田和原來的荒地也被拉土墊了起來,準備建成樓房,可能都感覺挨著大路出行什麼會比較方便吧。而我看著這些,更多的是隻能感嘆,感嘆可能離我家最近的這一畝水田最終也會漸漸消失。

我家是住在黃河的北邊的,屬於黃河灘區,我家離黃河大堤只有兩三公里左右。在黃河大堤的南邊、北邊都有地。黃河大堤南邊的地屬於旱地,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大豆、花生這些;大堤北邊的地屬於水田,一般只種植小麥、水稻這兩種農作物。不過我們北邊的水田很少,像我家四口人,分的水稻田還不到一畝。

由於離家近,小時候總是喜歡和哥哥一起去田間地頭玩耍,比如說去蘆葦地裡摸個野鴨蛋,去稻田邊的河溝裡摸一把田螺、亦或者挖一把膠泥摔著補洞玩……在這些記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和門口的一群小夥伴去地頭、或者荒地拔茅針了。

這種草農村很常見,一到春天孩子們搶著拔,80、90後的童年記憶!

圖為在麥田邊拔茅針的孩子


什麼是茅針?

這種草農村很常見,一到春天孩子們搶著拔,80、90後的童年記憶!

很多人城裡人,或者年齡比較小的人可能會問,茅針是什麼?茅針其實就是白茅還沒有抽穗開花前的花穗,由於它口感比較柔軟,而且味道甜甜的,所以是那個時候我們這些孩子非常喜歡的一種零食。不過茅針一定要在白茅抽穗開花前採摘,在我們那兒白茅一般是在4-5月份開花,所以我們那採摘的時間主要是集中在三月份左右。另外採摘茅針也很有講究,老的吃不動,小的一拔就斷,所以最好是茅針長到三寸長左右的採摘,這個時候輕輕一拔就起來,吃起來還又嫩又甜。在那個並不富裕的年代,茅針就是大自然賜給孩子們一種解饞的美味。

這種草農村很常見,一到春天孩子們搶著拔,80、90後的童年記憶!

圖為從茅針內剝出的花穗

這種草農村很常見,一到春天孩子們搶著拔,80、90後的童年記憶!

圖為吃茅針的孩子


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茅針?

這種草農村很常見,一到春天孩子們搶著拔,80、90後的童年記憶!

圖為生長在河邊的白茅

白茅主要生長在平原河岸草地、沙質草甸這些地方。所以說只要你那邊的土壤是沙質土壤,並且在不遠的地方還有水源,那麼附近肯定會有白茅的存在了。不過,對於耕地的話由於經常除草、翻地、白茅可能生長的不多。但對於,田間地頭、河溝邊、荒地附近白茅會特別的,並且由於它是多年生的草本,所以如果今年你可以找到一個大的採摘地,那麼請放心,明年過來,茅針只會多,不會少!


這種草農村很常見,一到春天孩子們搶著拔,80、90後的童年記憶!

圖為茅針

小時候採摘茅針的時候,有時候會覺得上邊的幹葉太過礙事,然後用火燒一下再採摘,這個時候就只剩下茅針嫩嫩的芽暴露在外邊了。不過這個方法在現在可是不允許的,畢竟現在環保問題是社會一直重視的,我們自己也要從自身做起。

不過,如果你只吃過茅針,卻沒有吃過白茅的根莖,那隻能說你還不是一個純粹的農村吃貨了。因為,茅根其實也是很好吃的,吃起來也是甜甜的,不過口感和茅針比不太好,太硬了。

這種草農村很常見,一到春天孩子們搶著拔,80、90後的童年記憶!

圖為白茅的根莖,即茅根

拔茅針的記憶主要停留在我上小學的那些年,後來上初中、高中都是在縣城,每次回家都特別匆匆。再後來去了另外一個城市讀大學回家的次數更是寥寥、大學畢業之後去了所謂的大城市工作,天天都不知道自己忙些什麼。每次回家,要麼是給爸媽一些錢,要麼是給爸媽買幾件新衣服,然後又匆匆離去。對茅針的記憶也漸漸模糊。

前兩年,結婚了,也有了自己的寶寶,越來越感覺到做父母的不易。工作時間也相對來說比較自由,一個月可以回家一到兩次。偶爾回去還可以幫爸媽打理一下菜園、田地。

去年,三月份有一次回去,我侄子突然拉著我媽媽的手,喊“奶奶,咱去拔茅茅唄。”那一瞬間,關於拔茅針的記憶全部在我眼前浮現出來。於是,我也提著袋子、牽著孩子和媽媽一起去地頭拔茅針去了。上一次拔茅針我自己還是一個孩子,而再次去拔,我已為人父、為人母了。

這種草農村很常見,一到春天孩子們搶著拔,80、90後的童年記憶!

圖為拔茅針的媽媽和侄子

這種草農村很常見,一到春天孩子們搶著拔,80、90後的童年記憶!

圖為離我不遠處拔茅針的人群

而今年,我去年拔茅針的田地已經拉好了新土,準備這個春天蓋房。而我,這個春天就該去哪兒尋找我的茅針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