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這樣的假努力,毀了你的讀書生活

學習這件事,說起來確實挺苦惱的,它不僅需要你付出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等,更需要你具備吃苦耐勞的精神,關鍵是最終的學習結果還不一定是你所期望的那麼美好,這成為很多人煩惱的根源。

讀書學習為了什麼?

有的人說是為了工作賺錢,過上美好的生活,也有的人說就是喜歡讀書,修身養性,順便可以讓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有的人則是希望成為社會發展的棟樑,為社會進步而讀書。

無論出於何種動機去讀書學習,追求哪種生活,這是每個人的自由和權利,但在讀書過程中,一個人對待讀書的態度、方法、方式等,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人能走多遠。

別讓這樣的假努力,毀了你的讀書生活

​“書呆子”、“高分低能”這些帶有貶義色彩的詞,經常被拿來形容那些讀書刻苦的人,但現實情況是一部分“書呆子”走上優越的工作崗位或是成為社會發展做出特殊貢獻的人才,著實打臉了很多人。

不過,並不是每一個努力刻苦的人都能實現自己的夢想,是這些人不夠努力嗎?不夠聰明嗎?顯然不是,很多人在骨子裡認為讀書只要單純努力就夠了。

這讓我想到一個普遍存在的學習現象“題海戰術”,特別是像應對理科的學習,“題海戰術”是很多老師、家長和學生推崇的學習方法,認為只要多做題目,拼命的去刷題,學習成績總有一天肯定會上去,可結果呢?只有少部分學生真的能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提高成績,大部分學生越“刷”越累,甚至對學習產生厭惡,失去信心,嚴重者出現厭學等負面情緒。

換個角度來說,那些看上去靠“刷題”提高學習成績的學生,真的就只是單純在“刷題”嗎?同樣是解題,有些人真的只是為了解題而解題嗎?

別讓這樣的假努力,毀了你的讀書生活

​讀書學習,永遠離不開做題,無論是文科還是理科,要想獲得一定的學習成績,學習者就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解題訓練,這是一個必要的過程,但並不代表“讀書=解題”。

因為一個人要想準確解出一道題目,首先要掌握好相關的知識定理和方法技巧,同時能夠熟練運用這些知識去解決問題;其次是能認真審題,挖掘出顯性和隱形的題幹條件,再與所求的問題結論進行結合;緊接著,還要能寫出有理有據的證明或解答過程,步步環環相扣,不繁瑣多餘,更不能偷工減料;最後還不能有計算失誤、看錯抄錯、字跡潦草等粗心毛病,這樣你才能得到正確的答案。

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嗎?不不,完全沒有,如果這道題剛好是綜合問題、易錯題、疑難題、經典題型,那你還要進行總結反思,回憶和鞏固方法的運用,提煉解題方法,學會“解一題會一類”。

看到這裡,你或許會感嘆讀書學習的不易,解一道題目就要這麼麻煩,更何況還有那麼多題目在等著大家。

別讓這樣的假努力,毀了你的讀書生活

​是的,讀書學習確實不容易,因為很多人在第一個環節就沒做好,在沒有掌握好相關的知識定理和方法技巧的前提下,就迫不及待開啟“刷題”模式,知識處於一知半解的狀態,做起題目來這不知那不知,這樣的解題訓練怎麼可能會有效果呢?關鍵是這部分學生靠“死拼”總算解完一道題目,並不是馬上去複習鞏固知識點,而是迫不及待解下一題,這樣的學習方式有什麼意義呢?即使你每天耗費12個小時以上時間去學習,也出不了優異的學習成績。

有些人也會疑惑的問道:老師,知識定理都牢牢記住,可解了那麼多題為什麼還是不能提高成績呢?

對於知識定理,你是記住還是消化理解,這之間的區別可就太大了。在數學學習中,對於等腰三角形ABC,題目不說明哪條邊是腰,那麼就都可能存在AB=BC、AB=AC、BC=AC這三種情況。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是有兩邊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如果你只是死記硬背知識概念,不去消化理解,只抓住兩邊相等,那麼在一些分類討論問題當中就會出現漏解的情況。

像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很多人認為熟背知識定理就可以,但忘了解題並不是“傻白甜”式的概念填空,而是要讓你運用知識定理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別讓這樣的假努力,毀了你的讀書生活

​因此,一個人如果想要讓你的刻苦努力實現價值,成就夢想,那麼就必須做好以下這20點:

1、參與知識概念的形成過程,熟練掌握這些知識定理以及相關推論;

2、重視課堂學習,認真聽講,緊跟老師的講解思路;

3、參與課堂合作學習,積極參與探討,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

4、重視課本例題學習,提煉解題方法,獨立完成課後習題訓練;

5、每次完成作業之前,確保已掌握好相關的知識定理,若存在疑問,先複習鞏固,再進行解題;

6、努力改正審題不仔細、計算失誤、看錯抄錯等粗心毛病;

7、每次解完題目,要有針對性進行解題反思,鞏固已學的知識定理和方法技巧;

8、用好錯題本,摘錄錯題,解決錯題,錯的越少,對的也就越多;

9、提高應試技巧,因為平時學的再好,都需要進入考場接受檢驗;

10、學會勞逸結合,一個健康的身體,才是你讀書的資本;

別讓這樣的假努力,毀了你的讀書生活

​​11、不要拿對任課老師的喜好來決定一門科目的學習態度,記住讀書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父母,更不是為了老師,要為自己的將來負責;

12、不要過早接觸社會,在學校讀書時間只有十幾年,但你有幾十年的時間活在社會上;

13、不要總覺得老師和父母是“老古董”,他們的囉嗦只是想用自身成長的經歷來保護你,你有權利選擇不聽,但要學會尊重;

14、善待父母、老師和同學,因為將來你進入社會,會發現真正對你好的人會越來越少,能聊的朋友也越來越少;

15、永遠保持一顆好問的心,有時候多問一句為什麼,會讓你懂的更多;

16、學會接受別人的意見和優秀,不要總那麼喜歡爭強好勝,更不要有嫉妒心,學會向他人學習,你會收穫更多;

17、永遠保持一顆興趣的心,興趣往往是推動我們繼續學習的動力,可以幫助我們克服困難,不會失去希望;

18、別期望一天的努力就能提高成績,記住學習不是一天的事情,更不是一個星期、一個月的事情,它是一件每天都必要做好的事情;

19、學會閱讀,增長見識,開闊視野,努力消除無知;

20、讀書,不要總問自己成績為什麼不好,多問自身哪裡做的不好。

人的一生看上去很長,實際上很短,將來的某一天,你會發現一個人一生最快樂的日子,就是校園的讀書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