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本高售價,是當下開封市場“暖而不熱”的癥結

對於四線城市的開封,無論是園林景觀,立面和精裝修等各項標準上,近年來進入的百強無一例外的選擇了產品層面的“降標”。高成本高售價,在當下的開封市場已然遇到“阻力”。

擺在開發商面前的是:房價過高,進一步抑制購房欲。在不能提高房價的前提下,只能控制成本。加之多年來,汴西湖區域消費了大量的縣城購買力和鄭州投資客的購買力。而對於當下來說,開封市場的購買力,隱藏在那些居住已有8-15年老房子裡的客群。讓他們有換房的慾望,或是當下最關鍵的。而對於開封這座城市這個區域的客群來說,他們普遍不想買房,或者說購買慾不強。

市場容量有限,不是單個項目可以解決的問題。城市的框架拉伸,也不是靠一堆房企項目入駐,就可以讓人覺得該區域有價值。

尤其是18年以後,中意湖百強的售樓部(或城市展廳),都在給購房者精算“成本賬”,對於開發商來說,他要告訴購房者,這個房子我必須要賣多少錢。因為,品牌溢價,土地成本,產品配套成本等,這些相加之後就是我的房價。

區位圖上,就差赤裸裸的標註,旁邊地塊的地價;

樣板間裡,擺了一堆奢侈品,但卻忽略了戶型設計和能給客戶提供的生活方式。而對於客戶而言,開發商所做的一切,都是試圖在說,

這房子值得買,這房子真的值這個房價。

坦白的說,這種做法多少有些心虛。

房子值錢的是生活方式。從集英街搬到中意湖的部分項目,在生活方式上並沒有什麼本質性的提升,反而錯失了集英街的繁華和付出了多一腳油門的代價。從老城區搬到中意湖,他們丟掉了咫尺可見的龍亭湖和5分鐘生活成熟圈。

創造更好的生活方式,足夠讓你的項目,在中意湖脫穎而出。

房價的性價比,不在於你的房子是精裝8500,還是精裝10500,而是房子所承載的生活方式值多少錢。在購房者心裡,生活方式值的錢,與房價的差額,那才是真正的性價比。

買房的人,不會考慮房價多少錢賣,只會考慮多少錢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