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下梨樹苗 結出“致富果”

種下梨樹苗 結出“致富果”

萬物復甦的春天,西和大地處處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在西峪鎮喬堡村、上坪村,成片成片的梨樹苗迎風搖曳,長勢喜人。

“這些苗子已經栽植近3年了,今年正是抽枝的關鍵一年,明年就可以掛果了。”劉文東介紹道。

劉文東是西和縣東亮天成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也是這千畝八盤梨基地的負責人。

他告訴記者,八盤梨是西峪鎮當地的傳統林果,個大、皮薄、汁多,且多糖多硼,口感極佳,品質上乘,深受消費者青睞,是“隴上八梨”之一。但過去因種種原因,這一梨種在當地並沒有規模化發展起來,只是零散種植在村民們的房前屋後。

“那時候結的果子基本上都是自己吃。”劉文東說,其實市場上的八盤梨極少,供不應求,潛力巨大。

2017年,在西和縣、鄉兩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劉文東將流轉來的1000畝土地,全部栽植上了八盤梨樹苗。

“我們採用矮化密植栽培技術,高標準建設八盤梨種植基地,栽植砧木並嫁接樹苗近20萬株。”劉文東說,矮化密植,既將梨樹的行距和株距大幅縮小,增加了栽植的數量,提高了梨的產量,而由於矮化,幼樹生長週期縮短,也可實現早產豐產的目標。同時,還採收方便,節省勞動力。

劉文東介紹說,按照目前市場的價格,特等八盤梨一公斤可賣到20元,一般品質的也在每公斤10元錢以上。“我們基地的1000畝八盤梨初果期經濟效益預計在500萬到1000萬,盛果期可達到5000萬元。屆時,將為全村、全鎮乃至全縣帶來巨大經濟效益。”

據瞭解,八盤梨基地建成以來,合作社以農村“三變”改革為契機,創新“支部+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多途徑增加群眾收入。目前,合作社已帶動發展農戶312戶、貧困戶105戶。

“合作社動員群眾將土地入股注入合作社,合作社以每畝500元進行保底分紅,待產生效益後,按照‘保底分紅+收益分紅’的形式增加群眾收入。”劉文東說。

同時,合作社積極吸納周邊村社群眾務工,按照一天80元的標準支付勞務報酬,增加務工群眾收入。目前,在基地務工人員有100多人,其中長期務工人員40餘人。

今年66歲的喬堡村村民王滿身不僅將自家的3畝地入股合作社,還成了合作社的長期務工人員,去年一年,他僅務工收入就拿到2萬多元,還有1500元的土地流轉費用。

“以前種小麥、洋芋,除了人工和成本,一畝地收入連500元都不到,哪像現在,只是幹一些鋤草、施肥、澆水的農活 就能掙到這麼多錢!”王滿身感嘆說,按照他們和合作社簽訂的協議,以後掛果了每年還有分紅,真是太好了!

“八盤梨是我們當地的特產,我們一定會做大、做強八盤梨產業,把八盤梨打造成為品牌,進一步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助推全鎮脫貧攻堅。”劉文東還告訴記者,下一步,立足八盤梨基地,合作社將打造集“產業、扶貧、文化、旅遊、休閒”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記者 韓縣銀 王 芳 張 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