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河南巡撫田文鏡,面對考生集體罷考,為何沒有任何辦法?

羽菱君


盛世添丁,永不加賦。順治皇帝留給玄燁的政治遺言延續了整個康熙朝,康熙盛世源於政治穩定,平三藩,敗葛爾丹,收臺灣,跟俄國老毛子幹,一系列軍事戰略有利的促成政略的實現,可是盛世之下是吏治腐敗和土地兼併嚴重產生了深深的隱患,黃河幾次發大水,戶部竟然拿不出救濟銀兩,西北和青海叛亂此起彼伏朝廷卻只能招降安撫無法標本兼治,究其根源是康熙朝的財政收入被各級督撫瓜分殆盡,開源節流成為耽誤之急。



胤禛對盛世下隱患瞭然於胸,他曾經負責江南籌款和收回國庫欠款等事宜,同時經歷了明珠和索額圖黨同伐異的政治鬥爭,胤禛對於查漏補缺有了系統規劃,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火耗歸公,攤丁入畝,改土歸流等舉措在他繼位後果斷的開展起來。改革運動需要面臨巨大壓力,西北用兵樹立威望需要年羹堯,對內推行新政需要潛邸時期的幹臣李衛與田文鏡來做,李衛任江蘇巡撫負責攤丁入畝和火耗歸公,田文鏡河南巡撫負責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



田文鏡非進士出生,身為監生出仕,這讓很多進士及第的翰林們瞧不上,他主持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損害了有功名讀書人的特權,清朝入關之時為了拉攏漢族士紳給予讀書人一系列優待包括免除徭役和納稅等特權,經歷了順治和康熙兩朝沉澱了大量有功名的讀書人和錢捐的士紳們加上漢八旗和滿洲八旗的旗人讓國庫收入減少甚巨,沒錢沒勢沒地沒前途的窮苦百姓承受沉重的負擔,遇到天災人禍往往會引起動亂,整個清朝期間白蓮教和天地會等有影響力的反政府動亂此起彼伏,社會的兩極分化是一個重要原因。雍正為了維持康熙盛世和江山永固,決心開闢稅源,緩和兩極分化的矛盾,讓更多的有錢人有地的人多交稅彌補國庫不足。



朝廷的政略顯然在短時間內無法得到既得利益群體認同,十年寒窗的學子就是為了一朝中舉可以功名利祿,如今朝廷剝奪了特權,自然從內心深處排斥。河南巡撫田文鏡以法家的理念推行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政策讓儒家思想薰陶的學子從感情上和信仰上無法接受,於是他們決定罷考鄉試向朝廷請願示威,學子們代表的是主流民意和聖賢之道,儒家思想是由他們代言傳承,八股文科舉制是滿清思想統治的基礎,罷考衝擊的是國本,如果處理不恰當比一場刀光劍影的政變影響更深遠,學子們抬著衍聖公的牌位遊行,官員們都要下跪拜禮,天地君親師,師者五倫也。

田文鏡收到考生罷考的消息後立即命令學政出面命令復考,可是為爭功名和榮譽的未來天子門生們堅持罷考抗議,面對這些學子們,田文鏡無法大動干戈,如果把他們關起來,那麼焚書坑儒和破壞滿漢一家親的罪名就會加在他和他的主子雍正身上,到時候新政推行將是更加艱難。此時此刻,湖北巡撫李芾奉命回京述職路過河南,他是天下清流的領袖,對於新政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也是持不同觀點,他向田文鏡勸諫要善待讀書人緩行激進政策,田文鏡一心忠於雍正和新政毫不猶豫的拒絕李芾建議,兩人不歡而散。罷考的讀書人遭到了嚴厲鎮壓,田文鏡不折不扣的執行新政,他的轄區賦稅大幅度的增加,以至於後來成為年羹堯遠征西北阿拉布坦的重要軍餉淶源。


唐俊龍55398571




田文鏡是雍正皇帝一手提拔、重用的官員,雍正皇帝上臺以後,提升田文鏡為河南巡撫。巡撫是一個省的最高長官,負責軍政民財各方面的事務。在雍正皇帝在位的初期,清朝出現了國庫虧空的情況。為了彌補虧空、改革賦稅制度,雍正皇帝提出了鄉紳交稅納糧、攤丁入畝等政策。這些政策對老百姓們有利,而且能夠提高清朝的國庫收入。但是觸犯了鄉紳們的利益,其中也包括很多讀書人。因為按照朝廷的規矩,有功名的讀書人也不需要交稅納糧。田文鏡作為雍正皇帝提拔的官員,自然積極賣力推行這些政策。由於操之過急,河南的官員、鄉紳和讀書人,對田文鏡非常不滿。



為了抵制田文鏡,河南一大群讀書人拒絕參加鄉試。請注意,只有秀才才能參加鄉試,秀才已經是最低級的功名了。按照清朝的規定,對於有功名的讀書人必須尊敬。一大群秀才鬧事,拒絕參加鄉試。作為河南巡撫,田文鏡自然勃然大怒。帶著一大群官員趕到現場,要求考生們立刻參加考試。但考生們搬出了孔子的牌位,在中國古代社會,孔子的地位堪稱至高無上。所有的官員都必須自稱是孔孟門徒,如果對孔子不敬,不但官做不了,整個文人體系都不會接受。因此,官員們紛紛向孔子的牌位磕頭,連田文鏡也不例外。那麼,田文鏡為何不出動官兵鎮壓呢?



這是因為這群考生基本上都有功名,在古代社會,有功名在身的讀書人不能打。田文鏡雖然身為河南巡撫,但並不直接管理考生。按照清朝官員的權力劃分,處理讀書人屬於學政的工作範圍,即便是巡撫也不能插手。河南學政陸生楠也對田文鏡很不滿,拒絕處理鬧事的考生。因此,河南考生罷考的事情越鬧越大,而田文鏡沒有任何辦法,因為這不是田文鏡的職權範圍。這件事最後驚動了雍正皇帝,面對這樣的情況,雍正皇帝派遣自己的愛子寶親王弘曆前往河南。寶親王弘曆能力很強,也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



寶親王弘曆抵達河南以後,並採取強硬手段鎮壓,而是和考生們講道理。考生參加考試、獲得功名,是為了報效國家、報效君父。拒絕參加考試,其實屬於不孝。這套道理對於一般人沒有,但是對於考生們很有用。在寶親王的勸告下,絕大部分考生都參加了考試。這場河南考生罷考封閉被成功安撫,在處理過程中,寶親王對田文鏡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態度很認可,但是對工作方式提出了意見。由於做事情急於求成,就連一些百姓也是苦不堪言。在這方面,田文鏡的水平明顯不如江蘇巡撫李衛。



雍正皇帝剛剛上臺的時候,田文鏡擔任河南巡撫,李衛擔任江蘇巡撫。李衛剛到江蘇的時候,官員和鄉紳們也是各種為難。但李衛有自己的辦法,通過一系列的非常手段,最後把整個江蘇的官員收拾的服服帖帖。而且不是採用高壓政策,讓官員們心服口服。隨後,再推行政策順風順水。田文鏡在河南就差得遠了,田文鏡一味採取高壓手段,不考慮拉攏和團結同僚們。結果,河南大部分官員都抵制田文鏡,田文鏡在河南的工作舉步維艱。由此可見,在為官方面的水平,田文鏡確實不如李衛。

本人不是歷史學家,不過是根據電視劇《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歷史資料的情節做出猜想,故事為主,歡迎網友吐槽!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堅持原創。


日堯居


有這麼幾點原因。

第一,職責所限。巡撫作為一省最高的行政長官,雖說權限很大,但對於各級科舉考試,卻不屬於他的職責範圍。一省範圍內,主管文教及科舉考試事宜的,是學政,而且學政是由中央特派,屬於欽差性質,巡撫可以與學政配合工作,但卻無權管轄學政。所以遇到考生集體罷考,應該由學政全權負責。田文鏡也曾讓河南學政陸生楠管一管考生,但陸生楠也偏向考生,對考生罷考行為加以縱容,田文鏡當然束手無策。



第二,考生搬出孔子牌位。考生罷考之後,河南學政陸生楠偏袒考生,不聞不問,田文鏡一怒之下決心派兵鎮壓,可當田文鏡帶著兵勇出現在街上時,卻發現考生正列隊與他對峙,為首的考生還手捧孔子牌位。只見隨行的官員紛紛滾鞍落馬,田文鏡很憤怒地說:“你們竟然給考生下跪?”官員提醒他道:“我們不是在給考生下跪,我們是在給孔聖人下跪。”田文鏡看到孔子牌位,也無可奈何,只好下馬,下跪,也不敢再派兵鎮壓了。



第三,工作方法失當。田文鏡是雍正力推的孤臣榜樣,早在雍正做皇子的時候,田文鏡在追比國庫欠款的過程中就體現出自己強硬、專橫的工作方法。但他的這種工作方法也很容易得罪人,給工作的推進帶來極大的阻力。尤其他在河南任巡撫期間,力推的是“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新政,這項新政得罪的是普天下的士紳讀書人,推進難度之大顯而易見,所以需要在強硬的前提下,講究一點策略。而田文鏡不僅不講究策略,還企圖硬碰硬,他拿鞭子驅趕士紳們去搬沙袋、賣苦力,體面慣了的讀書人自然不願意,而考生們十年寒窗,圖的就是一朝得中,不用當差納糧,安安穩穩做個既得利益者,這豈能不激怒考生們?面對罷考,田文鏡不是用更靈活的方式處理,而是企圖派兵鎮壓,還想著革了他們的功名。最終引發民怨沸騰,還得靠寶親王弘曆親自出面處理。這都是田文鏡工作方法失當引發的麻煩。



與此相對的,主政江蘇的李衛卻採用更加靈活的工作方法,順利將“攤丁入畝”的新政推進了下去。如果田文鏡能有李衛一半的隨機應變的機靈勁兒,事情也不至於發展到考生罷考的嚴重程度。


達摩說


科舉考試是歷朝歷代都非常重視的,雍正年間,雍正皇帝更是求賢若渴,考生從名義上來講,都是天子門生,一旦出現考生罷考,或者考生集會等事件,都是天下震動的大事,處理起來也更麻煩。

首先,考生都是有功名的人,不同於尋常百姓,不能輕易使用刑罰,或者武力解決,那樣會引發舉國譁然,皇帝也保不住田文鏡。

其次,田文鏡非常清楚這些考生的幕後都是誰在煽動,如果他真的強力鎮壓考生,只會落入對方的算計,引發對方出手,讓他死無葬身之地,因此,怎樣解決幕後人物,才是他要考慮的,對考生,只能以安撫為主。


娛樂枯燥點評


電視連續劇,包括一些小說,評書,戲曲,尤其相聲都有演藝成份,不是歷史正史記錄!不可太認真,也有借古諷今的成份!沒有實際歷史記錄真不好猜測評說!別認真的好!


Han56458953


權利不到位,何來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