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工作制”盛行,打工族該沉默還是抵制?

對大部分打工族來說,“朝九晚五”的工作節奏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偶爾的加班,對他們來說,只不過是工作過程中的一道小菜。

“996工作制”盛行,打工族該沉默還是抵制?

然而,這對中國的互聯網從業者來說,卻是一種奢望。有調查顯示,在北上廣深杭這五大互聯網重鎮,從業者每月加班十幾天的比例高達50%。更有甚者,一些互聯網公司旗幟鮮明地提出了“996工作制”。也就是說,員工早晨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每週工作6天。

不過,這一現實問題最近卻遭到了程序員們的抵制。日前,有人在知名代碼託管平臺發起一個,名為“996.ICU”的項目,網友可以自行添加各自公司加班情況。如今,在這份網友自動添加的加班名單中,阿里、華為、京東等40餘家公司上榜。

對於工薪族來說,面對超常規的工作時長,該如何應對呢?

加班已是標配?

“996工作制”盛行,打工族該沉默還是抵制?

雖然“朝九晚五”的工作節奏已是一種常態,但不可否認的是,加班文化從未遠離我們。這些年,隨著互聯網科技公司的崛起,“996工作制”也成為一種普遍現象,有打工族吐槽稱,在北上廣深不少互聯網公司,加班已是一種標配。

中國人加班到底有多麼瘋狂呢?互聯網圈兒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一家互聯網公司招聘了一位日本技術高管。上班第一天,這位日本人對部門同事說:“我在日本是個加班狂,希望大家能跟上我的節奏。”然而,一個月之後,這位高管辭職了,臨走的時候,他說:“你們這樣加班,是不人道的。”

當然,傳說畢竟是傳說,不過有調查也發現,中國人加班是相當拼命的。2017年,滴滴發佈《2016年度加班最“狠”公司排行榜》顯示,京東平均下班時間為23:16,這也是該榜單中加班最狠的公司。高德地圖也發佈報告顯示,華為每人日均加班時間長達3.96小時,成為毫無爭議的“加班王”。

互聯網公司這種加班節奏,正引起程序員的不滿。日前,有程序員在知名代碼託管平臺發起一個名為996.ICU的項目。在這個平臺上,網友可根據自身情況添加公司加班情況,並給出證據鏈接。據悉,這是程序員們抵制互聯網公司996工作制的一種方式。

這一項目一出,立馬得到程序員的響應。截至目前,已有超過40家互聯網公司出現在這份加班名單中。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互聯網公司確實是996工作制的“重災區”。從這個角度來看,996工作制遭到抵制,並非偶然。

我們究竟該不該加班?

“996工作制”盛行,打工族該沉默還是抵制?
“996工作制”盛行,打工族該沉默還是抵制?

如果你的企業實行996工作制,那就意味著每天需要加班至少4小時。按每週工作6天來計算,每週需要加班24小時,一月下來,加班時間就高達120小時。按照勞動法的相關規定,每天工作8小時,每月加班時間不能超過36小時。

顯然,996工作狀態下,120小時的加班時間已經是法定最高加班時間36的3倍還多。如此超長時間的加班,無疑會導致打工者過度疲勞,久而久之甚至會誘發各種職業疾病。

毫無疑問,基於員工自身的健康等因素,程序員反對加班的996.ICU項目,凸顯了年輕人對生活壓力日益增大的一種抗議。那麼,對於企業的996工作制,我們該如何理性看待?

毫無疑問,996工作制的合法性是存有疑問的,但是,作為個體的打工族,對這種機制卻幾乎沒有說不的可能。雖然許多公司老闆口口聲聲地表示,不會用裁員等方式強制實施996工作制,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作為打工族,大部分人都沒有勇氣和信心抵抗這一制度。也正因如此,996.ICU項目才收到業內外如此廣泛的關注與討論。

頭條菌認為,在當下的職場,對勞動者權益的漠視與侵犯,已經非常常見。996工作制也有向非互聯網企業蔓延的趨勢。對於打工族來說,對於996工作者不妨擦亮雙眼,區別對待。

當你遇到經常需要加班的企業,特別是實行996工作制的企業時,你需要冷靜地分析一下,這種加班,是不是出於老闆的焦慮,實際上,無論你工作多少小時,都是對自身的損耗,工作效率極低,更有甚者,大部分員工加班,只是假裝很忙而已。如果遇到這種公司,頭條菌建議你還是趁早另謀高就。

當然,也有一些優秀的公司,為了業務的發展需要,確實需要頻繁地加班。打工族在加班過程中,不僅會獲得額外的勞動報酬,還對自己的成長帶來巨大幫助。這樣的加班,頭條菌認為是值得的。

不過,從長遠的角度來審視996工作制,頭條菌認為,無論是對於推崇996的企業,還是為996工作制所困擾的員工,都應該嚴肅審視這種工作制度的長期影響。企業逐利沒錯,個人奮鬥也很重要。但是,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的節奏、如何提高勞動者效率,才是值得個體和企業深思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