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殲15墜機引人深思,俄羅斯拒絕技術轉讓,獨立研發成出路

在前不久,中國央視媒體罕見公佈了海軍航空兵殲-15艦載戰鬥機進行夥伴空中加油的視頻畫面,在畫面中兩架殲-15艦載戰鬥機在短時間內順利完成了空中加油任務,整個過程非常迅速。一方面證明了殲-15艦載機飛行員高超的駕駛技術,另一方面也展示了殲-15艦載機良好的操作性能。海軍航空兵的日益壯大也意味著殲-15艦載機的編隊規模將會不斷擴大,在新一代隱形艦載機服役上艦服役之前,殲-15艦載機將會是中國海軍航母戰鬥群最鋒利的“長矛”“盾牌”,負責整個艦隊的進攻和空中防禦任務。

中國殲15墜機引人深思,俄羅斯拒絕技術轉讓,獨立研發成出路

可是誰又能想到在3年前,中國海軍航空兵曾經發生過一次慘重的事故,而那次事故也給殲-15艦載機原本光明的前景蒙上一層黑布。在2016年中國海軍航空兵一架-15艦載機在訓練時因為飛控系統故障導致機頭瞬間上仰,當時駕駛殲-15艦載機的飛行員張超雖然極力推杆,試圖將機頭壓平,但是沒能成功,最後在故障發生之後飛行員跳傘失敗不幸遇難。這也是殲-15艦載機服役之後第一次出現機毀人亡的事故,海軍隨即停飛了所有殲-15艦載機,並且開始對殲-15艦載機的飛控系統進行檢查和改進,不然中國海軍航空兵的“飛鯊”部隊永遠將無法起飛。

中國殲15墜機引人深思,俄羅斯拒絕技術轉讓,獨立研發成出路

殲-15艦載機是由沈飛研發的一款制空型艦載戰鬥機,因為外形與俄羅斯海軍航空兵的蘇-33艦載機飛行相似,所以外界一致認為其是蘇-33艦載機的仿製品,但是仔細對比會發現他們其實是兩款不同的飛行,只不過氣動外形飛行相似罷了。在本世紀初期,中國海軍希望採購一批蘇-33艦載機來裝備瓦良格號航母,在2006年,中國計劃採購兩架俄羅斯蘇-33艦載機,用於試驗和評估。但是俄羅斯卻要求採購至少一個團的蘇-33艦載機,並且拒絕技術轉讓,最終中國只能從烏克蘭獲得相關技術資料進行研發。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從烏克蘭採購的T-10K-3與蘇-33原型機T-10K-8其實是同一批次,只是在內部結構上有較小的調整。

中國殲15墜機引人深思,俄羅斯拒絕技術轉讓,獨立研發成出路

根據烏克蘭保留的資料顯示,當時這一批次的技術驗證機在試飛過程中因為飛控系統的問題出現了兩次墜機事故,而在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重新對T-10K-8技術驗證機進行了改進,才使得蘇-33艦載機能夠順利在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上服役。而T-10K-3技術驗證機因為經費和其他原因就留在倉庫中堆灰。而在中國向烏克蘭購買T-10K-3技術原型機的時候,烏克蘭也沒有告訴中國這個問題,而且就算他們知道也無法解決,畢竟蘇霍伊設計局是在俄羅斯境內,本國的安東諾夫設計局又不懂這個方面的問題,所以最終烏克蘭只管收錢賣飛機,其他事情就一概不管了。

中國殲15墜機引人深思,俄羅斯拒絕技術轉讓,獨立研發成出路

而在事故發生之前,海軍航空兵曾經使用模擬器進行訓練時也發現了電傳系統的故障問題,但是在第二次進行測試卻沒有任務問題,說明了飛控系統的故障問題是偶發的,並不是只要飛行就會發生。不過,如果是進行某些動作飛行時就可能會出現問題,這對於飛行員來說也是非常致命的。經過航空專家和工程師的努力,殲-15艦載機飛控系統最終也進一步完善,002型航母上也將會裝備新型殲-15艦載機戰鬥機。根據美國軍事專家的評估,殲-15艦載機在航程、速度和最大升限上要優於蘇-33艦載機,特別是航電系統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與陣風-M、F/A-18E/F屬於同一檔次,這也從側面證明了獨立研發是出路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