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式40㎜火箭筒為何時至今日還在我軍服役?有什麼過人之處嗎?

正步軍旅


69式40毫米火箭筒其實就是軍迷朋友們口中常說的“遊擊神奇-40火”,其目前不僅在我軍現役、預備役以及民兵部隊中仍有少量裝備外,還在世界上一些衝突熱點地區佔據著步兵作戰的主力位置。

那麼,服役至今已逾半個世紀的40火為什麼能成為一款經久不衰的武器?其備受親睞的原因是什麼呢?

客觀而言,40火併非是我們自主研發,而是以蘇聯的RPG-7為基礎仿製而來;關於GPG-7相關技術的獲取還有一則有趣的往事:彼時,正值我們同蘇聯的關係驟轉直下,一切軍事援助也戛然而止。

與此同時,在蘇聯炮兵軍事工程學院還有一批即將畢業的留學生,其中一名曹姓學生在歸國時就“順手牽羊”了一些武器資料,其中就有RPG-7的技術圖紙;別看這只是一款步兵武器,但對當時軍備匱乏的我們無異於雪中送炭。

但有圖紙也並不代表研發工作能一蹴而就,實際仿製時還是遇到了諸多問題;不過,當年在東北部地區發生的一場局部戰事大大刺激了研發進程。就這樣,在內外交困的前提下,40火正式問世。

要說40火經久不衰且廣泛流傳的原因,主要就是四個字:物美價廉!它可以使用包括反坦克、反人員在內的多款榴彈、燃燒彈以及照明彈;如此寬泛的彈藥裝填,大大降低了作戰限制。

在技術性能方面,40火的最大射程為300米,垂直破甲厚度達到了380毫米,如果是六十五度傾斜角,根據裝填彈藥的不同破甲厚度也不同,但最深也要180毫米。除此以外,40火的重量只有11斤左右,十分有利於攜帶人員戰場機動。

目前,除了我們還有少量服役外,使用40火最多的就是阿富汗、伊拉克等中東地區武裝或者非洲等第三世界國家的武裝,因為對於他們來說,40火不僅可以滿足槍彈的火力要求,而且價格低廉。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這就要談到我軍受“火力不足恐懼症”的影響了,69式40毫米火箭筒(以下簡稱新40火)仿製於蘇軍的RPG-7,由於優越的性能和低廉的造價,且當年我國深受蘇聯大規模入侵的威脅的背景之下,製造了69式40火以及彈藥(新40火的各種彈藥庫存達7億發)。



新40火以及彈藥雖然外形和結構仿製於RPG-7,但是彈藥的裝藥卻是我國自行研製的高性能新型炸藥——8701型炸藥。使用新型炸藥做為裝藥的40火箭彈對均質鋼裝甲的穿甲能力提高到180mm,足以擊穿T-62主站坦克裝甲。該型炸藥威力大,穩定性好,宜長期儲存。



製造成本上的優勢也比較突出,新40火發射筒造價為270元/具,彈藥均價300/發。為抵禦蘇軍的鋼鐵洪流,我國製造了大量反坦克武器,包括新40火。蘇聯解體以後威脅解除,我國通過外貿和援助的形式來消化這些大量庫存的40火。



現在中東地區各個武裝力量手中裝備的RPG有90%都是我國生產的69式40火;我軍戰士手中也還有40火的身影出現,這這種現象並不代表新40火有多收戰士喜愛,相反的是我軍已經開始牴觸裝備40火了。



通常一個步兵班配置9個戰士,兩個機槍手、兩個40火箭筒手(射手和彈藥手)、一個精準射手(85狙或88狙)、四個步槍手。光40火就佔據的兩個人的編制。放眼我國軍隊現代建設,這類佔據太多編制的武器已經不適合繼續裝備部隊了。



我軍將逐步淘汰新40火,取而代之的是“PF89式80毫米單兵火箭筒”,這種新型火箭筒射程遠(800米),威力大(可發射雲爆彈),重量輕(非金屬複合材料全重3.7kg),最重要的是一次性使用打完就扔,不佔編制,步兵班組裡每人可以攜帶一套。


兵器知識譜


69式40火箭筒,在部隊簡稱“40火”,它是1963年作為中蘇關係破裂前的最後一批前往蘇聯學習炮兵工程的學員,時為炮兵大尉的曹剛川從蘇聯帶回來的蘇軍最新裝備的RPG-7火箭筒的圖紙,在此基礎上我國仿製、改進出一款全新的40毫米火箭筒——69式火箭筒,主要列裝到步兵班。

上大學的時候,經常扛著“40火”訓練,也打過多次實彈,所以,談這個問題還是有發言權的!

首先說一說40火的使用情況。

上大學的時候,40火是一個訓練科目,一個主射手、一個副射手,兩個人相互配合,主射手揹著40火箭筒的發射筒和瞄準鏡,副射手揹著三個彈筒,裡面裝三枚火箭彈。

訓練結束就要實彈考核,從網上搜到一組實彈射擊的圖片,借這幾組圖給大家解釋一下。

主射手和副射手跑步到位,實戰情況下,主射手應該揹著發射筒,這個圖片上應該是發射筒已經放到位了,副射手後背的彈筒裡面背了三枚火箭彈。

到位後,主射手安裝瞄準具,副射手裝彈。

說明一下,主射手的身體要和瞄準具成一定角度,不然的話,噴出來的火焰會把衣服燒著。副射手把彈頭和彈體旋轉結合起來後,放入彈筒,卡入卡槽,輻射手在主射手後方臥倒。

主射手進行瞄準

火箭彈發射,大家可以看到,噴出很長的煙霧,如果天色較暗的情況下,能看到很長的火焰,火箭筒和主射手有一個很明顯的夾角,聽老師說,有的人由於緊張,發射時移動身體,導致火箭筒和身體成一線,後背燒的光光的,露著腚。

另外一個方位看一下,出膛瞬間,聲音特別響而脆,耳朵嗡嗡的,很刺激的喲!

接著說說40火這麼多年了為什麼依然沒有淘汰

我感到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性能過硬。它的主要作用是攻擊坦克、輕型工事、火力點,在珍寶島戰役中,攻擊對方坦克作用不大,經過研究,主要問題在彈體上,經過軍工部門的改進,很快就將敵人的坦克打掉了,這是當時攻擊坦克的主要武器。40火在索馬里民兵手裡還能打飛機,電影《黑鷹墜落》中被打掉的黑鷹直升機就是40火利用它懸停的時機,抓住機會擊中尾翼而落地的,人的智慧真是無窮呀,估計當年蘇聯發明這個東西的時候絕對沒有想到還能把直升機打下來。40火對付輕型的工事和火力點都非常有效,所以,我軍幾乎所有的步兵班都配備的有。

二是簡單易操作,維護也很方便。蘇聯生產的武器就是簡單粗暴,40火結構非常簡單,在部隊很多戰士都喜歡維護40火,因為只要簡單擦拭一下就可以了。操作也非常簡單,非常適合早期我軍士兵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的情況,戰士很快就能掌握,並形成戰鬥力,臥倒、裝上瞄準具、擺好姿勢、裝好彈、瞄準,就可以發射了,而且快打快走,整體也比較輕,非常受士兵的歡迎。

三是不斷升級換代,提高性能。隨著軍事準備的發展,40火的性能逐步不適應了,但是我軍一直對40火進行升級,“69火”、“80火”、“93火”,又向更大口徑的“120火”邁進,後來出現的重型PF98式12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也是借鑑40火的原理。配備的彈種花樣翻新,有破甲、爆破、雲爆、照明等,瞄準具還具備了夜視能力,可以在無星光的情況下瞄準300米外的目標。雖然打擊現代坦克作用不大了,但是打擊敵人的火力點、土質木質工事,還是綽綽有餘,扎你個窟窿,掀你個筋斗一點問題都沒有。

四是真便宜,當時造的也太多了。40火發射筒每具造價270元人民幣,彈藥每枚300元人民幣,對動輒上百萬的導彈來說,簡直是白菜價。當時共生產了數百萬具,除了我軍裝備外,還出口到阿富汗、柬埔寨、伊朗、緬甸、巴基斯坦、泰國、越南等國,尤其是中東一些國家也購買和仿製了很多,簡直是“全球游擊隊的必備神器”,倉庫裡這麼多,不用也是浪費,也要消耗很多的維護費,所以,一些擔負任務不是特別重要的部隊,依然配備40火,而一些一線作戰部隊,已經升級換代為120單兵火箭或者是PF89式80毫米單兵火箭筒了。


40火是一個時代的烙印,雖然算不得多麼先進卻是中國軍人面對強敵時頑強不息、永不放棄的精神的見證,也是那個全民備戰年代的特殊回憶。


歡迎關注、轉發、評論,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讀有趣的歷史!


葛大小姐


69式40火箭筒是我軍大量列裝的一種廉價的單兵反裝甲武器。其配備的超口徑反裝甲彈藥雖然現在對付先進的主戰坦克比較勉強,但是其擁有超過180毫米的破甲深度在對付現有大量的步戰車及裝甲車時還是依然有效。並且,除了反裝甲彈藥之外,69式40火還能發射高爆燃燒榴彈、反人員高爆燃燒榴彈、榴彈等多種大威力彈藥。

實際上69式火箭筒本身雖然使用數十年,但是依然還有剩餘價值,其結構簡單,易於上手。在近些年中東的衝突中,依然是主力單兵裝備。雖然對付坦克確實力不從心,但是在攻擊裝甲車,碉堡,工事時還是很在行。再加上新型彈藥的出現,更是讓40火箭筒威力大增。在使用新型串聯戰鬥部時破甲能力更是得到成倍的提升。比如俄製的RPG-7V2配備的新型串聯戰鬥部能貫徹500毫米的裝甲,二代及二代半沒有附加防護的坦克基本被打中就涼。

並且在珠海航展上我國軍工還展示了69火箭筒的新彈藥,甚至還有摺疊式的新型69式改型火箭筒。也就是說只要彈藥威力跟得上發射筒壽命還有剩餘,69式火箭筒確實沒有必須馬上淘汰的必要,就算任務中不用,但平時用來訓練火箭筒手還是可以的。不過69式火箭筒在使用中有佔編制的問題。就是在戰鬥班中必須有專門2人戰鬥小組的攜帶和發射,而現在我軍更多已經開始列裝一次性不佔編制的新型火箭筒或是更大口徑更大威力的120毫米火箭筒。但是老舊的69式火箭筒依然沒有全部退役,繼續發揮餘熱。只不過生產工作早80年代就已經停產了,目前也在逐步退役到壽命火箭筒,只不過全部徹底退役還需要時間(庫存量大)。


陶德中士



兔哥42928


內裝的事情我們不談,但退役型號可以聊聊。69式出現的背景是第一代仿製單兵便攜式火箭筒56式無法有效對抗美蘇的二代主戰坦克,恰好蘇聯人搞了經典的RPG-7,所以我們就照葫蘆畫瓢搞逆向工程。

RPG-7與RPG-2相似,採用的也是超口徑設計,因此彈藥的威力可以根據需要逐漸提升,雖然有個上限,但現在RPG-7比較先進的彈藥,例如串列戰鬥部的PG-7VR彈重4.5千克,105毫米彈徑能夠擊穿750毫米的均質鋼裝甲。1999年俄羅斯人還拿出了OG-7V型殺爆彈,引爆後可以產生1000個左右的有效破片,覆蓋約150平方米的範圍,射程在350米,用採用新型瞄具的RPG-7V2號稱射程能夠到700米。這樣的威力對於步兵而言,也差不多夠用了。

我們在69式上面也做過不少改進,涉及發射筒、彈藥和瞄具都有。前些年外貿版的超級69式採用摺疊設計的輕質發射筒,大大方便了攜行。另外當年為了在叢林環境殺傷人員搞得戰鬥部,俄羅斯人也眼紅,後來OG-7V受到相關戰鬥部的很大影響。


強武堂


中國的69式火箭筒,是仿製蘇聯的RPG-7火箭筒,屬於佔編的,可以重複使用的反坦克火箭筒。通常使用破甲彈。也有個簡稱叫40火。

69式這種佔編的火箭筒,通常是有2名射手,射手使用火箭筒,副射手背火箭彈同時攜帶步槍自衛,有的時候會多一個副射手,多背幾發火箭彈。


由於是可重複使用,所以可以根據任務的不同來攜帶各種不同類型的火箭彈,

上邊的圖是最常見的破甲彈,下邊的圖是不同類型的火箭彈了。不過下邊的圖應該是蘇聯的配套彈藥。

原來兵器知識介紹過,69式火箭筒配用的彈藥,光破甲彈就有3種,隨著技術的進步,最早的1型破甲彈不能夠擊穿T72的側裝甲,到了後來的3型破甲彈可以擊穿不帶反應裝甲的T-72主裝甲。而且還有鋼珠彈和煙霧彈,有沒有溫壓彈就記不得了。可以說火箭筒就是一門炮,它可以根據技術的進步來不斷的更換彈藥,這樣來保證自身的威力能夠適應戰場的需求,所以這種武器服役時間就會很長。

這兩個照片上的火箭彈明顯不是一種,但是都適用40火箭筒發射。

不過現在40火的位置有點尷尬,在步兵班裡,由於要佔用2個人,這就減少了步兵班裡邊的步槍手的數量,而現在大量使用的一次性的火箭筒也是有各種戰鬥部,可以執行各種任務,而且不佔編制。但是40火的射程又太近,作為連一級的支援火力顯得火力不足,所以現在屬於慢慢淘汰過程中。

中國方面在面對陳兵百萬的時候,是全軍都在研究打坦克,一個步兵班裡邊有2具40火,現在反坦克導彈的大量裝列,使步兵的反坦克任務大大減輕了,但是當年的火箭筒可是太多了,所以一直用到了今天。


有痰


其實主要是因為這東西生產的數量。生產時候的背景是在中蘇交惡時期,面對鋼鐵洪流為數不多的選擇
本來就是一個仿製RPG-7產品。重量輕、射程近、價格低、適合大量裝備,面對鋼鐵洪流為數不多的有效打擊方式,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立下汗馬功勞。


雖然初速低,射程不遠,但在森林、山溝、城市居民地等狹窄地域作戰卻能顯示出獨特優勢,尤其是在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戰中摧毀碉堡、坑道、掩體起了很好的作用。直到現在也是一個不錯的武器。和AK47、107火箭炮並稱世界三大遊擊神器。

問我為什麼現在還裝備?還不是因為當年爆兵數量太多了。


虐世妖王孫悟空


大概3到4年前69式/69-1式/69-2式 40火已經從野戰軍全型號退役。目前部隊仍有列裝的主要是用於訓練,庫存彈太多。

要說有什麼過人之處,其實也就“便宜、簡單、夠用”這幾點吧。


大-臉-貓_


七十年代全軍上下苦練打坦克時為了更好的讓訓練接近時戰並檢驗訓練效果,接受了四零火箭筒發射彈頭及發射藥管革新項目製作,採用的是水泥石膏彈頭,其外形和重量均與實彈一致,並且可以照著坦克車體進行實彈射擊,命中後可在車體彈著點處留下石膏痕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