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所地處於農村的學堂,你會送你孩子去嗎?是4~8歲的孩子?

流逝的記憶4


會視這所小學的綜合情況而定

比如我有一個朋友,她就把她的孩子送去了一所日本的農村小學讀書。剛開始的時候,我很不解,因為她的孩子在中國上的是深圳最好的學校,為什麼要送到日本去,而且是在日本的一個鄉下唸書,難道鄉下教育要比大深圳的教育都要優秀的多嗎?所以我那天下午好好的跟他討教了。他跟我這麼描述了日本學校尤其是他孩子所在的那個學校的狀況。

他的孩子是在一個農村裡面的一所小學,整個學校不到100人。可想而知,學校的位置不僅是在農村,而且還是比較偏的農村,而且還是人煙比較稀少的農村。不到100名學生的鄉下小學有怎樣的設施呢?第一,有電子化的教室、電子黑板、投影儀、還有52英寸的電視機;第二有室內體育館、室外運動場;第三,有50米長的標準游泳池;第四,有六臺顯微鏡、一臺高倍望遠鏡配備的科學實驗室;第五,有鋼琴音樂教室;第六,擁有5000本藏書的圖書館;第七,旁邊還有一個農場,孩子們放學以及中午休息以及課間的時候就可以看到農民是怎樣勞作的,可以看到莊稼可以看到白菜是怎麼種的。

他說到這裡,我的心頭為之一震。我說:“難道日本經濟到現在還領先中國那麼多嗎?”他跟我說:“經濟因素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日本的教育法有規定:第一全國所有的學校必須統一標準,無論是偏遠農村還是東京、大阪這樣的國際城市;第二個,無論這個學校是人多還是人少,哪怕只有20個人的學校,以上的設施都必須具備;此外,師資也是統一由教育部調配的,不會說把好的老師調到東京,把不好的老師就調到農村;另外,日本的孩子都統一在學校用午餐。所以每個學校都有廚師和營養師。當然,乾淨、整潔、衛生的食堂更是不可少的。

有意思的是,每次學校運動會周邊的老百姓也都會一起參加。基本上這些農民也都是在附近的小學唸書的,那裡,有他們人生的記憶,會講述他們當時的上學校的情景。所以,孩子在這裡唸書,往往跟周邊的人也都會建立起這樣的一種情感鏈接。

每個學校的經費是由地方和中央按照比例來分配的,日本的教育法規定:孩子首先必須感受到公平的受教育機會。所以整個日本沒有重點學校的概念;也不可以在學校內部設立尖子班;老師不可以課外補課;如果你的孩子非常的愛學習,可以去圖書館多讀相關的書籍,也可以去報興趣班。

很有意思的是,日本的學校在學校就開始普及民主的意識,比如他們選班委是民主選舉的,你跟老師打招呼讓我的孩子當班長這樣的事情以及這樣的行為是會讓校方感覺到很詫異的。而且,在日本大家的戶口是可以隨便遷移的,沒有太多那種手續。如果你不滿意這個學校,如果你不滿意你的戶籍,你完全可以遷到東京去遷到大阪去,他們沒有這樣的戶籍制。所以整個日本是不排外的,甚至你是外國的小孩一樣的,可以在裡面享受公平的教育。

所以我認為學校在哪不重要,重要的是教育目標:

第一,以學校內外社會活動為主,培養學生正確理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養成合作、自主、自律的精神;第二,理解鄉土和國家的傳統,培養國際協作的精神;第三,掌握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的基本知識,擁有生活自理的能力;第四,學習正統的國語以及培養運用國語的能力;第五,學習數學。日本這個國家非常的重視孩子在小學期間對數學原理的理解能力;第六,培養孩子科學觀察的能力,有科學的意識;第七,學會保護自己,有相當的安全意識;第八,對生活是樂觀的、積極的、明朗的,並且有美術、音樂或者體育等各方面的愛好。


我是小甜甜蜜兒


我不會的,5年前我也面對這一抉擇,我兒子現在在市裡上學。

原因一,現在的農村建設是比以前有很大改善,但是硬件方面還是落後於城市,比如現代化的電腦,多媒體就不是每個教室都有。學生的生活環境落後於城市學生。城市學校有塑膠跑道,風雨操場,舞蹈教室,興趣部落,這些農村學校很少有,甚至有的農村學校連校舍都是借的。

原因二,軟件方面,教師的配置。城裡學生小學一年級就接觸英語,但是農村學校英語老師都沒有,差距大。

願意三,孩子將來的人脈問題,農村父母多是農民文化程度低,人脈少,但城裡家長文化高人脈廣。


許老師講數學


如果是我經濟允許的情況下,我不會把孩子送到農村學校學習,因為城市的教學條件還是要好一下,他接觸的東西也多一些。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將來有出息,因為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續。

雖然孩子將來有沒有出息是看天賦及後天努力,但是在一個好一點學校它的氛圍要好一些,接觸的新鮮事物也多一些,見識多一些。讓他體會一下農村還可以,首先讓他知道我為他付出,為他營造好的學習環節,他不好好努力將來不要怪我。不過從農村出來的高材生也很多,他們唯一的出路就是知識改變命運,所以他們努力學習。

不過總體來說看你孩子你怎麼教育,他能不能引導他自己用心學習。哎,可憐天下父母心,希望所有的孩子將來有一個好的前景。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勇哥快樂生活


是否送孩子去某個學校/學堂,和學校的位置無關。

重要的是學校的理念、價值觀,辦學人的經驗背景、校長、教師、投資人是怎樣的一群人。 還有同學們的家長是什麼樣的教育理念,價值觀。

足夠牛的學校,完全可以找個荒地兒,自然有足夠熱愛的家長跟隨。

提議這個提問還是需要解釋得更清楚一些。


一枚破土豆


光從你的提問看,很難回答。但從你後邊的補充來看,我的回答是:不會送小孩去。因為沒有網絡就缺少了現代文化,網絡對小孩認識世界有十分大的作用,當然也包含負面影響。把一個學齡前小孩送去那學我國的古代經典,個人認為不利於小孩今後的發展。那怕小孩只在網上吃雞,總比小孩與同齡人“之乎者也”更能與他人融入吧。


勉而行


如果父母在農村,4一5歲的幼兒,還是在農村學校吧,就當在幼兒園,因為幼兒園是不能教書識字的。儒家有糟粕,也有精華,幼兒價段學學,也有好處。但上小學,應離該農村,爭取到條件比較好的學校上學。


用戶6520569833600


這個學堂遠離城市喧囂,沒有網絡,沒有一切與現代化有關的物品,這個學堂主要教儒家的仁義禮智信。


流逝的記憶4


送孩子去哪個學校讀書,不是位子的問題,要看教學質量,對孩子發展有沒有優勢。


令狐青雲89088282


在我經濟允許下我肯定會


伍陸柒zc


這個學校主要學習儒家思想,本人覺得傳統的文學思想還是很有道理的.不能一概而亂.現在是21世紀,信息更新的速度很快,還是需要接觸一下現在社會學校的內容,比較生活中不止文學,還有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