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15歲讀大學,設計研製殲-20並肩美國,助力大國崛起

楊偉,這個在中國極為普遍的名字,然而卻擁有一個極為不特殊的稱號“殲-20之父”。他傳奇的一生,也成為助力大國崛起一個閃亮無法抹卻的名字。

少年天才,曾因色弱差點無緣大學

出身於1963年的楊偉自小便聰慧,15歲參加中考,6門功課中有5門都是滿分,另外一門也才少了1分。如此驕人的中考成績,楊偉也因此獲得了跳過高中,直接參加高考的機會。所以在通過高中入學考試之後的第二個星期,他便申請了直接參加高考,楊偉曾經輕描淡寫地敘述過這段經歷:“也沒什麼準備,北大、清華一填……再後來成績下來了,還挺好,離北大清華和科大少年班的錄取線也就差個一兩分。”

楊偉:15歲讀大學,設計研製殲-20並肩美國,助力大國崛起

要知道,在那個年代,普通人能夠考上中專就已然是越過龍門,可以擁有一份穩定的收入,而如楊偉一般沒有讀過高中,15歲直接就參加高考,並且取得如此高的成績的寥寥無幾。

然而因為天生色弱,楊偉並不符合其所報考專業空氣動力學專業的要求,儘管許多大學的招生老師都想要這樣的一位天才少年,也只能遺憾告終。

幸好這個時候西北工業大學的招生老師打電話和系主任羅時鈞講訴了這件事,羅時鈞是我國著名的空氣動力學家 ,也是錢學森先生所教過的第一個博士研究生,他所設計的方案也曾用於我國第一架新型超聲速飛機設計。

楊偉:15歲讀大學,設計研製殲-20並肩美國,助力大國崛起

羅時鈞並不認為色弱會對專業研究有什麼影響,堅持要破格錄取楊偉,當時遲遲等不來錄取通知書的楊偉以為自己已錄取無望,只好進入重點高中,而在他進入高中一個月之後,他的父親給他帶來了一份禮物—西北工業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楊偉:15歲讀大學,設計研製殲-20並肩美國,助力大國崛起

才進入高中一個月的楊偉就這樣背起了行囊,踏入了大學的殿堂,正是因為羅時鈞的堅持,才會有新中國最年輕的飛機總設計師。

楊偉:15歲讀大學,設計研製殲-20並肩美國,助力大國崛起

在他的大學時代,班上同學之間的學習競爭十分激烈,也出了不少人才。多年後,楊偉住的那間宿舍,分別走出來殲-11B、殲-15戰鬥機的總設計師孫聰、殲轟-7A攻擊機、運-20運輸機的總設計唐長紅,他們與楊偉一起被稱為新時代的“航空三傑”。同時也被網上的軍迷們戲稱為“史上最牛宿舍”。

楊偉:15歲讀大學,設計研製殲-20並肩美國,助力大國崛起

最強男團楊偉、唐長紅、孫聰

1982年,楊偉以1分之差失去了公派留學的資格,最終選擇了留在西北工業大學讀研,而這一個決定,也鑄就了其輝煌的人生。

少年勃發,帶領團隊突破西方技術封鎖

1985年,剛剛從西北工業大學碩士畢業的22歲小夥子楊偉就被分配到了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少年勃發的楊偉剛剛讀完研究生,還沒有去正式報到。楊偉就直接找到了宋文驄總工程師,宋文驄就是中國的“殲-10之父”。也是中國殲擊機設計戰術技術論證創始人。宋文驄怎麼也不會想到,這個才22歲的小孩,就會是以後自己的接班人。

楊偉:15歲讀大學,設計研製殲-20並肩美國,助力大國崛起

在這個近1800多人的研究所裡,一個還沒正式報到的研究生直接向他“要”工作,宋文驄儘管有些吃驚,卻並沒有訓斥這位看起來“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夥子,也沒有直接置之不理,拂袖而去。而且把他安排到了新成立的航空飛行品質與控制研究室,參與攻關第三代殲擊機的關鍵技術——數字式電傳飛控系統的研製。

楊偉:15歲讀大學,設計研製殲-20並肩美國,助力大國崛起

在上個世紀80年代,剛剛改開的中國迫切需要加強國防力量來支持改開,而空軍一直是中國的薄弱環節,那個時候,世界上許多先進國家已經普遍採用第三代戰機,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後就已經出現的第三代戰鬥機,不僅中低空機動靈活性高、還配備先進雷達設備、加強了導彈應用等。如法國1970年就已經服役的幻影F-1戰鬥機、美國1963年就已經服役的F-4戰鬥機。

楊偉:15歲讀大學,設計研製殲-20並肩美國,助力大國崛起

我國殲擊機還處在第二代水準,研製水平與世界先進國家有著十幾年的差距,所以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的這個研究室的任務十分明確:突破第三代戰鬥機關鍵技術之一——先進的數字式電傳飛控系統。

楊偉:15歲讀大學,設計研製殲-20並肩美國,助力大國崛起

數字式電傳飛控系統是先進戰鬥機的典型標誌,也是殲10飛機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核心技術,直接影響飛機的飛行品質和性能,技術難度相當大,風險也很高。世界上先進國家採用數字式電傳飛控系統的飛機都遭遇過嚴重挫折,西方國家對我國技術上更是嚴密封鎖。

楊偉:15歲讀大學,設計研製殲-20並肩美國,助力大國崛起

當時有外國專家斷言:中國科技人員不可能過“電傳操縱”這一關,“控制律”將是中國新型殲擊機研製無法逾越的“攔路虎”。

面對在國內尚屬空白的數字式電傳飛控系統,楊偉把工作之餘的時間全部用來吸取學習新知識。他帶領課題組的科技人員設計計算出10多種方案,以全新的思路對系統可靠性進行對比分析,攻克了飛控系統餘度配置、同步算法、餘度通道間信息交換與共享、電磁兼容、故障檢測隔離與重構、機內自檢測等一系列關鍵技術,實施了全系統數字仿真和原理試驗。

楊偉:15歲讀大學,設計研製殲-20並肩美國,助力大國崛起

他還主持研製了地面綜合動態試驗設施——鐵鳥臺。這是飛控綜合仿真試驗模擬試驗設施,在我國首次研製成功,並獲得評審專家的高度評價。

楊偉:15歲讀大學,設計研製殲-20並肩美國,助力大國崛起

“鐵鳥臺”試驗檯

“當我坐在座艙裡,能夠把‘鐵鳥’像真飛機一樣飛起來,而且是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操縱的時候,確實感覺到了一種成就和一種滿足。”

楊偉:15歲讀大學,設計研製殲-20並肩美國,助力大國崛起

在楊偉和整個團隊的共同努力下,曾經是第三代戰機中最令人放心不下的數字式電傳飛控系統,最終得到了試飛員們的高度評價:“飛控系統表現很好,飛行品質均為一級!”

1990年的時候,楊偉曾想出國,也拿到了護照,就差辦簽證了。宋文驄對楊偉進行了挽救。面對宋文驄的盛意挽留,楊偉非常感動,最終答應留下來了。

楊偉:15歲讀大學,設計研製殲-20並肩美國,助力大國崛起

之後,楊偉更是負責了全面主持殲10飛機的設計優化、排故攻關和設計定型等一線研製工作。他帶領大家採用優化組合的試飛方法,使得定型試飛的週期大大縮短;通過對試飛數據的快速分析,探索有效方案,使殲10飛機的試飛打破了我國多項新機試飛史上的紀錄。

2004年4月,殲10戰機實現設計定型,同年批量裝備部隊,開創了我國軍機史上“當年定型、當年批量裝備部隊”的先河。

楊偉:15歲讀大學,設計研製殲-20並肩美國,助力大國崛起

主持研製殲20,助力大國崛起

除了殲10之外,楊偉又投入了“梟龍”戰機、“猛龍”雙座型的設計研發,

2003年,“猛龍”雙座型和“梟龍”成功實現首飛,而“梟龍”從凍結技術狀態到實現首飛僅用了23個月的時間,創造了當時我國軍機研製的新紀錄。2006年4月,裝配了國內最先進的完整航電系統的“梟龍”04架又成功實現了首飛,實現了我國新一代先進戰鬥機研發的嶄新跨越。實現了我國新一代先進戰鬥機研發的嶄新跨越。

楊偉:15歲讀大學,設計研製殲-20並肩美國,助力大國崛起

梟龍

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我國逐漸掌握了三代、四代戰機,而第五代戰機,放眼全球,也就只有美國的F-22、F35已經服役,如果我國可以設計研製出第五代戰機,那麼我國就可以、真正開始了從“國土防空”向“攻防兼備”轉型的步伐,這也標著著中國綜合國力具體物化的標誌之一。

楊偉也在不斷思考:未來的空戰是什麼樣子?第四代戰鬥機之後,世界戰鬥機的研製將走向何方?第五代戰鬥機抑或第六代戰鬥機是以哪些為典型標誌的?

2016年珠海航展開幕式,這是一個另所有軍迷甚至民眾都翹首以待的日子,因為這一天,中國第五代戰機殲-20將迎來他的首飛。殲-20的驚豔亮相最終也讓世界為之側目。

楊偉:15歲讀大學,設計研製殲-20並肩美國,助力大國崛起

殲-20在軍內對抗中對3代機產生了一邊倒的“屠殺”效果,其(由於隱身、先進航電系統而帶來的)強大的性能令軍方感到震撼;軍方對其性能“十分滿意”,殲-20更是被要求加速生產。

然而這背後,是楊偉所率領的團隊一次又一次的攻克難關,最終才取得了這樣的成績,楊偉稱,在殲20研製過程中,研製團隊緊抓需要突出的幾個特點(隱身、網絡一體化航電、超巡、超機動),注重揚長避短、綜合優化,使得殲20能夠在未來戰場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楊偉曾在報告中指出,過去我們的戰機研究是“軍方要什麼,我們就研究什麼”,現在我們(成飛)和軍方合作,積極探索未來空戰發展趨勢,未來戰場需要什麼樣的戰機,我們就給軍方提供什麼樣的戰機!

楊偉:15歲讀大學,設計研製殲-20並肩美國,助力大國崛起

楊偉對殲-20的實力充滿了自信“因為(殲-20)的能力和美國的第五代戰鬥機和俄羅斯的第五代戰鬥機是相當的。只要戰場需要,它能夠衝上去,能夠打得贏,能夠載譽而歸,這就是我們的希望。”

如今殲-20已經開始服役,中國將成為全球僅有的幾個有實力研製第五代戰機的國家,不用再被別人搶佔自己領土的制空權。然而,楊偉覺得這一切還不夠。

“如果有一天我們搞一型飛機,人家說這是一個標準,人家以後的能力按照我們的標準靠,我覺得這就是我們的超越了。這就是說我們說的由我們來引領整個戰鬥機的發展,最後這個戰鬥機的標準由我們中國來制定。”

楊偉:15歲讀大學,設計研製殲-20並肩美國,助力大國崛起

我們也衷心祝願楊偉可以早日實現這樣的一個偉大目標!

正是擁有像錢學森、鄧稼先、錢七虎、黃旭華、楊偉這樣一代代默默奉獻的科學家,中國才可以在短短70年的時間,重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才可以在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大跨步前行。

楊偉:15歲讀大學,設計研製殲-20並肩美國,助力大國崛起

讓我們一起向這些科學家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