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女司機購車事件只是個例嗎?

曉曉筆記


相信這樣的購車事件不是個例。我們的汽車售後類似於這樣的事件還有很多,例如汽車斷軸、發動機機油增多事件,一些製造商根本沒有正面回覆,沒有積極給出解決方案,等到輿論壓力大了,已經沒有辦法掩蓋了,官方才出來勉強應付一下。這種事件可以說是數不勝數。

如果我們的消費者維權都靠這樣在4S點“撒潑”,或者靠在4S店外面拉橫幅,或者靠把車看到路上堵公路等方式來藉助互聯網的傳播力量,靠引起媒體的關注來解決問題,那我們制定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規有什麼用呢?那我們還要這麼多的維權機構幹嘛用呢?

只是這次奔馳女司機購車事件通過她這樣鬧,迫於外界壓力,奔馳官方和4S店才主動聯繫顧客,協商處理這麼長時間,都是顧客主動在催促處理。既然一開始都知道“三包法”的處理方式,那為什麼拖這麼久才處理,為什麼在事件曝光後,奔馳官方和4S店才重視該事件。這隻證明了我們售後維權監督確實存在問題,我們需要進一步完善監督機制。


車迷小唐


這是制度設計上的問題,政策法規上對有納稅能力和拉動GTP的企業機構一直明裡暗裡保護,表現在條款上的不對等性,就像銀行與儲戶的權利義務不對等一樣,而作為納稅人和消費主體的個人往往都是處於弱勢與被動地位,這種態勢首先是規則與裁定體系產生了錯位。其實這與車輛品牌關聯真的不大,許多問題是操作層面上的功利和不規範,生活中各行各業比比皆是,奔馳能道歉,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儒林人氏秦利君


像這樣的事件有很多數不勝數,像女車主這樣受這麼多媒體關注的只有她一個。這麼多天過去了還沒有得解決,中國汽車維權任重而道遠。



胡亂車評


不是個例,從斷軸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