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經典詩歌丨戴望舒:遊子謠

重溫經典詩歌丨戴望舒:遊子謠

重溫經典詩歌丨戴望舒:遊子謠

如果我想家了,我想……我會站在商場對著櫥窗裡的玩具熊發呆,會在行人擁擠的街道一步一跳,會坐在大堆的零食裡對著窗外的遊雲發愣。我們遠離父母,遠離故鄉,只是為了尋找一個自己都不知道何時才能實現的夢想,直到撞得頭破血流,磨得沒了稜角,才發現只有家才是溫暖的港灣。

今天分享一首戴望舒的《遊子謠》,詩人由海浪引發的聯想,觸景生情,想起家園的一切,為家園的衰頹冷落嘆惋,詩人的鄉愁不斷地萌生,又被理智不斷地抑制。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經過沉吟後下定了掙脫鄉愁、面對現實,繼續堅持人生探求的決心。

重溫經典詩歌丨戴望舒:遊子謠


重溫經典詩歌丨戴望舒:遊子謠

本期音頻選自:中國現代詩歌散文經典作品配樂朗誦系列【第二輯】《雨巷——戴望舒詩歌名篇欣賞》

重溫經典詩歌丨戴望舒:遊子謠

重溫經典詩歌丨戴望舒:遊子謠

重溫經典詩歌丨戴望舒:遊子謠

重溫經典詩歌丨戴望舒:遊子謠

全詩可以看做是遊子內心圖像的五幅連續的畫面。

第一節寫遊子鄉愁的觸發。碧波像綻開的薔薇,遊子觸景生情,想起了家園的一切。

第二節寫遊子想到的家園景象,用了三個排比句表現家園的衰頹冷落,從一系列的對比中透出深深的嘆惋。

第三節聯繫下文可知,並不是遊子“沒有”鄉愁,而是他不敢有鄉愁。因為他處境艱險,對家園也不可能顧及了,這種寫法更能反映出詩人的鄉愁之深。

第四節中,遊子用愛情來排遣鄉愁,“還有比薔薇更清麗的旅伴呢。”表示旅伴有可能轉移、消融遊子的鄉愁。

最後一節讓我們看到遊子更為複雜的心情變化。在他的心中,他在旅伴身上寄託著對家園的眷戀,鄉愁並沒有因旅伴而消除。而是被壓制,又無法消除,末句是遊子的內心獨白,“唔”這個象聲詞表示他經過沉吟後下定了掙脫鄉愁、面對現實的決心。

儘管遊子的自勉是真誠的,我們仍可預料:當海上微風吹開了“青色的薔薇”,他還是會興起家園之思。遊子的情感運動構成了往復不已的循:鄉愁不斷地萌生,又不斷地被理智所抑制。他既有堅強的意志,又有不以意志為轉移的情緒波瀾。

重溫經典詩歌丨戴望舒:遊子謠

重溫經典詩歌丨戴望舒:遊子謠

重溫經典詩歌丨戴望舒:遊子謠

戴望舒

戴望舒,曾用筆名夢鷗、信芳、江思等。是中國現代派象徵主義詩人、翻譯家等。他先後在鴛鴦蝴蝶派的刊物上發表過三篇小說:《債》《賣藝童子》和《母愛》。曾經和杜衡、張天翼和施蟄存等人成立了一個名謂“蘭社”的文學小團體,創辦了《蘭友》旬刊。

重溫經典詩歌丨戴望舒:遊子謠

重溫經典詩歌丨戴望舒:遊子謠

徐濤

徐濤,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是中國煤礦文工團話劇團演員、中國著名配音演員、國家一級演員。2002年被評為全國小說演播藝術家。配音代表作有:《亂世佳人》《卡薩布蘭卡》《三國演義》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