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死前曾大聲吼叫?傳教士解密康熙之死,雍正或許真是篡位

清朝宮廷秘聞較多,例如順治出家、孝莊下嫁、雍正篡位等。關於雍正是不是篡位,猜測很多,甚至民間還有說雍正修改康熙的傳位詔書,把“

傳位十四阿哥”改為“傳位於四阿哥”等說法。雍正三年,雍正公佈了康熙的傳位詔書,試圖堵住天下人之口,從詔書上看,康熙用滿漢兩種文字傳位於胤禛,似乎不存在修改的可能性。所以,《清史稿》記載:

午,聖祖大漸,召於齋宮,宣詔嗣位。聖祖崩。辛丑,上即位,以明年為雍正元年。

康熙死前曾大聲吼叫?傳教士解密康熙之死,雍正或許真是篡位

即,《清史稿》記載的是,康熙去世之前,把雍正召到暢春園,宣告立雍正為“嗣”,傳位給他。所以,正史上是不承認雍正篡位的。康熙傳位給雍正的那份遺詔,至今還在臺灣故宮博物院,鐵證如山,雍正篡位的可能性很低。

康熙死前曾大聲吼叫?傳教士解密康熙之死,雍正或許真是篡位

其實,從常識上說,康熙的傳位詔書是用滿、漢兩種文字寫的,雍正真要把“十”改成“於”,那滿文的恐怕不好改。而且,清朝時期,“於”字作為介詞時的寫法是“於”,如何能修改?因此,民間的傳言雍正改字的說法,肯定是不成立的。但也有人曾質疑,雍正登基三年之後,才拿出康熙的遺詔證明自己,那這3年時間,玉璽在雍正手裡,雍正完全有條件,找人模仿康熙手跡,製造一份遺詔,內容想怎麼寫就怎麼寫。而根據雍正登基後的種種“異狀”,足以說明雍正篡位。主要有四點:

康熙死前曾大聲吼叫?傳教士解密康熙之死,雍正或許真是篡位

第一,康熙死之前,住在暢春園,步兵統領隆科多親自守衛此處,戒備森嚴。而雍正登基後,立即升隆科多為太子太保,又賜雙眼花翎,還喊他“舅舅”,位列輔臣之一,這種晉升速度,著實罕見。而隆科多最後犯事,雍正將其囚禁,不允許任何人試探,最後囚禁而死。說明隆科多和雍正之間,確實存在不為人知的事情。

康熙死前曾大聲吼叫?傳教士解密康熙之死,雍正或許真是篡位

第二,雍正登基後,立即殺掉了康熙的三個近身太監,分別叫魏珠、趙昌和梁九,按理說三個太監照顧康熙一輩子,應該安享晚年,雍正殺他實在不該,只能說明雍正在滅口。

康熙死前曾大聲吼叫?傳教士解密康熙之死,雍正或許真是篡位

​第三,雍正登基後,他的生母德妃烏雅氏非常不配合,甚至極力拆臺,先說自己不願當太后,後來又不願接受百官跪拜,不願搬進寧壽宮,更不接受徽號,第二年就去世了。這個現象非常不合理,兒子登基,生母百般不配合,還和兒子為難。要說母親不疼大兒子(更疼小兒子胤禵)的說法也有,但她做的是不是太過分?而且,德妃的身體一直很好,連宜妃這個病秧子太妃都能活到雍正十一年,德妃竟然在雍正元年就死了。

康熙死前曾大聲吼叫?傳教士解密康熙之死,雍正或許真是篡位

第四,雍正在位,給自己另選陵寢,順治康熙都葬在清東陵,雍正卻另建清西陵,不願和父親康熙葬在一起,還是說不敢和康熙葬在一起?有人說,東陵下面積水嚴重,所以不再適合建皇陵,所以雍正另建西陵,那為何乾隆的陵寢,又回到了東陵?以上四點,雖然都沒有確切指向雍正篡位,但如果加在一起,並非巧合。

康熙死前曾大聲吼叫?傳教士解密康熙之死,雍正或許真是篡位

康熙晚年,意大利傳教士馬國賢經常被康熙召見,康熙在暢春園的時候,馬國賢也曾隨駕,馬國賢回到意大利後,出版了一部《回憶錄》,揭秘康熙死之前的情形,有一句話是:

康熙駕崩之夕,號呼之聲,不安之狀,即無鴆毒之事,亦必突然大變。

康熙死前曾大聲吼叫?傳教士解密康熙之死,雍正或許真是篡位

這段話的意思是,駕崩那天夜裡, 康熙死前曾大聲吼叫,非常不安,即使沒有下毒的事情,也必然有其他的突發情況。雖然意大利人沒有親臨現場,但在暢春園能聽到康熙的吼叫,可見非同一般。康熙用了10年的時間,都在安排如何順利傳位,自認為控制隆科多,就“萬無一失”了,若雍正聯合隆科多逼宮,康熙之死恐怕就會成為另一個“燭影斧聲”,因此,有學者稱:若案意大利人的說法,雍正或許真是篡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