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玄宗時期國力由盛轉衰,土地在其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PLAstyle


雖然我們看到的王朝更迭都是有軍事征服引發的,但是在歷史興替背後,土地問題一直都是決定一個朝代國祚的決定性因素,在唐朝也是如此。

我們都知道,唐朝在玄宗時期的開元盛世,突然急轉直下,雖然後續帝王實現了一次中興,但是已經無力迴天,無法阻止大唐的沉淪。

隋唐以來,中原王朝一直實行均田制,均田制的經濟制度,配合府兵制的兵役制度,將土地、農民、士兵有機地結合到一起,這三者共同維持著帝國的經濟、軍事兩個車輪共同前進。同理,唐朝這個大車的衰落,也是由於這兩個車輪的崩壞而引起。這首先就體現在均田制的失效上。唐朝中後期,由於國力極盛,外部環境也相對安穩,在朝堂內部慢慢形成的密不透風的門閥集團控制了田地的授予和回收,而這一國家經濟命脈為少數貴族所掌握,這就提供了腐敗的可能,於是我們看到在唐玄宗後期,豪強兼併土地的情況自漢以後再一次出現,那些原本有權利被賦予土地的農民失去了土地。

失地農民的增加就破壞了府兵制的基礎,原本他們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種,戰時應朝廷徵召入伍打仗就行了,現在失去了土地,無法配齊馬匹和兵器,失去了生存的保障,誰還願意入伍為兵,為國衝鋒陷陣呢。府兵制的失效,直接導致了地方節度使完全控制了兵權,唐朝末年的藩鎮割據局面,也由此誕生。


星空史話


楊炎的兩稅法的推行,加速了唐帝國由盛轉衰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