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瀾滄江尋找普洱之春

天際行雲紅一縷。無盡青山,江水悠悠去。

沿著瀾滄江尋找普洱之春

瀾滄江

這片草木豐沛之地是4000萬年前的一次“傑作”,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的巨大碰撞,造就了這顆星球上獨一無二的地理奇觀。這裡是雲南,三江並流之處。這裡是雲南,茶人的尋源之地。


沿著瀾滄江尋找普洱之春

瀾滄江水


沿著瀾滄江尋找普洱之春

瀾滄江水

站在這片土地,循著江水向東望去,是倚邦、攸樂、莽枝、革登、蠻磚和易武六大古茶山,《普洱府志·古蹟》中記載了諸葛亮遍歷六山的蹤跡,“留銅鑼於攸樂,置銅鉧於莽枝,埋鐵磚於蠻磚,遺木梆於倚邦,埋馬蹬於革登,置撒袋於漫撒,因以名其山”。轉身向西眺望,是曼糯、勐宋、南糯、帕沙、賀開、布朗、小勐宋、景邁,巴達九大茶山。連綿的茶山夾著江水,當我們置身於北緯21度終年充裕的陽光、多元共生的森林生態系統、紅土高原萬年累積的酸性有機土質和千米高差的雲霧潤澤,彷彿能聽見茶人們數千萬次的呼喚。


沿著瀾滄江尋找普洱之春

景邁村寨

由瀾滄江開始的尋源,經常會在茶人口中聽到普洱茶歷史上的兩個重要發展階段,車裡宣慰司和普洱府。歷史資料中提到,在清雍正七年,朝廷對西雙版納進行改土歸流,設置了普洱府。為了削弱車裡宣慰司的權力,清廷將瀾滄江以東的六大茶山劃歸普洱府管轄。江東六大茶山成為清廷貢茶的採辦地,完成了在政治屬性、管理機制、購銷形式、製造工藝等領域的轉型。成千上萬的漢人湧入茶山開茶園、建茶號,促使了古六大茶山成為普洱茶的加工和交易中心。霧起雞鳴,馬幫馱著茶餅,沿著青石路,去往川藏、江南和帝京......


沿著瀾滄江尋找普洱之春

馬幫起點

1772年,大理喜州馬幫楊氏,設立“慶灃祥”字號,以誠為本,以真立業,成為瑞貢京師的著名茶莊。和二百多年前的先輩一樣,七彩雲南慶灃祥的尋茶人李文順在二十一年裡,沿著瀾滄江,踏遍大雪山、哀牢山和無量山這三座茶葉的源頭,要把真正的好茶,從它真正的源頭運出去。


沿著瀾滄江尋找普洱之春

七彩雲南慶灃祥尋茶人李文順尋茶中

今年,七彩雲南慶灃祥尋茶團隊將從思茅、版納、臨滄三大茶區十萬畝優質高山茶園,挑選出不同品性、味道和氣質孕育出的“百山百味”,獻給愛茶、愛健康的人。


沿著瀾滄江尋找普洱之春

南糯山


沿著瀾滄江尋找普洱之春

勐庫大雪山


沿著瀾滄江尋找普洱之春

景邁山

等待並不漫長,四月中旬的一個晴天,我們將嚐到2019年春古茶的鮮味。


沿著瀾滄江尋找普洱之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