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攝影師郭福來,溫州人!

黑洞攝影師郭福來,溫州人!

郭福來在辦公室指導學生

“宇宙中超大質量黑洞之於星系,正如一枚硬幣之於地球。然而,這枚硬幣卻影響了整個星系的氣候與發展。”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研究員郭福來說。

黑洞攝影師郭福來,溫州人!

郭福來展示上海天文臺信息計算中心的超級計算平臺

黑洞,人們眼中頗為神秘的天體,是40歲的郭福來期待用人生寶貴的時間去探索的謎題。

郭福來說,黑洞原本只是愛因斯坦相對論的一個預言,有些間接證據,但一直沒有很直接的觀測證據,直到這兩年發現了引力波,證明了黑洞不是虛構的,是真實存在的。

在郭福來的辦公室電腦裡,宇宙難題化作一個個高深的計算模型。他的工作主要是研究超大質量黑洞周圍發生的現象,以及它對所在的星系或者星系團的影響。

郭福來1978年出生於浙江溫州,初二那年學物理,他就喜歡上了這門學科。

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他來到了中國科技大學。那時,探索浩瀚宇宙的“科學種子”在他心中萌芽了,大學四年級時,他選擇了天體物理專業,開始以有生之涯探尋浩瀚宇宙的秘密。

那時,天文學在中國並不熱門,而電子通信、計算機等專業在中國大學校園裡很流行,郭福來說他也曾猶豫過,但卻總是不自覺地把時間花到了數學、物理的學習上,“記得那時候,還自學了相當一部分麥克斯韋寫的電磁學英文原著。”

基於這份渴望,大學畢業後,郭福來選擇去了物理學聖地之一的美國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攻讀物理系博士學位;後來到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從事博士後研究,這裡是加州大學天文臺總部所在,有許多國際知名的老中青天文學家,科研氣氛非常濃厚;而後他又赴“愛因斯坦母校”瑞士聯邦理工學院工作。

讀博士期間,郭福來的科學興趣開始變得更具體,就是探索宇宙天體中的各種物理過程——天體物理。

“天體物理是一個非常廣闊的領域,可以應用到我們人類所積累的幾乎所有物理知識,我們生活的地球家園本就是宇宙的一部分,”他說。

也就是在這一時期,他開始慢慢跟黑洞“打交道”。“現在人類觀測到的黑洞主要有兩類,一類是跟恆星比較接近的黑洞,它的質量是幾倍或者幾十倍太陽質量,叫恆星級黑洞。另一類黑洞,就是超大質量黑洞,它的質量一般是介於100萬到100億倍的太陽質量之間,比普通黑洞大很多。”他說。

美國費米伽瑪射線空間望遠鏡於2010年在銀河系中發現費米氣泡,引起國際學術界轟動。

“我們是最早提出它起源於銀河系中心那個超大質量黑洞的,我們的模型就是說它是黑洞噴流產生的”,郭福來說。自從他了解到費米氣泡的觀測發現後,就很快有了這個想法並迅速開展模擬計算。他與合作者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銀河系費米氣泡的黑洞噴流模型,即證明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的噴流爆發可以產生費米氣泡,相關論文於2012年發表後,6年時間已被引用120多次。

2013年夏天,郭福來回國呆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走訪了國內很多個天文學單位,見到了許多同行朋友,看到了中國科學大發展景象,“國內剛好是做科研的一個非常好的時機,那時候就覺得回國其實挺好的。”

2015年,郭福來回國加入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開始組建一個計算天體物理方向的獨立課題組。

在中國,天文學不像物理、化學這些學科發展得那般早,尤其是天體物理的發展更是晚一些。但回來3年,郭福來明顯感受到科研人才發展非常快,“你會發現天文學的科研人員增加非常多,我也感覺到競爭越來越激烈。”

郭福來目前在研課題側重於超大質量黑洞、宇宙線天體物理、星系星系團中的氣體介質物理等研究。他想做點有意義的工作出來,“國際天文學研究競爭很激烈,每個好的方向都有很多人在做,我們需要最早把重要的結果做出來。”

在他看來,跟其他工作不同,做科研需要非常投入。郭福來說,剛開始做科研的時候,腦子裡天天想的都是這些科學問題,乃至於一些大突破都是在陪妻子逛商場時,坐在凳子上想出來的,“遇到Eureka moment(靈光一現的時刻,傳說最早是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洗澡時,想到用水可以測量金屬皇冠體積時提出的),就趕緊回去改程序、重新計算。”

“暗物質、暗能量、黑洞、星系、宇宙線、宇宙中的等離子體……,這些都是當前天文學家研究的宇宙對象,其中有些我們完全不知道其本質是什麼,有些我們瞭解得更多一些,但總存在一些我們不清楚的關鍵問題。這些宇宙中的秘密,吸引我去探索,期待有一天能發現其中那一點點專屬於我的重要秘密,不負韶華。”他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