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之死,受警示的絕不僅僅只是鄔思道,還有一個十三爺胤祥

(竹山解說《雍正王朝》第39期)

初遇四阿哥胤禛的鄔思道,心情是頗為激動的。畢竟自小飽受儒學的薰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積極入仕情懷,在大多數讀書人的腦袋裡,都是根深蒂固的。

鄔思道早年,在帶頭揭發科舉舞弊案的群體性事件中,因言行過於偏激,惹來了幾十年的牢獄之災,連一雙好腿也受獄中寒氣侵蝕,落下了瘸腳的病根。

高福之死,受警示的絕不僅僅只是鄔思道,還有一個十三爺胤祥

禍兮福所倚,好在鄔思道在這場人生挫折中,沒有因此陷於消極沉淪。

更可喜的是,當年這位動不動“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偏激少年,反而在逆境中慢慢悟透了人情世故,開始變得見識精準、手段愈發老辣起來。

但自古以來“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鄔思道盡管錯過了最好的黃金年華,然而那顆急切盼望學以致用的心,還是絲毫不輸年輕時候的。

因而,當四阿哥背誦出鄔思道當年直陳時弊的激烈文章時,更是將這位年過半百的老人,感動得激動不已、淚流滿面。當即下定決心輔佐這位禮賢下士的“明主”。

高福之死,受警示的絕不僅僅只是鄔思道,還有一個十三爺胤祥

在這一遭經歷上,鄔思道與後來的十三阿哥胤祥十分相似。

九子奪嫡階段的胤祥,人送外號“拼命十三郎”,講的就是這位俠王,說話辦事但憑天地良心,從不計較個人得失。

這樣的性格,雖不適合險惡的宮廷爭鬥,但從他身上散發的個人魅力,的的確確又是那樣的正大光明、堂堂正正,令多少人敬佩不已。

如被他從刑場刀口救下的張五哥,一輩子對其感恩戴德;

敬仰他為人的圖裡琛,即便十三爺因受太子“兵變”牽連被關,也不忘特意偷偷孝敬他一壺烈酒;

知子莫若父,下令關了他的康熙,事後更是對這個兒子不趨紅踩黑、忠實保衛太子的舉動,當眾讚揚不已。

只不過歷朝歷代宮廷政治,素來都是險惡異常,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更是陰謀與攻訐輪番上演無休無止。

出於保護四阿哥胤禛這個“默定繼承人”的考慮,用心良苦的康熙,最終還是忍痛下令圈禁了胤祥長達十年之久。

據康熙臨終前對胤禛的囑託可知,他圈禁胤祥的本意,除了怕性情衝動易怒的胤祥給胤禛闖出禍事外,另一層用意是想磨礪這個兒子的脾氣,讓他懂得一些人情世故,好在將來能當胤禛的幫手。

高福之死,受警示的絕不僅僅只是鄔思道,還有一個十三爺胤祥

那麼,胤祥真的領會康熙的用意了嗎?或者說,十年的圈禁生活,讓胤祥鍛煉出足夠深的城府了嗎?

恐怕沒有。

不要說胤祥沒有,就連剛出牢獄的鄔思道,恐怕在現實的人情世故之外,仍然是尚存著一絲理想天真色彩的。

斬斷這絲理想天真的,是腹黑冷血的四阿哥胤禛。

高福之死,受警示的絕不僅僅只是鄔思道,還有一個十三爺胤祥

想當初,高福中了八爺府胡管家的圈套,暗中為他們傳遞四爺府中的內幕消息。

經消息靈通的胤祥提醒,此事被胤禛知曉。但他卻不做任何表態,任由鄔思道設計運籌,透過高福把太子寫給任伯安的密信,交到了八阿哥胤祀手中,由八爺黨出面將太子的醜行捅到康熙跟前,直接促成了太子的第二次被廢。

這一招“連環”借刀殺人,胤禛實在是策劃得妙。

不對高福背叛之事表態,是假裝默許鄔思道放手去幹,借鄔思道的計謀把太子密信遞到八阿哥胤祀之手,此為“一環”;

由八爺黨把太子密信遞到康熙跟前,既讓心術不正的太子第二次被廢,又讓居心不良的八阿哥胤祀,在康熙心中留下兄弟骨肉相殘的卑劣印象,此為“二環”。

鄔思道呢,只當是還能通過這一功勞,讓高福戴罪立功,到時候再貼上自己這張老臉,為高福求一個善終。殊不知,還未等他開口,胤禛第一時間就讓高毋庸,給高福灌下去了一碗毒藥。

高福之死,受警示的絕不僅僅只是鄔思道,還有一個十三爺胤祥

通過這件事,鄔思道切切實實得領教了胤禛腹黑冷血的政治家本色,從此再無絲毫理想天真。往後的日子,在繼續給胤禛出謀劃策的同時,也愈發小心翼翼。

比如在面對與年秋月的戀情時,鄔思道深知自己作為謀士,在猜忌成性的四爺看來,若是自己與秋月在一起,無異於是跟殺伐果斷的年羹堯聯姻結盟。

於是鄔思道堅決斬斷情絲,在事業面前選擇犧牲感情。並且親自出面保媒,將秋月嫁給四爺當側福晉,結成了胤禛與年羹堯主僕加姻親的牢固同盟。

再比如胤禛繼位當晚回王府,兩人剛一見面,鄔思道當即便以一番“三不可用”的言辭,說動雍正同意他到外頭“半隱”。

這一通情理並茂的話語,顯然是老謀深算的鄔思道,根據雍正多年來的性情風格,為其“量身定製”的。

可見,自打有了高福之事做教訓,鄔思道早就開始提防起了腹黑狠毒的雍正。

高福之死,受警示的絕不僅僅只是鄔思道,還有一個十三爺胤祥

得到雍正“半隱”許可的鄔思道,本想不再驚動任何人,靜悄悄得離開京城,去到預先定好的江南李衛處。

然而十三爺胤祥策馬而來的臨行送別,又使得他生出許多昔日感懷。尤其胤祥那句發自肺腑的:

“鄔先生,我們對不起您”

更是打開了鄔思道本已決心關閉的話匣子,讓鄔思道想著,臨行之前無論如何都應該提醒、指點這位重情重義的十三爺幾句。

“十三爺,你我相識十五年了,你天真率性,行俠仗義,我很佩服你的為人吶。臨別之時,有句肺腑之言啊!這個鐵帽子王,你要拼命辭掉,才能保你一世平安。你至今尚未勘通人情世故,常言道,與平常人交往,共享樂易,共患難難,與天子交,共患難易,共享樂難啊。”

見胤祥不以為然,一副實在難以置信的表情,鄔思道又接著點到為止得補了一句:

“明日我的話就能驗證,府裡專一替四爺辦秘密差事的人,恐怕就要…”

這便是鄔思道與胤祥人生經歷的不同之處。

高福之死,受警示的絕不僅僅只是鄔思道,還有一個十三爺胤祥

得到雍正欽封鐵帽子王許諾的胤祥,此時的心境,就好比是當初剛從大牢裡出來,受胤禛知遇之恩決心大幹一場的鄔思道。

十年苦悶無比的圈禁生活,雖然讓胤祥多有長進,但卻並沒有徹底消磨這位“拼命十三郎”鋒芒外露的風格。

此刻剛一出牢籠,又在一夜間立下奪取兵權、擎天保駕的大功,這一切讓胤祥很是有海闊天空之感,甚至可能還會有自己在雍正朝“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自得之意。

但是,鄔思道分別前的一番肺腑之言,讓胤祥多多少少生出了些許疑惑之心。而且,此後高毋庸等辦秘密差事的人,確實再無出現在人眼前。

可見,鄔思道所言非虛啊!胤祥若是無視鄔思道臨別贈言,將來也要面臨一場“高福之禍”,也是說不定的。

高福之死,受警示的絕不僅僅只是鄔思道,還有一個十三爺胤祥

所幸的是,胤祥終究聽進去了鄔思道的良言。在對待與雍正相處的問題上,一開始胤祥寡言少語、鮮少表態,處處對雍正禮讓三分。

如在鑄造“雍正通寶”新錢一事上,不知胤祥是真不知情,還是假不知道,對於八阿哥胤祀提高新錢含銅比例的弊端,胤祥始終未發一言。

再有與雍正下棋時,往日棋藝超出雍正許多的胤祥,如今卻總是要麼下輸、要麼下和,生分疏遠、禮數週全的樣子,直到雍正發了大火,才在痛哭流涕一番後,表示願意去西北領兵剿滅叛軍。

這兩件事上,胤祥在幹什麼?

其實,這是一場兄弟、君臣之間的互相試探,是雍正朝領導班子的內部磨合。

高福之死,受警示的絕不僅僅只是鄔思道,還有一個十三爺胤祥

這場磨合,先是由孫嘉誠出面直陳新錢含銅比例過高弊端,打開了局面。繼而是雍正與胤祥下棋時發的那一通火,完成了胤禛跟胤祥這對昔日最要好的兄弟,在雍正新朝廷的無縫對接。

此後的胤祥,始終小心翼翼、謹言慎行,但在剿滅西北叛軍、推行雍正新政、平定八王議政變局等事務上,卻又當仁不讓得發揮著擎天保駕的作用,與居功自傲、囂張跋扈的年羹堯相比,簡直有天壤之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