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太子第二次被廢的策劃人,是胤禩?鄔思道?還是胤禛?

(竹山解說《雍正王朝》第10期)

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廢,當中涉及促成此事的主要有四阿哥胤禛、鄔先生、八阿哥胤禩三個人。

其中,胤禛整出了“黑材料”,鄔先生暗地裡策劃運作,八阿哥被拿來當槍使。三人之間互不接觸,卻“分工”明確、通力“配合”,一塊完成了這場拉太子下馬的大戲。

雍正王朝:太子第二次被廢的策劃人,是胤禩?鄔思道?還是胤禛?

早在太子第一次被廢后,原先屬太子黨的胤禛、胤祥就產生了分裂獨立、取而代之的打算。

胤禛的奪嫡之心,也許打從一開始就在心底裡存在,只不過他這個人比較善於偽裝掩飾罷了。要不然為何他要特意叮囑年羹堯,把鄔思道從大牢裡給弄出來。給弘時、弘曆請教書先生只是個由頭,真正的目的則是為了蓄養謀士,補齊奪嫡之爭的團隊策劃短板。

太子第一次被廢后,胤禛至少在兩件事上,明顯表現出佈局奪嫡、給太子挖坑的野心。

雍正王朝:太子第二次被廢的策劃人,是胤禩?鄔思道?還是胤禛?

四阿哥胤禛

一件是安排鄭春華假死。

在這件事上,胤祥的初衷,是出於“俠王”情義當先的真性情。他既不想幹這樣草菅人命的惡事,又感佩鄭春華對太子的有情有義,才想著保護這個可憐的女人繼續活下去。

可放在胤禛與鄔先生跟前,這兩個人的謀算可就不似胤祥那樣俠義磊落了。即便他們真有同情幫助鄭春華的想法在裡頭,最後決定他們保下她的最大原因,還是為了當下的奪嫡之爭做準備。

鄭春華的假死,起初瞞過了所有人。瞞太子,是為了做兩手準備,要麼預先埋下一顆將來牽制太子的棋子,要麼萬一太子成功登基,到時候獻上鄭春華,也好在新皇帝面前邀功請賞。瞞老八、老九、老十他們,則是為了獨享鄭春華這枚棋子。等到太子第二次被廢,鄭春華成了胤禛手裡的燙手山芋,他又有意任由太子師傅王掞出面“羞死鄭春華”,可見胤禛內心是多麼得陰暗、算計。

總之,胤祥為義,胤禛、鄔先生為謀。三人雖然目的動機存在差異,但結果都需要先救下鄭春華,也算是殊途同歸了。

雍正王朝:太子第二次被廢的策劃人,是胤禩?鄔思道?還是胤禛?

鄭春華

第二件事就是私下收藏太子密信。

這封密信,是太子向任伯安索要《百官行述》時寫下的。年羹堯血洗江夏鎮,抄出了任伯安在萬永當鋪寄存《百官行述》的當票,順帶著也意外得到了一個彩蛋——太子密信。

《百官行述》,胤禛集合諸位皇子阿哥與上書房大臣馬齊,從避免朝廷出現動盪局面、維護政局穩定的角度考慮,一把火燒了任伯安收集整理的300餘名官員黑材料。外帶著胤禛又展示了一番“講政治、講大局高度”的正面光輝形象。

然而,胤禛私下扣押太子密信的舉動,又徹底暴露出他極其偽善的真面目。將來的雍正的確是個好皇帝,但絕對不是一個純粹的好人。當下就拿他私藏太子密信一事來說,離他朝太子背地裡下刀子,已然為時不遠了。

雍正王朝:太子第二次被廢的策劃人,是胤禩?鄔思道?還是胤禛?

百官行述

機會說來就來。

雍王府裡的奴才高福,心底裡喜歡翠兒卻沒能搶得過李衛,眼巴巴看著他們兩個生米做成了熟飯。十幾年的“暗戀➕初戀”一夜之間破滅,已經夠傷心的了。但更倒黴的是,高福到酒樓獨自一人買醉,偏偏不巧被八爺府的胡管家撞見,稀裡糊塗就中了圈套,一隻腳踩上了賊船。

高福與八爺府來往的事,胤禛知道,那是消息靈通的老十三給他提的醒;鄔先生也知道,他是瞧著高福近些天的臉色舉止不對,細問之下了解到的前因後果。

知道也就知道了,沒有什麼稀奇,紙終究包不住火嘛。可這件事蹊蹺就蹊蹺在胤禛與鄔先生對高福的處置態度上。

胤禛素來是個急脾氣,江南籌款、追比戶部欠款,動不動就會跳起來呵斥大罵。知子莫若父,就連康熙也覺得這個兒子脾氣太急,搞不好會被一時的情緒左右決策,於是專門賜給胤禛“戒急用忍”四個大字,以用作對他矯枉過正的告誡。

胤禛一向自詡府上的籬笆扎得牢,極為痛恨奴才背叛主子的行為。就連年羹堯稍一顯露出自外於主子的舉動,胤禛都會刻意暫押對其陝甘總督的任命,更何況是能力、作用、重要性遠遠不及年羹堯的使喚下人高福了。

可是,這次得知高福的背叛舉動,胤禛居然一反常態裝起了糊塗,不吭聲、不表態,就像個沒事人一樣,什麼動作都沒有。

他這邊沒動作,鄔先生那邊可是抓住機會動起腦袋來了。以鄔先生的謀略,又怎麼會放過這樣一個給八爺黨內部植入“特洛伊木馬”的天賜良機呢?

於是,一個“借刀殺人”,自己這頭又不沾一滴血的詭計,在鄔先生心底裡形成了。

雍正王朝:太子第二次被廢的策劃人,是胤禩?鄔思道?還是胤禛?

鄔思道鄔先生

鄔先生以事成之後為高福求情做條件,讓高福“偷”出太子密信交到八爺手裡。胤禩攥著這個物證,還以為是這一竿子打到了一個又甜又大的好果子,忙不迭得策劃將太子密信呈交到了康熙跟前。胤禩想著這一響錘下去,太子無論如何是要第二次被廢,自個兒離皇位豈不是又更近了一步?

胤禩悲哀就悲哀在,他始終未能理解康熙懼怕皇子阿哥骨肉相殘的痛苦。

先前太子第一次被廢,大阿哥瞧著儲位空出來了,於是急不可耐得第一個跳出來奪位,甚至還提出要替康熙去掉“慶父之憂”殺掉胤礽。惹得康熙雷霆大怒,當即決定永遠圈禁這個心狠手辣的兒子。

胤禩也沒瞧出康熙的憂慮根源,只當是奪嫡之路上又去掉了大阿哥這個競爭者。大阿哥是利令智昏,胤禩也好不到哪裡去,清理刑部冤獄他誘供肖國興拉太子下馬,康熙事後得知內情,對他定下了一個“其心可誅”的批語、印象。

這回胤禩又拿太子密信送到康熙面前。對於康熙來說,太子固然已經是無藥可救了,但胤禩衝著儲君之位成天找機會整太子的把戲,在康熙眼裡也是動機不純、兄弟相殘的險惡用心。這樣的人,簡直可惡!可恨!!

雍正王朝:太子第二次被廢的策劃人,是胤禩?鄔思道?還是胤禛?

八阿哥胤禩

最後回過頭來看看太子第二次被廢的整個過程:

胤禛面對奴才高福背叛所表現的毫無反應,其實就是在觀察鄔先生的態度,默許他暗地裡使計策給老八胤禩下眼藥。自己不表態、不出面,就可以繼續維護自己一直以來正面的高大上形象;

鄔先生從始至終都清楚明白胤禛的心思,於是也就主動“自作主張”幹起了髒活。在想著替胤禛扳倒對手的同時,也指望他能夠看在高福立功贖罪的份上,饒過高福這一回。只不過完事後胤禛仍然殺高福滅口的舉動,著實讓鄔先生看到了他猜忌狠毒的另一面。估計經此一事,鄔先生已經預想將來的自全之道了;

最糊塗、最可憐的當然還是胤禩。他不僅中計替胤禛徹底搞垮了太子,而且還在自己身上沾上了一大攤子血,被康熙永遠踢出儲君人選名單。胤禩在前頭與太子上演殺敵一萬自損八千的大戲,反倒為躲在幕後的胤禛做了嫁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