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規矩不成方圓,如何讓孩子知道要遵守規矩呢?

陳西


孩子太小的時候是不知道什麼是“規矩”的,自然就不會去遵守規矩。有些家長是放任自流,覺得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慢慢會去遵守規矩了。這些家長完全是“自以為是”,一種長時間養成的壞習慣,是那麼容易改掉的嗎???

那怎麼樣讓孩子小時候就能守規矩呢?我覺得就是適當的懲戒和獎勵,有獎有罰。做的好的時候獎勵,不守規矩的時候懲罰,約不遵守懲罰越重。表現越好獎勵越大。這樣慢慢孩子就知道那些事情能做有獎勵,那些事情不能做會有處罰。

當然這也在乎家長的堅持,不是一朝一夕就行的!


董老師奧數課堂


不邀自來,很有興趣的一個問題,說說個人觀點,各位看官不喜勿噴!感謝感謝!


這是個挺好的一個問題,教孩子知道要遵守規矩的同時,也應該教孩子不要墨守成規。該如何讓孩子知道要遵守規矩呢?

第一點:家長要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規矩了,比如禮儀中的規矩,學校的規定,公司的規則,國家的法規。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應該開始慢慢教導孩子禮儀的規矩,家長除了在口頭上對孩子說,還需要以身作則。因為你跟孩子說的時候,孩子不一定完全理解你在說的意思,而你的行為孩子看了是會模仿了,細心的家長就會發現孩子總會喜歡模仿。為什麼孟母要三遷,因為孩子會模仿,周圍環境對孩子是有很大的影響的。

所以家長在孩子面前不只是要言傳,還需要身教。父母該怎麼做呢?家裡要有禮儀的規矩,比如吃飯時的筷子不可以指別人,打噴嚏不可以對著別人,要有大有小等。在外面要有法規,比如過馬路不闖紅燈,坐地鐵不吃東西等。從生活的細節中入手,讓孩子以你為榜樣,試問連家長都遵守不能規矩,孩子怎麼遵守得了呢?

第二點:通過繪本,故事來引導孩子

很多小朋友會很喜歡看繪本,聽故事,作為家長可以利用這一點來引導孩子,潛移默化的讓孩子明白要遵守規矩。在給孩子選購繪本故事時,關於遵守規矩的內容,在陪伴孩子一起讀時,將故事的寓言告訴給孩子,比如告訴孩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遵守規矩,所以我們在外面是不是應該遵守交通規則不闖紅燈呢?”在將接近我們生活的道理告訴給孩子。

結合生活的例子時,可以多引發孩子去思考,多問問孩子為什麼要這麼做呢?不要自己就告訴孩子你就要這麼做?在引導孩子遵守規矩時,也可以鍛鍊孩子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第三點:正確教育孩子的觀念

禮儀的規矩是什麼?法律的規定是什麼?是為了來約束人的行為的。而該怎麼讓孩子遵守規矩呢?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懂得正確的觀念,當孩子懂得自律,懂得自愛,懂得尊重。你覺得這樣的孩子會不懂得規矩嗎?一定是不會的,這樣的孩子懂得什麼規矩應該遵守,什麼規矩應該打破!而幫孩子樹立正確的觀念,教育孩子優秀的品格是最重要的。我們不應該一直告訴孩子,你必須這樣做,你必須那樣做。我們應該多引導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做,為什麼要那樣做。


在我看來,在孩子小時候,首先應該正確教育孩子的觀念,接著再引導孩子遵守規矩,這才能夠讓孩子真的的懂得遵守規矩,而不是墨守成規。

寶媽寶爸的育兒記,幫你輕鬆育兒。關注我們,讓我們一起努力做一位優秀的父母吧!

寶媽寶爸的育兒記


我的孩子在他還小的時候,就開始知道有規矩。

在他3歲上幼兒園開始,回來就告訴我們老師教他們什麼是規矩,來幼兒園如何遵守紀律。

很多時候不守規矩是在家裡,總是能找到不守規矩的理由。特別是4—5歲的時候,哭鬧好像是真理,一哭鬧老人就放縱。後來老人知道這樣不可以,所以稍加嚴厲,也會收到效果。首要就是讓他知道規矩是必須要遵守的,不能放縱任由他胡鬧。應撇開老人跟孩子講規矩,老人在場是無法講規矩的。

和孩子講規矩應該在孩子6歲之前。如果沒有讓他按規則行事,對於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既需要自由又需要紀律和原則。紀律是一種以嚴格的形式體現的愛。

應該讓孩子知道不遵守紀律會得到懲罰,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樣才能培養出成熟穩重的好孩子,也讓他知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養生老朽


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給孩子制定規則!告訴他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同時父母大人都要起到榜樣的作用!


株洲家長會


言傳身教比什麼都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