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潮中草藥——紫蘇葉(趕緊認識認識)

紫蘇葉,唇形科,塔花族,雙子葉植物綱,為一年生、直立草本,南方7至8月,北方8至9月。莖高0.3-2米,綠色或紫色,鈍四稜形,具四槽,密被長柔毛。紫蘇和野紫蘇的葉帶葉小軟枝。

國潮中草藥——紫蘇葉(趕緊認識認識)

枝葉茂盛時收割,攤在地上或懸於通風處陰乾,幹後將葉摘下即可。葉片多皺縮捲曲,完整者展平後呈卵圓形,先端長尖或急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具圓鋸齒,兩面紫色或上面綠色,下表面有多數凹點狀腺鱗,葉兩面綠色,暗綠色或帶紫色協定緣具圓鋸齒。葉柄紫色或紫綠色,質脆。嫩枝紫綠色,斷面中部有髓,氣清香,味微辛。均以葉完整,色紫、香氣濃者為佳。

本品葉片多皺縮捲曲、破碎,完整者展平後呈卵圓形,長4~11cm,寬2.5~9cm。先端長尖或急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具圓鋸齒。兩面紫色或上表面綠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面有多數凹點狀的腺鱗。葉柄長2~7cm,紫色或紫綠色。質脆。帶嫩枝者,枝的直徑2~5mm,紫綠色,斷面中部有髓。氣清香,味微辛。均以葉完整,色紫、香氣濃者為佳。

國潮中草藥——紫蘇葉(趕緊認識認識)

本品葉片多皺縮捲曲、破碎,完整者展平後呈卵圓形,長4~11cm,寬2.5~9cm。先端長尖或急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具圓鋸齒。兩面紫色或上表面綠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面有多數凹點狀的腺鱗。葉柄長2~7cm,紫色或紫綠色。質脆。帶嫩枝者,枝的直徑2~5mm,紫綠色,斷面中部有髓。氣清香,味微辛。

國潮中草藥——紫蘇葉(趕緊認識認識)

性味:辛,微溫,無毒

歸經: 脾經、肺經二經。

1、理氣,和營。治感冒風寒,惡寒發熱,咳嗽,氣喘,胸腹脹滿,胎動不安。並能解魚蟹毒。用於感冒風寒,發熱惡寒,頭痛鼻塞,兼見咳嗽或胸悶不舒者。常配伍杏仁、前胡等,如杏蘇散;若兼有氣滯胸悶者,多配伍香附、陳皮等,如蘇散。

2.脾胃氣滯,胸悶,嘔吐之證。本品具行氣寬中,和胃止嘔功效。偏寒者,每與藿香同用;偏熱者,可與黃連同用。偏氣滯痰結者,常與半夏、厚朴同用。

3.用於妊娠嘔吐,胸腹滿悶,常與陳皮、砂仁配伍,以加強其止嘔、安胎的效果。

4.用於進食魚蟹而引起的腹痛、吐瀉,單用或配生薑,白芷煎服。

紫蘇葉做法指導:

1. 凡外感風寒,症見惡寒發抽,頭痛無汗,鼻寒清涕者,可與羌活、防風、白芷等配伍,以解表散寒。

2. 凡氣滯溼阻,胃氣不和,脘腹脹悶,嘔惡腹瀉者,可與藿香、陳皮、半夏曲、茯苓等配伍,以行氣化溼和中。

紫蘇葉營養分析:蘇子,有鎮咳平喘、社痰的功能。紫蘇全草可蒸餾紫蘇油,種子出的油也稱蘇子油,長期食用蘇子油對治療冠心病及高血脂有明顯療效。

炮製: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老梗,或噴淋清水,稍潤,切寬絲,乾燥,炮製後貯乾燥容器內,置陰涼乾燥處。

紫蘇葉適合人群:氣虛、陰虛及溫病患者慎服。

紫蘇葉食療作用:紫蘇葉味辛,性溫;歸肺、脾經;芳香升散,具有散寒解表,宣肺止咳,理氣和中,安胎,解毒

主治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痛無汗,咳嗽氣喘,脘腹脹悶,嘔惡腹瀉,咽中梗阻,妊娠惡阻,胎動不安,食魚蟹中毒,癰瘡蛇毒辣。

國潮中草藥——紫蘇葉(趕緊認識認識)

紫蘇葉食物相剋: 紫蘇葉不可同鯉魚食,生毒瘡。

夏天在屋子周圍養幾盆紫蘇可以起到防蚊蟲的作用。

(來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