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一分鐘教你培養“一眼看透事物本質”的能力(深度好文)

心理學:一分鐘教你培養“一眼看透事物本質”的能力(深度好文)


《教父》裡有句話影響了很多人——“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一眼看透事物本質,對很多人來說難度係數極高,要想擁有這項能力,首先你得堅持看完本文。

1、不抗拒學習

知識這個東西,僅知道怎麼學是不夠的,知道怎麼學和有動力堅持學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

學習在大多數時候都是討人嫌的,因為很枯燥,尤其是系統性的學習,更加枯燥。但世上就是有那麼些人,在明知道紅燒肉更好吃的前提下,還是選擇吃水煮青菜,結果就是他們的身材可能會更好,身體也相對更加健康。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為何這麼強,或者說他們的意志力源於哪裡?有一個聽起來很簡單但很實在的答案,就是要有清晰的學習目標,並懂得行為和目標之間的關聯。

持續學習的動力來源就在於對目標的認知,面對違背自己本性的事情,每個人都需要有一些動力,越確定自己要變成的那個樣子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越確定自己正在做的行為能有效導向那個目標裡的樣子,那麼我們的學習動力就會越足。

心理學:一分鐘教你培養“一眼看透事物本質”的能力(深度好文)

2、概念化

將對某一事物的理解進行概念化。個體解決問題能力的高低取決於個人所獲得的有關知識的多少及其性質和組織結構。我們只有對知識的學習只有實現概念化、條件化、結構化、自動化和策略化之後才能真正促進問題的解決口。

3、深度思考

深度思考是一種很特殊的能力,要說能用它來吃飯還挺難的,因為它無法作為一項獨立的技能去換取價值,但它又切實影響著我們的各項能力,所以算是一項非常重要又容易被人忽視的能力。

深度思考這種能力說難不難、說易不易,對於某些對追求事物的本質和真相有一些執念的人來說,深度思考更像是一種精神,不用學就會,是一種自發進行的過程。而對於某些並沒有這種執念的人來說,深度思考則是一種需要刻意養成的習慣,非常困難。沒有重大利益持續吸引則無法堅持,理由是它本身並不給予即時刺激和回饋,甚至當它回饋你的時候,你都不一定能感覺到。

深度思考是人人都該掌握的能力,它與你目前有多少知識儲備幾乎沒有關聯,也與你是不是某些領域的權威人士無關,甚至跟你的神經智力的關係都不是很大。很多看似聰明、看似很有知識的人,很多時候都不一定具有這種能力。就算具有這種能力,也根本不知道怎麼用,而是隻知道在自己固有的知識框架中進行排他性思考。於是,你看到他們可能會有很多著作,可能會出席很多講座,但經常會說出蠢話,做出蠢事。

4、克服人性的弱點

可以參考戴爾·卡耐基《人性的弱點》一書。

心理學:一分鐘教你培養“一眼看透事物本質”的能力(深度好文)

5、邏輯化、非情緒化

認知心理學領域有相關解釋說:每個人的大腦都有兩部分——層次較高的邏輯部分與層次較低的情緒部分。我稱此為“兩個你”。它們會爭奪對於一個人的控制權。管理這一衝突的方式,是我們行為最重要的驅動因素。大腦的邏輯部分可以輕易理解了解自身弱點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是克服弱點的第一步),但大腦的情緒部分通常討厭這麼做。

人們所進行的各種邏輯推理都是基於同一個目的,那就是探尋事物的本質。然而,在很多情況下,真相撲朔迷離,捉摸不透。只有探尋到事物的本質,我們所付出的諸多努力才是值得的。

當我們試圖確認真相的時候,必須先檢驗人們認定的或推斷而得到的真相是否能在現實中找到相應的存在依據。也就是說,我們之所以努力確定真相,就是為了讓主觀與客觀達成統一。然而,事物的客觀情況應該作為我們的焦點。一旦我們無法確定某個命題的真假,比如“媽媽在上班”那麼,我們不能一味在大腦裡強化媽媽、上班或其他概念,這無助於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應該親自去確認媽媽是否在上班。可見,相較於邏輯真相,本體真相更根本。也就是說,現實情況是判斷命題真偽的唯一依據,在本體真相的基礎之上,我們才能得到邏輯真相。

當我們對本體真相與邏輯真相有了一定的瞭解後,就可以來解讀一下謊言。事實上,人們撒謊反映的不是邏輯問題,而是心理問題。人們在撒謊的時候,總是很瞭解在現實中的真相究竟是怎樣的,但他在表述的過程中刻意加以欺瞞或篡改。如果我們用符號來解釋這個過程,會有更直觀的感受。

避免情緒化,這點很重要。如果一個人有一定的情緒障礙,那麼會使他不願坦率地面對自身的問題和弱點。他不願直面破朔迷離的形勢和艱難的挑戰,在遇到這些情況時,通常會覺得不舒服。避免情緒化的關鍵:直面自己的內心,不斷和自己的內心對話,要努力探尋真相和透明,尤其是承認自身的錯誤並學會對待錯誤的正確辦法。

心理學:一分鐘教你培養“一眼看透事物本質”的能力(深度好文)

6、痛苦+反思=成長

我們熱切地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期間會遇到錯誤和挫折,但經歷痛苦和反思後,可以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並改進。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樣做的必要性可以讓自己越來越善於查明真相,越來越接近事物的本質。

心理學:一分鐘教你培養“一眼看透事物本質”的能力(深度好文)

7、不同層級間交流、輸入與輸出

多和不同層級的人交流,和層級高的人交流時,我們將作為一個傾聽者,和層級低的人交流時我們可以將對方視為知識輸出對象,這樣做的好處有三點:

(1)不斷吸收對方的知識,變成你自己的知識;

(2)輸出知識可以強化你對該知識點的理解;

(3)可以幫助自己和其他人邁向更高層級,這對你以後的人生路有很大幫助。

心理學:一分鐘教你培養“一眼看透事物本質”的能力(深度好文)

8、認知升級

小時候都是接觸新鮮事物,刺激大腦的事物很多,信息量大,感覺時間慢;隨著年齡的增大,大部分事物都是重複的在做和經歷,對大腦的刺激會越來越少,感覺時間快,如果年齡大了還想時間過得慢,那就多接觸新鮮事物,比如看書,或者放飛自己…

其實這句話的本質是要告訴我們:要不斷突破自己原有的認知框架,擴展自己的認知邊界,並進行認知升級與重組,形成新的認知。將新的認知應用於特定場景中,檢驗其有效性,並對其反饋做出符合現實的合理決策。不斷進行此步驟,就能不斷深入問題的本質!

END.

知心心理學

知人知面不知心?別急!知心心理學教你知心!

想成為更好的自己?不怕!知心心理學老司機可以帶帶你!

你想要了解更多心理學乾貨嗎?關注我!每天都會為你分享專屬心理學秘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